《在媒体 混江湖》
第33节

作者: 细菌蘑菇
收藏本书TXT下载
  花旦说:“第三者?谁是第三者?有没有搞错!他们那时候假戏真做,我们现在也是日久生情,你问问他老公愿不愿意回家?我是第三者?有没有搞错!你得了癌症怎么样?不要动不动拿癌症吓人,你生病了去找医生,找我们干什么?她天天装成个秦香莲到处哭诉,到处告我的状,你以为能吓住我?有没有搞错!你转告她,她再败坏我的名誉,我还要去法院跟她打官司!”

  小生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她怎么能把我的电话告诉记者?这是侵犯我的隐私!她说我不管她,你去看看她的样子,白白胖胖,谁养的?我自己省吃俭用,每个月都给钱给她治病,不是我她早死了!真是忘恩负义啊!以后怎么办?谁知道!我又不是银行!她到处闹,影响我演出情绪,你们以为我好过?——不不,我不想见她!单独来采访可以;我怕?我怕什么?我仁至义尽了!”

  小夏拟了个采访提纲,交给易喧喧熟悉一下,妇联派了辆车,拉着他俩就出发了。
  第一天见的是青衣,青衣有点富态,如小生所说的白白胖胖,和小夏印象中的怨妇完全不沾边,她柳眉杏眼,举止优雅端庄,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
  “我有点胖是吧?原来不这样,很瘦,现在吃药催的呀,虚胖。”青衣看出了小夏他们眼里的疑惑,解释说。“昨天那个该死的打电话来了,说我不该把电话号码告诉你们。我说我不找记者你会来电话吗?”
  日期:2011-02-28 01:12:19
  小夏把话筒递给易喧喧,让她提问。易喧喧看了一眼提纲,问:“您现在身体怎么样?医生怎么说?”

  “身体是没有什么办法了,每个星期去化疗,一月花好几千块钱呀,那个该死的不回来,每次都是我自己走着去,我不敢挤公共汽车,打的又打不起……”青衣的眼泪扑簌簌流了下来。
  小夏正要推镜头,发现易喧喧的话筒越举越高,已经和对方的鼻子重叠在一起了。
  “对不起,打断一下。”小夏离开摄像机,抓住话筒示意易喧喧,“放下来,在胸前就可以了,和嘴保持一条直线,手不要晃。”
  “不好意思,大姐,您再说吧。”小夏重新看镜头。
  “没办法,活不了几天了,医生说最好动手术,我哪里敢动手术呀?没钱呀!再说了,一开刀,说不定我就死在手术台上,我的钱就白花了呀!我的孩子还要上学,那个该死的……”

  小夏腾出一只手来,指指易喧喧手中的提纲,提示她问下一个问题。
  “孩子多大了?他知道您和他父亲的事吗?”易喧喧问。
  “孩子十三岁了,上初中,他什么事不明白呀!他说,妈,你别和爸爸吵了,吵得好难看,你要养好身体,多活几年,等我参加工作,就带你去北京大医院治病……”青衣的眼泪又扑簌簌流下来。
  镜头里,小夏发现话筒不停地抖,他不愿再打断别人的话,就避开话筒,把镜头推成对方面部特写,可是,易喧喧似乎已经拿不动这个话筒了,话筒越来越低,越来越偏离直线,慢慢,对方哽咽的声音竟然听不到了。小夏瞥见声音的指针摆动越来越微弱,他不得已又停了下来。
  “易喧喧,你换只手吧,大臂贴着身体撑住,撑住!你千万不能动了!”
  易喧喧换了只手,对青衣说:“再说一下孩子的事吧,刚才声音没有录上。”
  青衣皱了皱眉,有点茫然:“孩子?不关孩子的事,他将来有他的生活。我们不会影响孩子。”

  “是刚才说的,”易喧喧纠正道:“孩子说等他参加工作,带你去北京。”
  “我还能等到那个时候呀?等他长大我早死了!”青衣一句就结束了孩子的话题。
  “那个、那个,您刚才——”易喧喧张口结舌,不知该怎么回到上个问题。
  “过。”小夏制止道:“问下一个吧。”小夏叹了口气。答问好比恋爱,第一回总是最有感觉,又新鲜又热乎,过了这个劲,就剩硬邦邦的结论了。你再刨再问,那些丢失的水份也捡不回来了。小夏喜欢自然状态下的采访,人家已经回答了,而你还没有准备好,这是你的责任,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记者会暂时放弃,迂回一下,从别的地方再卷土重来。

  但是和易喧喧达不到这样的默契,小夏形容今天的采访是疙里疙瘩跌跌撞撞,带别人出来采访比自己一个人还累。
  日期:2011-03-02 12:25:23
  28
  周末版人气不旺,谢书记出了个主意:给秦小丽搞一次大型募捐活动。这个主意让大家都很兴奋,既帮了弱势群体又扩大了报纸影响,一举两得。老范在报上公布了募捐帐号,让康康写了篇文章《谁来救救小丽!》发在头版,旁边放了几幅秦小丽的照片,有戴红领巾的,有小丽一家四口的合影,更多的是小丽事故后伤痕累累的照片。这次老范和小万有点争执,起因是小万那篇评论。

  小万那篇评论是老范授意写的,是这次活动推波助澜的一部分,但是小万的文章味道有点不对,文章说:“今天我们呼吁大家捐款,但是,我更希望有一天不需要我们这样做。小丽应该靠谁来救?第一是司法机构的公正判决,肇事者难逃其责;第二是合理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阳光普惠众生,才是民生最终的福音。”
  老范指着文章对小万说:“你这篇文章对我们这次的捐款活动没有态度啊,你这样写,是让大家捐,还是让大家不捐?”
  小万解释说:“当然是捐啊,我不过是想跳出事件本身,引发一点深层思考。”
  “你这会引发人家对捐款活动的抵触情绪!是司法的责任,政府的责任,那我们媒体还发动干什么?老百姓还捐款干什么?”
  “我说的是有一天,这一天不是还没来吗?”

  “你看你这个题目:《小丽应该靠谁来救》,康康文章的标题是《谁来救救小丽!》,你这不是跟她唱对台戏吗!”
  “那,改个题目吧。”
  “都要改。重新找个角度吧,贴着这次捐款写。”老范说。
  “光一个捐款就不用写什么言论了吧,报社都搞了好几次这样的活动了,也没什么新鲜的。”
  听此言老范脸一沉,这已经不是在说文章了,小万是连这个活动也一起否定了啊!周末部好不容易抓一次机会,还没开始就唱反调,老范怎么能不生气?

  “报社搞了我们就不能搞了?周末版搞这个比他们更有理由,献爱心什么时候都不怕多!”老范斜了小万一眼,说:“小万,你不是怕自己也要捐款吧?”
  “我怕?我是怕我们部捐款少了贴在门口不好看!”小万说完,见老范面色发白,知道说错了话,赶紧拿起稿子,说一句“我去改改。”便匆匆溜走了。
  周末部成立后,报社搞了好几次捐款活动,一次是市里组织的抗旱救灾,一次是社会新闻部的环卫工人被车撞伤,一次是报社工会的给患白血病的编辑老马捐款。不管对外的还是对内的,报社的规定是都要参加,捐款数目没有规定,就看领导捐多少了,领导是定音哨,他吹一个音符,下面就对着调弦,比如说报社领导捐两百,部主任就捐一百,部主任捐一百,一般员工就捐五十,你绝对不能比领导捐得多,不然就等于让领导不好看了。几次捐款各部主任都是一百,惟有周末部老范捐的三十,他捐三十,周末部别的人就不能捐三十了,大家就都捐二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