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放眼大明的江山,虽然中原和西北已经“糜烂”,但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仍处于大明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而且,这些地方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还没有被“下岗农民”捣乱破坏。
更让人安慰的是,当年明成祖北迁时,一为了不影响老爹朱元璋在天上的“情绪”,二为了照顾子孙万一那一天在北方混不下去了,跑回老家南京来还有条退路,所以就把南京当作大明的“留都”保存至今。
要说我国有两个以上都城的王朝也不少,唐朝就有三都,西安、洛阳、太原;辽朝更绝,有五都,临潢、大定、北京、大同、辽阳。
明朝的“第二首都”南京和这些都城相比,还是有些区别的,不但一直保留了六部,而且还保留了都察院等一整套和北京相对应的中央班子,连名称也特别,南京所在的省不叫现在的江苏,而叫“南直隶”。
当然,与“第一首都”北京相比,南京的六部衙门多为虚衔,公务清闲,任职官员称为“吏隐”(相当于现在的巡视员),虽然没有实权,但地位和北京相对应衙门的官员是一样的。
凡事都有特例,在南京还是有一些实权部门的,最主要的实权部门有三个:南京兵部尚书、守备太监、提督南京军务勋臣。
按理说,两京制应该是个好制度,但倔强而又小心眼子的崇祯帝愣是没有利用,两次南迁留都的大好机会白白错过,导致了3月18日夜的煤山自缢,直让九泉之下的朱棣老老老爷爷捶胸跺足,大呼:“孺子不可教也。”
“前师不忘,后事之师”,后来的清朝皇帝就聪明多了,纯粹不以首都得失为怀,英法联军来了就放弃北京去“北狩”,八国联军来了又放弃北京去“西巡”,结果仍然还可以回过头来大大方方地重整河山,又嬴得王朝几十年的生存。
好了,题外话打位,继续说事。
自从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之日起,大明中央政府的一切政令就无法发出了,南京的各位“高干”们在接到崇祯皇帝命“天下勤王”的诏书后就再也收不到邸报了,这让各位“高干”越来越感到不安。
局势的骤变把南部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史可法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
史部长个人履历如下:
史可法、男、1601年生,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为“东林泰斗”左光斗的学生,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西安府推官。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崇祯十年(1637),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崇祯十四年(1641)总督漕运,崇祯十六年(1643)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在史部长43年的人生中,最突出的光辉事迹是一、雪夜苦读,庙遇左光斗;二、乔装改扮,探蓝左恩师;三、西安赈灾,廉洁无所取;四、巡抚安徽,领兵苦剿“匪”。而从这些履历里,可以看出史大人是一个工作勤奋、尽职尽责、清正廉洁、有所作为的学者型领导。
四月一日,史部长领衔发布了号召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急事”的倡议书,七日,率兵渡江准备北上“勤王”,两天后,他又误听了一个的消息,崇祯帝己乘舟由海逍南下,太子也从小路得以逃出。史部长立即将此信息对外公布,南京留守“高干”们个个喜形于色,奔走相告。
但第二天就传来了崇祯帝煤山自尽的消息,并且,这一消息在四月十七日被北京逃出来的原大学士魏炤乘予以证实。
皇帝死了,中央政府完了,经历了忽喜忽悲的“高干”们顿时醒悟过来,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是象“土木之变”后一样,重新选出一位新皇帝,这样,大明才能“续统”,大家才能继续打工当“干部”。
新皇帝的法定继承人自然是太子,但悲惨的现实是:不但太子,而且崇祯帝的其它两个宝贝儿子都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不过,不要紧,大明自建国以来,朱元璋同志大力发扬多生快生的革命干劲,已使朱氏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目前的统计是:朱氏子孙己达八万余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但大明好歹还是法制社会,不是这八万子孙都有皇位继承权的,皇位继承法那可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早在两百多年前,先知先觉的朱元璋早已为大明帝位的选举及继承制度确立了永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
原则一、有嫡立嫡,即皇后生的首个男性公民,不论其在皇帝的儿子中排行老几,即有当皇帝的权力,“残疾老青年”朱高炽即以此原则登上皇帝宝座。
原则二、无嫡立长,即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由皇帝的长子继承皇位。“大明第一懒皇帝”朱翊钧即沾此原则之光荣登大位。
原则三、兄终弟继,即在现任皇帝驾崩无子的情况下,由皇帝的弟弟继位。十七年前,年仅十六岁的未成年人朱由检即因此原则坐上了哥哥朱由校留下的“宝座”,从此开始了他苦难深重的人生。
原则四、血亲优先,即在现任皇帝是一个“三无人员”(无子无孙无弟),且忽然驾崩的情况下,可从其最近的血亲中选择一男性公民来继承帝位。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意外龙驭归天,堂弟朱厚熜就凭此原则,让天上掉下大馅饼,由一个乡下少年一下子变成了万民景仰皇帝。
按照以上的原则,朱元璋的99.99%的男性子孙就靠边站了,现在有资格继承皇帝大位的被选举人,就剩下了下面仅有的四位:
1、福王朱由崧
身份:万历皇帝的孙子、老福王朱常洵的儿子、崇祯帝的堂哥。
现居住地:原封地洛阳被大顺军占领,、现逃难至南直隶准安府。
特长:A、热爱体育运动,善长马拉松长跑,B、美女鉴赏家,能识“西施”于万千佳丽之中,C、国家一级品酒大师,D、著名的“三级片”导演。
2、桂王朱常瀛
身份:万历皇帝的儿子,崇祯帝的叔叔。
现居住地:原封地衡阳,现逃难至广西桂林。
特长:胆小、听话、善良。
3、惠王朱常润
身份:万历皇帝的儿子,崇祯帝的叔叔
现居住地:原封地荆州,现逃难至广西。
特长:虔诚的佛教徒,长年与经书木鱼为伴,身体力行的和平主义者。
4、瑞王朱常浩身份:
万历皇帝的儿子,崇祯帝的叔叔
现居住地:原封地汉中,现逃难至四川重庆。
特长:无。
这四位中,惠王因为过于“好佛”,众“高干”怕大家和大明都被他送往“西天”,所以首轮即“pass”掉。
接下来,桂王、瑞王因为比崇祯帝高一辈,与大明继承法还是略有出入;目现居住地都离南京过远,山高路远坑深的,来一趟实在不易,所以也被“pass”掉了。
这样经过几轮淘汰后,福王就成了新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了,连福王也这样认为了,他正笑咪咪地等着皇帝的桂冠往自己的头顶上扣呢!
日期:2011-12-18 09:09:52
选举的变数
福王是帝位第一侯选人,这个看似板上钉钉的事情,却在部分选举人的操纵下,忽然发生了变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