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的六月,周世宗撒手西去。在几位辅政大臣齐心协力辅佐之下,七岁的柴宗训得以顺利登基。 朝政有条不紊,日子一如平常的波澜不惊。 可惜这种表面的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夜,一切阴谋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后周显德六年十一月,小皇帝刚才把龙椅坐热不久。镇州、定州二镇节度使上奏朝廷:北汉联合了契丹人犯边,请速发兵抵御。 另有一说为显德七年正月初一边地告警的,未审孰是。笔者更倾向于前说,虽说救兵如救火,但是初一接到消息,初三就出兵的话,怎么说也有点来不及措置。 征伐之事毕竟不是儿戏,两天时间调集军兵和军资明显不可能完成。 这次出征就是作戏,可是也不能做的太过假吧?从赵普的智商来分析,后者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他也不能有十万分的把握——朝廷就一定会命赵匡胤率军出征的。 七岁的小皇帝偶尔还要尿床,对于军国重事自然是懵懂不知了。而刚听政的符太后情形也好不到哪去,闻报之后也慌了手脚。 几位顾命大臣一番合计,由宰相范质奏请——命赵匡胤为帅,副都检点慕容延钊为先锋。大集各镇将士誓师北征。 孤儿寡妇也没有其它办法退敌,只得依从。 后来史家有说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谎报军情,真相如何存疑可矣。 其实事件真相到底如何并不是太过重要,如果这个时候赵匡胤打算动手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已。随便找个出兵的理由对他来说应该不是件什么困难事。 第二年的正月初一,先锋慕容延钊率兵前行。赵匡胤初三整军离京跟进。 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可以得知:主少之时,正是国疑之际。往往在这种非常时期容易江山易主!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赵匡胤大军还没有离京之时,京城中就有‘将在出征之日,册立点检作天子’的谣言不胫而走! 这可以视作赵普前期放出的试探气球,说的婉转些就是‘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的时候,尚需蔽林间窥之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篡逆之事毕竟非同寻常,万一有个闪失就是族诛的大祸。 看到谣言虽传的满城风雨,朝中却没有什么应变之举,赵普心中暗喜,事情有了开始,开弓就没有了回头箭了! 接下来就看他这个总导演与编剧的本事了! 赵匡胤部下亲信楚昭辅正在随军前行,忽然见军中号称‘半仙’的苗训、苗先生边走边抬头观望天象,而且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楚昭辅心中纳罕,于是上前询问究竟。 苗训见是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在楚昭辅的一再追问之下,不得以指了天空故作神秘地说:天象有异,空中竟然有两个太阳。 这也不怪他这样小心,要知道在千年前的中国——那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 苗先生这样说非但有泄露天机的可能,而且还会给他带来麻烦。说不定还会因为乱说话失了性命也是寻常。 楚昭辅听了这话,心中大惊。抬起头也仰观天象,可惜他没有生就一双白天数星星的眼睛。不过看的时间一长,还真的看到太阳不只是一个头晕眼花了有重影也是有的。 于是天上有两个太阳的传言又在军中风传。谣言止于智者,这些厮杀汉刀头上舔血,鲜有理智的,更何况一些人于其中推波助澜。军汉们对于更朝换代一事更在心中充满了希望,这也是因为唐季世之后五代时的君王多为军兵拥立的原因。大家都可以从中浑水摸鱼,得不少好处。 军兵们兴奋之余,赶起路来精神抖擞。 行军到傍晚时分,大家一路辛苦,赶到了开封城东北之地的陈桥驿屯扎休息。
日期:2011-03-05 23:30:59
Mark04 第一章富贵险中求04
按常理推测,这注定是一个许多人无法入眠的夜晚。可是据史料记载:做为该剧男主角的赵匡胤却在酒后酣然入梦。 之所以饮酒,一来,估计是他害怕由于太过激动而无法入睡。二者,只有装睡才能给人错觉——赵某人与此事没有干系,才能撇清自己。 赵匡胤为什么会有如此心思,与他多少读过些诗书有关,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觉得这事自己做的不够地道。从他后来为帝去开宝寺看到韩通的画像后,命令左右人把像毁去一事就可知道——篡逆不是件光彩的事,他是羞见故人啊! 如果他不饮酒就可以淡定如常的沉沉睡去,那么他的心机也太过深沉了。见过笃定的,还没有见过那么笃定的牛人。平民百姓莫说是谋逆,就是无意中在街头拾到些小钱,估计晚上也会翻来覆去琢磨这钱是不是可以据为已有的。 赵匡胤如果眼巴巴地坐着盼天明,即使是真的那样一种情形,为尊者讳的史官自会曲笔回护的。所以笔者从来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从史料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在其中找到接近事情的真相才是真读书。 依笔者忖度,赵点检的装睡也应该是赵普的安排与建议。这一晚,最辛苦的人就是赵普。 看到所有一切都在按自己的设想按部就班的发生,他仍不敢有丝毫大意。赵匡胤可以熟睡,而这个夜对赵普来讲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已是夜深人静时分,他等的心焦,却必须要装出从容不迫的样子来。只好斜依在榻上假寐。眼睛虽然闭着,其实内心中思潮起伏——如果把这一出戏做成一段传奇,他自然也会名垂千古。 就在他胡思乱想,神游物外之时,忽然听得帐外喧哗之声四起,脚步之声杂沓。竟似营中走水一样。 赵普知道大幕已经按时拉开,是该自己上场了。于是跳起身来,披上袍服。正待要往外面走,早有军中都押衙李处耘领着一群军兵,不等帐外军士通报,便抢了进来。 赵普脸上一副诧异的表情,扫视众人一眼,忽然厉声喝问道:李将军,夜深人静,率众乱闯营帐。意欲何为? 李处耘见他模样,当时就感觉有些大脑供血不足。赵先生这是怎么了啊?哪出跟哪出啊!?明明说好的事,怎么忽然改台词了啊!? 万幸的是他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赵普这样做,定是有他的用意。于是在霎时的慌乱之后,李处耘很快镇定下来。他壮着胆子道:诸军无主,愿策点检为天子!他身周的众军兵不知就里,见李处耘说话似乎有点底气不足。于是乱纷纷附合:诸军无主,愿奉点检做天子! 哪知赵普听了,忽而出现笑场的事,挥挥手道:造反可是罪在不赦,大帅忠心事主,必不为此不忠不义之事。趁将军酒醉,你们快快回营休息。我只当这事没有发生好了!李处耘听了赵普的话,这次真的是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众军知道赵普乃是赵匡胤的文胆,见他这样说,而李处耘期期艾艾地说不出话来,一时都僵在当地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候,帐外又闯进一人,正是赵匡胤的心腹江宁节度使高怀德与赵匡胤的兄弟赵匡义。看到演员悉数登场,赵普放下心来,请二位落座。 高怀德望了这些军兵问道:诸军因何造反? 一个军兵见他神色不似玩笑,索性大了胆子高声道:主上幼弱,我等舍生忘死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作天子,然后出征! 赵普其实就是在等他们的这句话,听了这军校所言,与赵光义、高怀德二人相视点头。要他们自己说出来,奉赵点检作天子,并不是赵点检要做天子,而是这些军士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才会热情洋溢的去行此大逆之事! 李处耘直到这时候才醒过味来,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这样的话自己居然不会抢着发言,真是笨的可以。 听那军士说完,帐中军士七嘴八舌附合。李处耘这时涨红了脸大声道:我等必欲点检作天子,请赵先生促成此事!众军兵在后哄然称是,有性急的早把腰刀拨在手中。营帐中空气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赵匡义从进了帐中,还没有开口。这时候见帐中人眼光尽数向他看来,而赵普竟似事不关已一样只是低头做沉思状。不由地不安地偷偷去打量高怀德与李处耘二人。高怀德挺了挺胸,望了匡义大声道:军心如此,莫不如顺天应人,拥立点检作天子!赵匡义听罢,低头沉吟斟酌道:兄长素来忠义,恐未必允从! 这时赵普立起身来踱了几步,环视帐中诸人后,立在赵匡义身前沉声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大军只要顺利回京便大事可定。为今之计只有速乘夜深早做准备,点检势成骑虎,便是不允怕也不能!
日期:2011-03-06 13:05:23
Mark05 第一章 富贵险中求05
赵匡义见所有人都静寂无语,只等他开口。不敢再踌躇,点头道:便如先生所言。请诸军暂在帐外静待,我几人商议再作决定!
帐中军兵听了齐声答应,退出帐外环坐等候。他们也知道造反不是只凭满腔热忱的事,几个点检的亲信尚得从长计议。却不知这几位暗地中不知密谋了多少次了。这番作戏只是在给众军看的。
戏中人也作观戏人,也算是一奇了!
另有史书记载:赵匡义此时正在开封城中陪护母亲,并未随军出征。依笔者浅见——既然城中谣言会传的满城风雨,作为事主的至亲,赵匡义断没有不知情的道理。既然知晓,他一定不会放过这样重要的一个历史时刻。
要知道造反一事,也是重在参与的!整好了就可以捞取政治资本,以利在将来的朝政权中分得最大利益。
与他一样心思的人怕不在少数。如‘苗半仙’,如楚昭辅、李处耘、高怀德等人。
几人等到军兵退出帐中,不由地相视而笑,只是不敢太过张扬罢了。现在陈桥驿的军兵已按预期发动起来,如今最要紧的事就是立刻派人回京师与石守信、王审琦二人联系。等天明回师他们接应入城。
不一会儿功夫,两个亲信军校骑了快马,离了军营向来时的官道疾驰而去。欢快的马蹄声融入在夜的黑暗之中,划破了夜的宁静,似乎在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
打发亲信上路之后,几人枯坐在帐中各怀心事。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忽然听得帐外人声嘈杂。几人大惊,一起抢出帐来看时,却见天边一抹鱼肚白,晓星沉沉。原来天色已亮,帐外军兵见他们仍没有动静,竟然是等的不耐烦了。
见到几人从帐中出来,众军兵一齐拥上前来,眼里尽是相询之色。待见几人迈步向赵匡胤休息的地方走去,众军兵不约而同地在后随从。
看到这些群众演员不用自己说戏就主动入戏,赵普心中窃喜不已。有些时候群众的自发性觉悟太高,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这也是无知无畏的一种表现!被‘人’当枪使而不自知,而此‘人’却是深知枪杆中才能出政权的!
看到这些不请自来的手下裹挟着晨风与寒气闯入帐中,赵匡胤装出一副吃惊不解的神色。他揉着惺忪的睡眼,大声问道:何事惊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