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权力场——大明王朝的最后弈局》
第11节

作者: 麻辣摇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兵变迫在眉睫,如不着手解决,必成燎原之势。无奈之下,崇祯下了两个决定:一、辽东的兵饷还是要发的,但不是袁崇焕说的七十八万两,而只给三十万两,打了四折。二、全国土地赋税自明年起每亩加税三厘,用于辽饷。平辽之后,所加赋税即行停止。
  走一步看一步吧。当晚,意兴阑珊的崇祯第一次没有自我加班,大明朝的宏伟蓝图从此受到冷遇。明朝的第十六代皇帝崇祯终于明白,他生错了时代。唱戏的舞台早已撤走,现在的他只能纵情于救火表演,只是崇祯皇帝没有料到,接下来的剧情会是如此悲情,令他黯然神伤。
  日期:2012-04-06 09:30:47

  第三节过招毛文龙
  有些人的命运注定是充满戏剧性的。
  比如毛文龙。
  这个清秀的杭州人曾经潦倒不堪。他不明白,同样都是人,为什么命运竟迥然不同?毛文龙开始钻研麻衣相术,想搞懂自己的命运有没有柳暗花明的可能。但是一切都暧昧难言。直到二十年后,当他成为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标下游击之时,毛才恍然明白,行走改变命运,而时势注定会造英雄。他在刀锋上游走,很快有了自己的根据地——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在明朝与后金对抗的格局中,这是个很有价值的小岛。1623年,毛文龙率部一举攻下了辽东要地金州,俨然成坐大之势。

  正所谓刀把子里面出政权,虽然毛文龙的所作所为很有游击的习气,且未经朝廷的允许,但朝廷还是对他优待有加,提升他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并认可他设镇皮岛。
  唉,有什么办法呢?皮岛和金州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当时的兵部对毛文龙的作用有一个判断:毛灭奴(指努尔哈赤)不足,牵奴则有余。也就是说毛文龙在海外可以牵制努尔哈赤的军队。不承认甚至不优待他肯定不行:此人今天可以牵制努尔哈赤的军队,明天一翻脸也可以引进努尔哈赤的军队。
  正是因为这一点,朝廷几十名官员上疏弹劾毛文龙,说他暗藏狼子野心,建议皇上对其加强管理。怎么管理?没有明说。崇祯气得直哼哼:都他妈把问题推给我。我解决得了吗?这事问袁崇焕去,他有临机专断权。
  袁崇焕也是一直没好心情。
  靠着崇祯给的区区三十万两银子,他好不容易把呼之欲出的兵变弹压下去。一口气还没喘过来呢,那边毛文龙又开口要兵饷了。而且一开口就要按10万的兵来发兵饷。你有10万的兵我怎么不知道?袁崇焕觉得毛文龙要的太多了。

  户部也觉得毛文龙要的太多了,户部员外郎黄中色被授权专理东江饷务,上岛核实毛文龙到底有多少兵。结果统计数据出来是东江共有兵员三万六千名。毛文龙上疏大呼冤枉,说黄中色只统计了一个岛的数据而没有统计各岛兵员数据。何况“辽民避难,屯聚海岛,荷锄是民,受甲即兵”,谁分辨得出来啊。毛文龙称按10万的兵来发兵饷那真是替朝廷考虑,望皇上明察。

  崇祯懒得去察,只把这一切烦心事交给袁崇焕去处理。
  袁崇焕没有见过毛文龙的面。他只是觉得毛文龙此人,很没有大局观。皇上刚掏出三十万两银子来,你就乘胜追击,以为这是打仗啊?还有,做人不能居功自傲。你毛文龙曾经牵制了努尔哈赤,我还打败努尔哈赤了呢!我落什么好了?
  当然,这些袁崇焕都可以不计较。问题的关键在于,毛文龙太不把他袁崇焕放在眼里了。一点屁大的事就越级打小报告,什么人品啊?
  事实上,也难怪袁崇焕会想不通。因为袁是辽东战事的最高指挥官,以钦差大臣出镇行边督师,毛文龙毫无疑问应该是他的部下,理应受其节制。但是现在,毛文龙的所作所为太让他失望了。
  必须钳制毛文龙,否则其他各边防部队如何做到令行禁止?毛文龙不守规矩,大明军队统帅的权威、整个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成问题。袁崇焕决定痛下杀手,宣布海禁:以皮岛为圆心,方圆两百里为半径,严禁海上贸易。袁崇焕的这一举措可以说一夜之间切断了毛文龙的粮饷装备供给渠道,整个部队的生存顿成问题。
  毛文龙这边兵饷还没到手,那边又被袁崇焕卡住了喉咙,真是苦不堪言。他明白,袁崇焕太知道自己的七寸所在了。原来毛为了广开财源,不仅在岛上经商,还与日本、朝鲜、暹罗进行海上贸易,每月可收入白银十万两,以贴补军用。袁崇焕一宣布海禁,毛文龙顿时颗粒无收。
  致命的十万两!袁崇焕这是拦喉切自己一刀啊……一剑封喉?
  毛文龙仿佛又回到了钻研麻衣相术的时代,他必须重新搞懂自己的命运有没有柳暗花明的可能。

  很快,毛文龙出招了。
  他没有选择与袁崇焕直接沟通,而是再次上疏崇祯,倾诉心中的委屈与不满。毛甚至说了这样的话:实在是文臣误国,而非臣误国;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崇祯看了毛文龙的奏疏,一方面烦这个人为什么老是打小报告,另一方面也对袁崇焕出手的狠辣感到震惊。这完全是后金的干法啊,自己军队封锁自己军队,你究竟想干什么?造反?不太可能。可如果不是造反,袁崇焕走这一招狠棋那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后金趁势攻过来怎么办?
  崇祯最后决定将毛文龙的奏疏快递给袁崇焕,自己在上面未置一词。他希望袁崇焕有个聪明的处理方法。只是崇祯没想到,他的这一做法竟很微妙地改变了毛文龙的命运;而毛文龙大概到死都没明白,自己的命运在袁崇焕打开他的奏疏那一刻起,就不会再有任何改变了。
  日期:2012-04-06 18:17:28
  其实,袁崇焕一直没有想过要置毛文龙于死地。
  他只是在等毛文龙给他一个说明。
  或者说是一个姿态。

  他宣布海禁,只是想促成毛文龙与他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
  人生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辽东战局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大明王朝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这是对他人负责。
  更是对自己负责。
  因为沟通的结果无非是两个:冰释前嫌或一拍两散。
  袁崇焕要认清毛文龙是敌是友。

  但是,他没想到毛文龙不是敌也不是友,而是——小人。
  眼前的奏疏有两句话刺痛了他: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崇焕觉得毛文龙误解了他。
  误解了不要紧,可以坐下来谈。
  但你谈都不谈,直接将自己的成见报告给皇上——究竟谁“操戈矛于同室”?
  所以,毛文龙的人品绝对有问题。
  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竟长期占据大明朝的咽喉地带,拥兵自重,我行我素,这是国之祸患啊!

  毛文龙必须离开皮岛“岛主”的位置。
  这是辽东战局的需要,更是大明王朝的需要。
  但是,怎么离开,是一个问题。
  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毛文龙在皮岛经营多年,手下的兵都是他带出来的。

  可以说毛文龙在大明王朝建立了一支史无前例的“毛家军”——手下将领为了表达对他的忠心,都改姓毛了。
  要毛文龙离开皮岛,就等于要10万“毛家军”离开皮岛。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一旦火拼,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皇太极。
  袁崇焕叹一口气——养虎为患,这虎现在大得是无法收拾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