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权力场——大明王朝的最后弈局》
第18节作者:
麻辣摇滚 崇祯挥舞着双手,很神经质的样子。梁廷栋很无奈。崇祯曾经对袁崇焕很器重,恨不得把天下兵马都交给他指挥,可现在一翻脸,却马上把所有责任都诿过于他人。在大明当官,确实没什么鸟意思。
但是没什么鸟意思也得当下去。人生有意思吗?没意思。皇帝都当成这个样子了。我算个屁。梁廷栋就一直对崇祯左劝右劝,希望崇祯真的能够冷静地面对现实:大明现在还真离不开袁崇焕的手书。我们现在不是去求袁崇焕,而是要他戴罪立功。
一听“戴罪立功”四个字,崇祯马上觉得舒服多了。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早给我这么好的理由比什么都强。
但是最后,崇祯却没有给梁廷栋下圣旨,而是默许他可以到牢中劝袁崇焕写手书。崇祯突然觉得,还是不能留下什么把柄给史官们抓到。因为他们——会乱写啊。
日期:2012-04-13 16:02:44
梁廷栋其实打心眼里认为,袁崇焕的手书现在比圣旨还管用。所以,尽管没有崇祯的圣旨,梁廷栋还是把架子摆得很大,他找了阁部九卿浩浩荡荡地冲进关着袁崇焕的小牢,要袁崇焕马上写手书给祖大寿,劝他回来,戴罪立功。
但是对袁崇焕来说,写不写手书给祖大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看到崇祯的手书。
崇祯的手书叫圣旨。但圣旨也是手写的。手写我心。手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心灵密码。
他想解读崇祯的心灵密码。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从信任到不信任,究竟要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他很在乎皇上对自己的评价,因为这关系到他能不能复出。
复出就意味着大明还有一支抵抗的力量在;而不能复出,大明只能不战自溃。
当然,袁崇焕还有一个很私心的想法:他不愿让后世对他的评价是负面的。
他是一个忠臣。忠于皇上,忠于国家。这是其生命存在的全部意义。
不管是打还是谈,他的目的都是为了皇上。但现在,皇上说他通敌,不要他了,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他迫切地想看到崇祯的手书。他想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再次为国效力的机会。
梁廷栋很为难。
他碰到了一个认死理的人。
一个人认死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分场合和情形认死理。
现在是什么场合?是在狱中。你袁崇焕命悬一线,有什么资格讨价还价?
现在是什么情形?皇太极兵临城下,大明军中人心思乱。而皇上又是死要面子的人,他是不会承认所有这一切情形都是作为皇帝的他有意无意之间造成的。军情如火。如果你袁崇焕此时再认死理的话,大明就完了。
所以,为了大明的安危,袁崇焕必须顾及皇上的面子。
其实皇上死要面子没有错。
因为皇上的面子就是国家的面子。
一个皇上如果没有面子,国家怎么会有面子呢?
梁廷栋就这样苦口婆心地对袁崇焕说他的理论。
但是梁廷栋的面子理论并没有说服袁崇焕。
因为说实话,袁崇焕也是要面子的人。
没有崇祯的圣旨,袁崇焕不会写一个字。
毫无疑问,理论是灰色的。
但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兵部职方司官员余大成说出了鲜活的理论。当然余大成能有鲜活的理论那是因为他早有预见。
在袁崇焕被逮捕入狱的第二天,余大成就对顶头上司梁廷栋说,现在敌人势头很猛,但是辽兵无主,无心恋战,形势很危急啊……
梁廷栋当时正在看《孙子兵法》,想从中找出脱困的妙计来,可看来看去,他老觉得孙子跟他玩虚的,根本找不出大明的解困之道来,正烦着呢,听余大成这么说,便问他有什么好办法。
余大成说必须立刻放人,让袁崇焕继续带兵。
梁廷栋把《孙子兵法》一扔,气得胃都下垂了:放人?我要有权力放人就不做兵部尚书了。这事,问皇上去……你余大成真他妈的脑子进水了,献计没有这么献的。
但余大成接下来说的一番话却让梁廷栋有些动心。余大成说,让袁崇焕继续带兵有一个前提两个好处。一个前提是戴罪立功,首先认定他有罪,这样皇上那边面子上也过得去;两个好处是既可以系军心又可以退敌兵。能退敌就算他立功。
梁廷栋听了这话果然有些动心。但要他现在就去跟崇祯说他还真要掂量掂量:倘若这么一说,皇上会不会以为我是袁崇焕的同党呢?弄不好我献计不成反成了袁崇焕的好邻居好伙伴了。皇上这几天是有些BT。
辽兵不是还有祖大寿在吗?慌乱什么?!梁廷栋重新拿起《孙子兵法》,气定神闲地告诉余大成。
余大成嘿嘿一笑: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袁崇焕被抓,祖大寿必反。咱们大家伙儿就等着瞧吧。
余大成一说这话,不仅梁廷栋急了,连新入阁不久的辅臣周延儒也急了。他紧急召见余大成,共商国是。
是啊,大明到了这个地步,国事不商量是不行了。周延儒问余大成,如果祖大寿必反,那大致会在什么时间反?
余大成笑,挖靠,有没搞错,祖大寿又没有跟我商量过他什么时候反。你老人家这么问我,我要妄加回答那是要我的命,而不回答是可以保命的。
余大成一脸憨厚地摇摇头,意思是别诱供,我不是谗嘴的鱼,你懂的。
周延儒一脸尴尬地笑,忙解释说自己没别的意思,你懂的,就想听听真知灼见。
余大成仔细地看周延儒的脸,又联想到他的为人,觉得都到这时候了,这姓周的应该不会算计他。再说了,他余大成的官级也太小了,跟余则成差不多,不值得周大人算计。
三天之后,祖大寿必反。
为何?
周大人你想啊,袁崇焕被抓,祖大寿肯定会先观望一两天。皇上喜怒无常,要是第二天就把袁崇焕放了,祖大寿就没必要反了;要是过了三天还不放人,那就说明皇上不是开玩笑,是真的要问罪袁崇焕了。兔死狐悲,祖大寿肯定是心有戚戚焉。反,那是必然的选择;不反,说明这人脑子有问题……
周延儒抓住余大成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唉,大明处处有人才啊,只是自己为什么到今天才发现呢?官僚主义真是害死人……才!
周延儒感慨万千。
日期:2012-04-14 20:27:38
此时,17世纪的人才余大成同样抓住袁崇焕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感觉到了一种深刻的悲悯。放袁崇焕出来重返沙场那是上策,而让袁崇焕写手书给祖大寿,劝他回来戴罪立功最多只能算中策。那下策呢?
余大成不敢想。上策已然不可行,他现在只能竭尽全力使中策得以实行。
世间事,攻心为上。
余大成首先把袁崇焕抬到了一个乱世孤雄的位置上:公孤忠请俎,只手擎辽,生死惟命,捐之久矣!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天下之人莫不服公之义,而谅公之心。”
所以,为国家计,即使皇上不承认你,只要大明的子民承认你,心甘情愿做袁粉,你也应该在此关键时刻,为国做出牺牲。再说了,你真的为国做出牺牲后,皇上能不承认你?忠不忠看行动嘛!皇上承认你你才能复出,你复出之后才能再展鸿图,这一切因果逻辑关系您老人家可考虑清楚了。
袁崇焕还在犹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