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帅:左宗棠评传》
第32节

作者: mengben197806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1883年7月他写信给左宗棠,批评李鸿章的妥协土壤柔忍让不但没有得来和平,反而让情况越来越差。如果早些持强硬态度,法国人连主动出击的勇气都没有。法国一意孤行打仗而不通过政府、法庭裁决,其实就是看到中国软弱想敲诈赔款。假如不能给法国这个在欧洲经常打败仗的国家以颜色,那么,英国、俄国这些强国,德国、美国这些后起之秀看到中国好欺负群起围攻,那中国将永无宁日。

  当时身为驻法国大使的曾纪泽,在近距离地观察了法国和欧洲的情况后,坚持认为,法国政治危机重重,中法一战我国胜算较大。
  因此在与发交往中持强硬态度,法方对此颇为气愤,向中国提出抗议。在法国和李鸿章的努力下,曾纪泽被淮军李凤苞改任。在此情况下,左宗棠推荐曾纪泽接替自己任两江总督。然而,曾国荃最终继任了两江总督。
  左宗棠死后,李鸿章成为洋务运动和改革派的“唯一领袖”,李鸿章外交思想成为不可挑战的唯一思想。在此情况下,曾纪泽郁郁不得志,终于在1890病逝,享年仅仅51岁。
  日期:2012-04-23 16:50:50
  李鸿章的胜利与左宗棠阵营的覆灭

  正是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对中法战争有着上述不同看法,当1883年4月李鸿章听说自己被调到中越边境抗法之后,他大为不满地说:假如他们让我这个能打仗、懂兵法的老人去边关,这也太小材大用了,我还有更大的事情要做呢。中央调度这么轻率,也太令人伤心了。李鸿章认为什么事情是大事呢?洋务运动、北洋水师。
  在李鸿章的眼中,他所从事的洋务运动才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中法战争的核心越南问题以及云南广西等边关问题则属于次要问题。前者只不过是藩属国而已,后者则是肢体问题。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李鸿章思想的可怕,几乎边关问题都是无足轻重的。北到外蒙古、西到新疆,南到西藏,西南到云贵,南到广西大片领土都是肢体,丢了废了也不会殃及性命。这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场景!

  然而,左宗棠对此的见解是:人没了四肢同样不能生活。左宗棠的认识,在1877年11月的《复陈新疆情形折》中可以明确得知:
  今年沙俄先后逼迫侵占了哈萨克、布鲁特、浩罕等部族国家(以前都是中国的藩属国)。由此,沙俄的领土已经与我国伊犁、喀什接壤。(两国之间已经没有了缓冲地带)国家领土绝不能再放弃了,(那些被侵占的)大好领土就会成为敌国的粮草供应地,甚至会成为敌人借以进攻我们的堡垒。
  所以,某些地区尽管看上去荒芜,实际上却是保卫国家稳定的基石。沙俄时间长了就会忘乎所以越来越骄狂,势必会对我国形成更大的威胁,因此,必须提早准备。
  日期:2012-04-23 16:51:29
  李鸿章自己不去抵抗,还反对别人去抵抗,当得知左宗棠被委以抵抗重任后,他愤愤地咒骂左宗棠是“老糊涂”,应该把这家伙弄到养老散心的地方去。

  当左宗棠被调为两江总督后,他又挑唆左宗棠与刘坤一的关系,说什么:左宗棠年事已高,“似精神散漫”,不宜在军机处为官,才把他调任两江,把您从两江调走。刘坤一那时被调往两广任两广总督。在地位上,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相同,两广总督的政治地位低于两大总督。无论是在权力上、经济上都将受到影响。因此,李鸿章才在职位上做文章。

  其后,又写信给四川总督丁宝桢,继续挑拨说:左到两江后,可能要变更淮盐章程,势必影响川盐行销湖南、湖北,事关财源,希望你与我的哥哥湖广总督李翰章一起运作不要让他把这件事情做好。
  除了陷害左宗棠,李鸿章又把矛头对准了左宗棠的战将和同情者。除了曾纪泽、王德榜外,最为卑鄙的是陷害台湾道刘璈。李鸿章和刘铭传,将台湾防守失败的责任全都推到了刘璈身上,最终刘璈被充军发配。为了将布防台湾、兴建台湾的功劳据为己有,刘铭传又下令将刘璈的奏章、公文全部毁掉,刘璈的出版著作进行毁版,妄图把刘璈的贡献全部抹杀。

  在此处,我不能不多说一句。刘铭传作为台湾首任巡抚,对台湾日后的兴建做了很多工作。作为淮军中最能打仗的将领,他与其他淮军将领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作为淮军的一员,并不能脱离李鸿章的羽翼。因此,他只能在对外战争中永远被动挨打防守,从不敢进行大规模的主动出击。
  在陷害刘璈的问题上,刘璈本身也有很大问题。但这主要是政治的范围,而对于封建社会的政治,我们完全可以用:卑鄙是封建官场必须的手段。
  我们不能因为刘铭传将军的巨大贡献,从而将其无限光芒化。在政治权力争夺上,他的一些手段应该被批判。正如,左宗棠在陕甘时发生的“肃州杀降事件”中,必须承担督察不严的责任一样。不能只视其优点,而忽略其缺点。
  历史很无情,左宗棠路线最终失败了,李鸿章路线成为晚清后四十年的主体治国路线。为此,许多人都很失望并迷茫于左宗棠为何没有斗过李鸿章。其实,这很简单。路线斗争有时候是统治阶层内部谁人多谁权力大决定的,无关乎谁对谁错。
  左氏集团自一开始其势力就不如李鸿章集团。例如李鸿章的僚属,在朝中担任尚书、侍郎和在地方担任总督、巡抚的一、二品文官有38人,担任提督、总兵等一、二品武官的,则多达1300余人(包括记名但无实权的)。而左宗棠则仅有文职数人而已,一二品武职者也不过百人而已。
  左宗棠路线失败了,那么就能证明曾国藩—李鸿章路线就能胜利吗?

  日期:2012-04-23 16:52:17
  24.曾国藩李鸿章路线的彻底失败
  李鸿章之死
  1901年11月,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李鸿章,抓着儿子们的手。哀戚戚地说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
  “父亲您不要这么说,满朝文武谁不说您于国有大功!”
  李鸿章摇了摇头,眼中泪水落下“哎,都是裱糊的东西。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

  “父亲您是说甲午海战吗?您不要挂怀,天下人都不知道真相,这怎么能怪您呢。如果果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您不可能被日本人行刺呀!”
  李鸿章点了点头,“本来甲午海战不必打的,可他们(光绪、翁同龢、张謇等清流)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父亲,战败于您有什么责任呀。”“希望天下人能认清这一点呀,并非我李鸿章卖国,我也是代人受过呀!十六年前,我的老对手左宗棠曾经批评我‘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天下的人都是被左宗棠这样的人给迷惑的,这些人空言战战战,结果如何?还不失败?前有左宗棠,后有张謇、文廷式等人。这些人都该杀。”
  “父亲说得是”
  十六年前,李鸿章口口声声的祸国殃民者左宗棠病逝了。二十多年后,他口中所说的误国者、甲午海战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张謇也死了。张謇对于李鸿章素来反感,对于左宗棠评价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非常认同。当他成为状元进入京城之后,就立刻成为一名“清流”并对李鸿章进行了弹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