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彪悍的抗曰战争——抗曰援朝1592》
第27节作者:
李浩白 黑田如水听了,沉吟了一下,双瞳深处倏地一亮,在石田三成脸上盯了片刻,方才淡然说道:“石田君可谓才识内敛、深藏不露啊!本军师刚才所谈到的一切,只怕石田君也早就料到了吧?石田君巧妙地将本军师这番意见引出来,并行文呈给太阁大人,恐怕也是为了将来在发生意外之后能将这个责任推到本军师头上吧?”
“这……这……”石田三成没料到黑田如水的目光竟是如此犀利,一下便洞悉了自己心底最隐秘的念头,顿时惊得背上冷汗涔涔而流,颤声而道,“您……您错怪在下了……”
“错怪你了?呵呵呵,没关系。石田君今年才三十岁,前程远大,怎么会为了拂逆太阁大人的某些‘瑕疵之见’便公然和太阁大人针锋相对呢?”黑田如水一边仍是淡淡地说着,一边伸出手去缓缓抚摸着李昖那张龙椅上雕的那条金龙凌空飞扬的绺绺龙须,“太阁大人的‘龙须’,谁敢乱捋啊?——本军师已经老了,在利害得失之际也看淡了许多。得罪太阁大人的事儿,还是推在本军师身上更适当一些吧!石田君,你就把本军师这番意见原原本本抄给太阁大人,文尾就只签署本军师一个人的名字,一切与其他将领无关!”
日期:2011-01-27 15:39:55
大明定策援朝平倭
在紫禁城的御花园里,朱翊钧召来了赵志皋、许国、张位、石星和宋应昌等人共议援朝平倭之事。
令赵志皋、石星等人深感意外的是,本已致仕在家的宁远伯李成梁和前任首辅申时行二人竟早已在朱翊钧身旁陪侍。
赵志皋一见这两位元老重臣,顿时在心底深深一叹:难怪近日这位青年天子面对倭虏侵朝这等大事谋断之际显得胸有成竹、有章有法、底气十足,原来在他背后竟有这两位高人指点!一念及此,赵志皋心底暗暗惭愧:自己也太小瞧了这位春秋鼎盛的青年天子,他的知人善任、刚明英武其实丝毫不在汉武帝刘彻与唐玄宗李隆基两位中兴明主之下啊!……
朱翊钧坐在花园里的御座上,眼圈似乎有些红,眉宇之间也隐隐带着一丝疲倦。他用手指了指放在身边玉几上的那厚厚一摞奏本,又拿手指轻轻揉按着自己的“太阳穴”,开口说道:“朕这几日都在认真阅看众位卿家呈递上来的援朝平倭方略,昨夜里不知不觉竟挑灯阅到了三更时分……今天上午召七位卿家前来,就是希望能替朕‘博采众长,精益求精’,选出一个最稳便的援朝平倭方略,赶快施行……”
他顿了一顿,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问石星道:“对了,这几日朝鲜国内的局势如何?你们兵部是如何应对的?李昖君臣还安好否?”
石星听问,表情微微一滞,斜眼看了看宋应昌,答道:“启禀陛下:这几日微臣在忙西疆宁夏平乱之事……东边朝鲜之事是宋侍郎在打理……微臣认为,宋侍郎曾任山东巡抚,做过海疆边防长官,通晓东夷之事,在对付倭虏方面应该比微臣懂得更多一些……”
朱翊钧沉吟着点了点头,便把询问的目光转向了宋应昌。
宋应昌刚才听到石星开口就是那么圆滑地推诿着,心底不禁掠过了一丝隐隐的不快。但他素来不以此类纤芥小事为意,便不多言,向朱翊钧奏道:“陛下,目前我兵部已向顾养谦处发去了急令,要求他们每日向兵部报送一次朝鲜倭情……若有紧急事态,他们可以随时上报……
“据今天上午刚刚收到的消息,朝鲜国君李昖和他手下的一些大臣已经逃到义州府城内安顿了下来。朝鲜全罗道巡察使权栗在平壤城暂时挡住了倭虏的疯狂进攻……”
说到这里,宋应昌脸上忽然绽开了兴奋的笑容,说道:“其实朝鲜将士也并非皆是无能之辈:五月七日,朝鲜全罗道水师节度使李舜臣在巨济岛大败倭虏的舰队——取得了焚毁倭舰二十六艘、击沉倭舰十八艘的战绩!”
日期:2011-01-27 18:13:49
“好!好!好!”朱翊钧听了,高兴得用右掌一拍御座的扶手,点头笑道,“朝鲜的水师这么厉害,朕倒是有些始料未及!看来,即便朝鲜靡弱到了今日这般地步,也自有其过人之处令倭虏不能全胜啊!”
“是啊!”宋应昌深深叹了口气,不无感慨地说道,“倘若李昖君臣在倭虏渡海欲侵之前,积极于沿海一带布下水师舰队,严阵以待,拼死以争,力遏倭舰于海峡中途,又岂有今日这般‘兵败如山倒’的惨状发生?”
“嗯……宋侍郎这番话讲得很对,”申时行在一旁听了,不禁微微点头,向朱翊钧提醒道,“陛下,‘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如今既有朝鲜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老臣建议可否立即发文指示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域严整水师,时时防备倭虏如嘉靖年间一般自海上乘舟来袭?”
“不错。你们兵部今日下去后立刻把申先生这个建议用诏令行文给山东、浙江、福建等巡抚衙门,以八百里加急快骑传送下去!”朱翊钧听他讲得有理,当即便将此事吩咐给了石星、宋应昌。
“陛下能从善如流,未雨绸缪,臣等佩服,”石星、宋应昌急忙应声站起身来垂手答道,“关于向鲁、浙、闽三省行文严令注重海防之事,臣等立刻切实照办。”
“其实,朕这‘严整水师、注重海防’之见也没什么新奇之处,”朱翊钧丢过来一本奏折给宋应昌,淡淡说道,“太仆寺少卿张文熙在这个折子里提得还要大胆许多——他建议要施展围魏救赵之计,集结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四省水师之精锐,以攻为守,乘风破浪,捣击日本岛国之‘巢穴’!卿等以为如何?”
“老臣以为此计甚好,”李成梁听了,略一沉思——他本就是喜好“兵行险着”的猛将出身,思忖片刻,不禁抚须赞道,“倭虏以劲悍之贼,兴起倾国之兵侵入朝鲜,其国内势必空虚——张大人此计若能施行,则倭虏腹背受敌、内外交困、进退失据,必能一战而溃。”
“李大帅豪气凌云、锋芒万丈,老臣亦是心仪,”申时行静思了一会儿,侧头看了李成梁一眼,淡淡说道,“不过,老臣以为张文熙此奏‘刚猛太过、蓄势不足’——我皇皇天朝岂可为一小小倭虏而致使濒海数省舟师‘空垒而出’?一撮倭虏便弄得我朝四方云扰、举国出动——蒙古、鞑靼、南蛮等伏莽之贼岂不因此而以为我朝中无人?逢大敌则以大军迎之,遇小敌则以小军迎之——何必乱了分寸、庸人自扰?依老臣之见,只须下诏责令濒海诸省‘严整水师、注重海防’——已先立于不败之地,又何惧乎倭虏来犯?倘若倭虏来犯,再行迎头痛击!”
宋应昌也道:“申阁老所言甚是。欲破倭虏,辽东一镇之兵足矣!倭虏尚远在朝鲜,我朝不必惴惴然如临大敌而自乱阵脚!”
朱翊钧听罢,也没说什么,只是抬眼看了看李成梁。李成梁急忙躬身而道:“老臣一介武夫,只知逞强好胜,不及申阁老思虑缜密、深谋远图。老臣自愿收回刚才的意气之词,衷心恳请陛下采纳申阁老的老成谋国之言。”
“李爱卿行事磊落大度,朕很是欣赏,”朱翊钧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转头向申时行笑道,“你们两位元老和衷共济、匡我大明,不以私情而乱公务,朕也在此谢过你们了。张文熙之奏,失于轻躁,那就不予采纳了!”
他此言一出,申时行和李成梁都不禁连忙站起了身,垂手恭然答道:“陛下过赞,臣等愧不敢当!臣等唯有一腔丹心以报社稷!”
“二位爱卿何必这么拘于礼节?陈矩,宁远伯和申阁老年岁都有些大了,你且扶持着他俩落座为安!”朱翊钧见状,急忙向陈矩招手示意,对申、李两位老臣的宠待优礼之情显现无余。
日期:2011-01-28 10:56:1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