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心路,盛唐明镜:一代女皇亦凡人》
第59节

作者: 实梦z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26 16:47:11

  媚娘微微一笑,道:“武媚进宫不太久,第一次参加皇上的宴会,什么礼仪都不懂,还请钱尚仪多多指教。”
  望着面前这个不过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不爱搭理别人事情的钱尚仪不由得心中生出嘱咐提点她两句的欲望。
  “皇上和公主还没到,不过几位娘娘已经到了。御座之旁是晋阳公主的位置,今日之宴晋阳公主是主人。御座左下以韦贵妃娘娘为尊,右边以杨淑妃娘娘为尊,其下依次坐着阴贤妃娘娘、燕德妃娘娘、郑昭仪……杨婕妤、徐婕妤,才人进去参拜可要注意分寸。皇上今日召才人等人来,是因为先皇后离世日久,宫中也需要些喜气,今日来的人多,会更加热闹一些。晋阳公主为先皇后所生,皇后离世的时候分外悲哀,皇上特别宠爱公主,因此才想宫中大宴让公主开心一番。哦,公主对于同母的兄长晋王殿下十分亲厚,今日殿下也会来为公主庆生。”

  钱尚仪一口气说了这许多,媚娘仔细的听着,记在心中,这时从掖庭过来的宫嫔们也都进入殿内了,媚娘忙又对钱尚仪行了一礼,匆匆走进殿中。只见殿内十分热闹,皇上、公主、晋王并未到来,而四妃已经端坐在上首,一边闲聊一边用着点心。而殿内不少尚仪、尚食的女官正繁忙而井井有条的指挥着不少宫女宦官忙碌着。
  媚娘略一迟疑,走上前去,来到了御座之下,对着两旁几案旁的四妃,深深裣衽行礼,口中说道:“才人武媚,见过韦娘娘、杨娘娘、阴娘娘、燕娘娘。”
  四妃不由得停止说话,韦贵妃放下手中一块糕点,看着面前的媚娘,若有所思片刻,说道:“武才人啊,前年进宫的吧,故应国公的女儿,听说很是灵巧,还蒙皇上赐号。今日初见,你抬起头来让我等看看。”
  媚娘于是微微抬起头来,口中说道:“妾身入得宫来,一直想拜见各位娘娘,能听得娘娘一番教诲也是终身受用。‘灵巧’二字,武媚愧不敢当,自知不能及各位娘娘万一,让各位娘娘见笑了。”
  “呵,还说她不灵巧呢,这一番话也说的真是滴水不漏呢!”坐在韦贵妃下首的阴贤妃打趣的说道,口里还磕着瓜子。
  坐在右方首位矮几后的杨淑妃好心道:“武才人且去入座吧,皇上马上就到了。”
  媚娘又行了一礼,退到后方才人坐的案几后面,虽然这殿中一时拥入了五十多位妃嫔,但是每人都有各自的座位,丝毫不乱,可见尚仪局的女官操办起宴乐来有条不紊,十分娴熟。
  媚娘从前面垮到矮几之后自己的空位时,看到身旁的萧才人目中流露出一丝不满一丝嫉妒。媚娘不由想到,自己刚才的举动是否有些太过出头了呢?在这深宫之中,一举一动可能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命运。
  稍坐片刻,刚端起面前杯子抿了口茶,掩饰一下自己的窘境,突然听到殿外宦官的声音:“皇上驾到!”
日期:2012-05-27 12:38:06

  附录:相关人物背景,全部按正史记录或推测,不戏说!是对正文的补充以及评论。
  4.武则天的结局、身后事及墓葬。(接上)
  女皇过世之后,和她的丈夫李治合葬乾陵。这所陵墓据说是保存至今的最完好的古代陵墓,很多人就会奇怪,为什么这座陵墓这么神奇呢?难道女皇真的与众不同?其实原因也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通。

  乾陵经历千年风雨而未被大肆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依山而建(山的存在最大限度保护了内部的陵墓),设计巧妙(墓道不那么容易被找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将陵墓制造的很坚固。
  从唐代迄今,乾陵经过了三次大的挖掘,分别是五代节度使温韬遣人挖掘,唐末时候黄巢挖掘,以及民国时期军阀孙仲连挖掘,但是都没有破坏到主墓室。
  一千多年的时光,只被挖了三次,这会让人感到很奇怪,其实道理也不难理解。在古代,盗墓是可以判死刑的大罪,正统王朝的统治者都以礼教治天下,而且也不希望以后有人盗自己的墓,并且富有天下,因此不可能派人去挖掘前人的陵墓。只有在乱世被挖掘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
  而在现代,当然要保护这难得的珍贵文物,在没有挖开后确保里面尸体、物品完整性的能力之前,一般不会开挖。
  那三次盗墓,那些人花了很大的力气,都未成功。温韬那次是因为气候原因,风雨大作,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最终没有挖掘成功,这也说明了墓室建的坚固。黄巢那次则挖出了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能挖到主墓室,后因为追兵追剿,只能离开。这说明墓室设计巧妙,黄巢虽然有点文化,但是并不精通堪舆之术,最终无功而返。孙仲连这次技术先进,但是挖掘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天气,由于他本来就是做贼心虚,想用国宝换钱,心理压力很大,当时挖掘的士兵中又产生迷信传言,最终也没有成功。

  其实那些天气状况应该是普通自然现象,若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又进行室外活动,遇到风雨大作的恶劣天气状况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是做事的人心中有鬼,才会觉得女皇显灵。
  (本条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