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盗墓家族往事》
第54节

作者: 杰克海伦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耗子哥瞪了我一眼,接我的话说:“他问有没得外国人!或者国家领导人嘛!”

  小姑娘听完咯咯地笑,说:“外国人倒是没得,不过中国人多哦!也是来看风景!还拍了好多照片回去呢!你们不拍吗?”
  耗子哥也笑了,说:“我弟弟不需要照片,拿笔画的!哈哈!第一次来么也不晓得哪儿有好点的景色,或者古迹之类的!”
  小姑娘先是很崇拜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说:“有!你们明天往山里走,去茶店二组,那就不错哦!不过很少有人知道那儿美!”
  耗子哥接过钥匙,笑了笑,说:“谢谢哈!画好了!明天给你一张留纪念,弟弟!没得问题吧!”
  说罢看看我,我忙点头,说:“没问题!就怕你不喜欢!”
  小姑娘说:“我很喜欢画画的!那你要记得哦!不过你们大过年滴跑来画画,外面不怕冷么?”
  耗子哥说:“我这个瓜弟弟吧,非要来画画送给他女朋友做礼物,我都么法!只好陪到一起来么!对了!祝你新年快乐!”

  小姑娘眨眨眼,说:“新年快乐!”
  我们附和着就转身上了楼,上面的景色进门处截然不同,从楼梯开始就有个瓷砖,从地上到墙上都贴了白色的瓷砖,我接过耗子哥的钥匙,打开一间,里面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潮气,许是很久没人住了,耗子哥也跟了进来,说:“以后记得,不要轻易把身份证给别个看,万一让别人查,一查一个准,还有不要问那么直接,你要想知道有没有同行先来过,问她怎么会知道,还会叫别个乱猜的,记住哈!明天早晨7点走!早点休息!”

  说罢,不等我说什么拉上门出去了,我打开灯,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床铺也很干净,卫生间居然还有花洒,我快速地脱了个精光,打开花洒,大概放了20分钟的水,终于水开始热起来,那叫一个舒服啊,虽然前面那20分钟让我冷得够呛,但是此刻的快乐是没有办法拿语言来形容的。
  我躺在床上,开始想刚才的对话,是啊!要是一不小心暴露了,就麻烦了。我开始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为什么要选在过年这个节骨眼上来找宝贝,是不是觉得jingcha也要过年,所以这个时候会比较安全呢?又为什么要从让我先问老板呢?外地口音和来这住店有什么关系呢?想着想着就在这些个问题中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就听见外面敲门,天空刚刚亮起来,我踢开被子时,打了个冷战,嘴里哈着白气,就哆哆嗦嗦地穿起了衣服,给我们退钱的是个中年人,也不和我们说话,我们也没有说话的欲望,一切准备妥当,我们出了旅社。
  雨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整个小镇在雨水中显得很干净。车是发动了半天才算发动着,我坐在里面,手脚冰凉,看来这“望”也不是很容易的活儿。
  我打开暖气,随着温度的升高,我开始睡起了回笼觉,尽管车时不时地开始颠簸,但是任然无法阻止我和周公的约会。不知过了多久,外面已是大亮,我有些饿了,耗子哥不知从哪儿掏出一块油饼,我接了过来,有些凉了,他说:“将就吃吧,刚才还是热的,看你睡了,没叫你!”

  我默默地吃着油饼,他接着说:“我想马上该到了!收拾一下!可能一会爬山了!”
  车停在了一处山脚下,我身上这才算有了些热量。耗子哥问:“42的鞋子吗?”
  我点点头,他不再说话,下了车,我跟着下了车,他似乎不急于爬山。站在山脚下,狠狠地吸了吸鼻子。我好奇地问:“你来过这?”
  他说:“没来过!”
  我说:“那你咋知道要爬山,而且杂知道在这!”

  他说:“直觉!一路走来感觉的!”
  我看看过来的路,没发现什么不同,也不狡辩,问:“你判断失误过吗?”
  他看了我一眼说:“很久很久以前失误过!”
  我看了看周围,因为看不见全貌,所以根本无从判断。他是怎么知道这附近就一定有呢?
  就见他打开后备箱,背了个黄色背包,似乎还挺重,就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爬山,这山根本没有路,下过雨的泥泞让人走起来难上加难,还好山不高,满山长着一些蜈蚣草和很多叫不出名的植物,不时还有一两棵树,我的衣服也开始潮起来,不知是汗水还是露水,但是感觉很惊讶,越到山顶,这个走势感觉越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因为这个坡度实在有些诡异,人爬山应该弯腰的程度是在不断地变化地,而这的变化似乎一直没有变化过,想起去大佛岩的那山,让人着实累,这山我们爬了快1个小时,也快到山顶了,可是却感觉不到有多累。

  山顶不大,有个400平米的样子,周围没有树,视野很开阔,耗子哥放下背包,就开始立在山头四处张望起来,一会儿他转头对我说:“看谁先找到!”
  我吃了一惊,说:“找什么啊?”
  他说:“找升棺啊!”
  我再次大吃一惊,不过很快平静下来,这就是理论结合实际,这就是理论结合实际!我来了兴致,站了起来,不远处还有两座山,两座山和这一座差不多,背面远处都可以看见住的那个小镇,另一面有个更小的镇,与其说那是镇不如说那是村,几间瓦房,算不上错落有致,我尽量将思维调整到看不见这些村镇,但是开始变得没有头绪起来,这山怎么就不直观呢,我低下头,闭着眼,开始在脑海里勾勒这些地貌,可是脑海里又被一路走过来那些树困扰着,我依然没什么头绪。

  我再次站起来,看着一处,又看向另一处,耗子哥似乎也发现了我开始急躁起来,说:“你整个大局看不出,就一点一点看,把自己想成古人看!”
  一点一点看,这倒是没想过,以前,根深蒂固地就是看大局再研究局部,这次反其道而行之,我试着将对面一座山做为参照,开始了比较,古人如果把人葬在那座山上,需要些什么,石头、树、木头,不对不对,应该是格局,那山做为正山不对,不是那座山。另一座山相对比较高,高出两座山一些,但是距离夹在之间,葬在那,和脚下的山以及被排除的山成犄角之势,也好像很没道理,古人不习惯锋芒毕露,因为那样会比较破坏气,讲究水到渠成,那不会在山上,而脚下的山却也很没道理,无水之气,无背可依,没地方适合葬人啊!

  我转身,就在我转身那一瞬间,我发现一些异样,最高的那山上有树,树都比较高大,和脚下的树似乎很不一样,而远处那山基本没有树。
  我再看眼角下的地段,山与山之间有些地方相当平整,尽管过去很多日月,还是很清晰,这曾经应该被修整过,因为它的平坦并不是自然形成,雨水的冲洗,泥土的飘落,不仔细看,看不出来,这。。。会不会就是古人说的:“升仙之路”呢?
  如果真的是,那这个路按现在时髦的话就是“峰回路转”啊!大路通天也是这个意思啊,那既然通天,可是天在哪儿呢?通天、通天。。。。。
  我突然灵光一闪,我轻轻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找到坟墓的大概位置了!”
  我回过头,却看见耗子哥在上洛阳铲,已经上了一半了,他停下手里的活儿,笑着点了一支烟说:“找到了?在哪儿?”

  我说:“就在我们脚下的山里!”
  他故作好奇地问:“为什么呢?”
  我说:“这是北宋的习惯,而且流行倒葬,这就是通天之路。”我指了指山下方的道,说“这路通天,通的就是那最高的那座山,由山做路,风通峰,俸禄及风路再到峰路,节节走高,看来这下葬的,肯定是个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