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崖上,十二年前…… ——日月神教近世史新探》
第43节

作者: 刘国重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14 22:17:32

  余英时先生在后文中提到了刘邦、曹操、萧道成、朱元璋等人,我想这些算《帝贼谱》之‘帝’,是打天下成功的光棍,也是打‘大天下’的光棍;此外,余先生还引用了一句词,涉及盗跖、庄屩、陈胜、张献忠、李自成诸人,这些人要算《帝贼谱》之‘贼’吧?是打天下失败的光棍或谓打‘小天下’的光棍。
  当然,‘帝’‘贼’二者,不难转换。朱元璋是成功‘一统江湖’的任我行,是太祖皇帝;任我行是‘江湖未统身先死’的朱元璋,所以毕竟是‘贼’,是邪魔外道。
  朱元璋出身‘红巾贼’,荣膺‘天命’,定都南京(叫做‘应天’)之后,就开始解下红巾,把自己包装成儒家理想中的圣德天子,强迫天下士人通习八股文,以朱熹注解的《四书》来科举取士。这套把戏,庄子在《胠箧》篇早就看穿:“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昔者齐国…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后面还有一段“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云云,不再引用了。需要指出的是:这段文字在《红楼梦》中被贾宝玉反复阅读,并且宝玉读完‘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续曰:焚花散麝……’
  看《笑傲江湖·拒盟》一章,日月神教教徒强烈要求“咱们神教一统江湖之后,把天下文庙中的孔夫子神像搬出来,又把天下武庙中关王爷的神像请出来,请他们两位让让位,供上咱们圣教主的长生禄位!”谀词如潮声中,任我行已经自我膨胀到了极点,孔子、关羽、诸葛亮完全不在他眼里了,如果任我行不曾猝死,完全有能力‘一统江湖’,只是之后,他未必会像康熙一样,在曲阜孔子墓前行跪拜礼,任我行的用心,不仅要作政治军事上的最高权威,并且还要作思想、道德上的最高权威。

  僭主东方不败有一套《教主宝训》,相信任我行不难炮制出新版加正版的《教主宝训》,‘江湖’既经‘一统’,任我行以《宝训》治国的可能性极大。这也是朱皇帝的旧把戏。
  朱元璋对孟子切齿痛恨,因为这老儿居然妄言“民为贵君为轻”,不能与孟子生于同一时代,老朱很遗憾:“使此老(孟子)在今日,宁得免耶?”
  朱元璋对孔子、《论语》还算推崇,却不妨碍他搞出自己的《教主宝训》。还是抄录余英时先生的大作罢(这个我比较擅长):“地方上的长老要宣读圣训,就是皇帝说的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语录……《明大诰》当时规定天下每一户都有一套,明太祖说这是‘臣民之至宝’,谁要没有这部书,就必须‘迁居化外,永不令归’……用政治的力量强迫人民读皇帝的书,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用政治力量强迫大家学习皇帝语录,即使可以维持一段短时间,究竟不会太长”。(关于‘语录’,金庸也说过类似的话:“胡兆龙、王熙二学士奉旨编纂《端敬后语录》系当时事实……硬凑硬编之《语录》传世不久,自来皆然,不必智者而后知。”,见于《鹿鼎记》第六回)

  余先生又说:“从历史上看,有许多非理性的因素足以激动皇帝:上自夸大狂、猜忌狂,下至求长生、好奇珍,都可以把全国人民卷入苦难之中”,金庸笔下的任我行、东方不败、洪安通、丁春秋、白自在是江湖教派头领,不是政治领袖皇帝老儿,但他们身上无可避免的皆染有余英时所言的这两种特质。
  余英时先生也是金庸小说读者之一,认为金庸“笔触有千军万马之力”。冯其庸1981年到耶鲁大学,“遇余英时兄,畅谈的内容之一,就有金庸的小说。”
  余英时与金庸,曾经在两年时间内多有交往,不能说哪个影响到另一个,至少二人的观点,有太多相通甚至相同。余英时眼中的金庸“无疑是现代武侠小说最有创造力的作家,是当‘大师’之称而无愧。1970年代我回到香港工作了两年,和金庸变成了朋友,对他深厚的文史造诣更为欣赏”。
  金庸的‘文史造诣’足以令余英时、陈世骧这样的国际大学者欣赏钦敬,他出任浙大教授可是令国内无数的小学者们摇头叹息至为不齿,这真是太好玩的一件事。拙文《金庸国学,深浅几何?》,即专谈此事,此不赘言。
  2007、5、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