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广州——80后地产中介的工作日记》
第55节作者:
猪肉王子阿七 日期:2011-08-12 23:05:29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也是最坏的年代。
楼市一降再降,股市一跌再跌,这两大块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股市从六千多点一路狂卸,卸得我们心不停的跳。一些评论家迅速转风使舵,一面正义,痛心疾首地呼吁人们要冷静面对,顾全大局云云,完全忘记他们之前说过的“前未所有的好景象”,,,,,,,,,,,。
某券商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称:“当时的环境实在是太好了,大家都在看多,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危机的存在。说实话,如果后面没有发生那么多事,冲上一万点并不难。因为当时投资者信心高涨,从4000点涨到6000点才用了两个月时间。”
直到跌破某千点时,人们才猛然醒觉,但,为时已晚了。
很快宠物经济学家们又出来抛头露面了,一些长相猥琐的学者到处演说,什么与国际接轨,什么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什么科学发展观,什么保护资源,等等。总之一句话:政策很及时,很全面,很正确,体现了科学发展,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了和谐发展等。
现在所谓评论家的评论,虽然说是从客观角度来评论的,但实际上他们或多或少都添加了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从政治,社会影响,电视台收视率等多方面来考虑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可能有些评论家根本不敢说自己想说的话,迫于这些压力,说出违背自己原则的话来。
就像一个阉割过的太监,表面上是男人,但不能做男人想做的事情。
总之一句话,砖家都能信,母猪会上树。
宠物经济学家的著名论断:
第一、房地产。“保守地说,今后10年,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南京,房价要涨3倍;大胆地说,10年房价要涨5倍以上。”
第二,股票市场。“我不相信股市会永远低迷,上半年不涨,下半年也会涨,今年不涨,明年也会涨。”
第三,物价。“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所以我认为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
很多人对现实无望,转而将希望寄托在砖家身上,希望砖家和相关部门能说听好话来安抚一下他们受伤的心灵。果然砖家们不失所望,一轮砖家发言之后,大多人的腰又挺直了,他们从专家身上找到精神寄托了,他们从砖家那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但是,他们还会再被伤的,而且会被伤得更严重的。
永远的技术分析都是扯蛋,切记,切记
在中国没技术而言。
砖家们在义正词严地发表演讲,“相关部门”的老大们也表示要拿出得力的措施来拯救苦难中的民众。但都是说得响亮,但是都不见有实质的动作,各大相关部门也互相推托,好的就是自己的,坏的就是别人的,家家都不想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虽然表面和和气气。都是一家人,舆论吵吵嚷嚷,但是还是各过各的。规划的蓝图一副比一副宏伟,灵导的气魄一任比一任庞大!大抵都只是些口号,有点选举拉票的意思。但是作为生活在这里的我来说,基本神马都没有改变。
像一个青年说的话:从小我就生活在在各种承诺中,长大了仍然一无所有。
高丨潮丨的到来也意味着结束。我幸庆我当时没有头脑发热,不然我也血本无归了,环顾四周看着万千股民哭爹喊娘的,看着阿军和阿波现在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心里酸酸的,这种景象和我以前经历过的六合彩和传销的景象何其相似啊!
阿军和阿波现在全亏了,我给他们炒的那点小钱也没了,现在他们身无分文,仿佛一下回到了很多年前,他们辛苦多年的积蓄全都蒸发化为空气了,
以后怎么办?
沉默。
还是沉默。
没有人能知道怎么办,没有人心中有底。我对他们说,现在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吃饭的问题,其他的先不要去想了,赶紧去找一份工作吧。
但他们很快又失望了,因为他们去了一下人材市场,那个人山人海啊!挤都挤不进去了,太多人找工作了,1500左右的工资,求职者都一拥而上争得不可开交。大多人都满头大汗,表情暗然,大多都是受金融危机重创不得不重新找工作谋生的。再看一下新闻,你会更加绝望,天天都是工厂到闭,天天都是员工堵路讨新,老板跑路等等,,,,,,,,,
在这个时候,找个能填饱肚子的工作,也是那么的艰难。
我们的两个店现在已经出现危机了,这几个月都在亏钱,前段时间赚的钱现在都要用来填窟窿,现在的楼市可以说是一窍不震,做成一单生意都是那么的艰难,现在每天都要店租水电人员等开支,再这样下去,唯有作最坏打算了。现在的钱,最多能再撑三个月。
金融危机的阴云久久没有离去,天越来越黑,人越来越慌,甚至有人产生了厌世的念头,人们不断问:
底在哪里?
谁能告诉我底在哪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