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了,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写写大学的教训》
第2节

作者: 灿兮如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7-25 19:03:48
  我们说大学像个小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里学生会的存在。这里没有什么纯洁的友谊之类,有的只是勾心斗角。

  第一,没有竞选上,或许不是你的能力问题。在我们学校进学生会面试的时候,是大三大二的同学充当面试官的。本人有幸当了两次面试官,嘿嘿小小的激动一把。有些同学,自我感觉面试的时候很好啊,回答的问题很好啊,可是,等待面试结果迟出来的时候发现,竟然没有自己。似乎出人意料,你或许会怀疑是自己能力问题。其实不然,你只是被别人顶了而已。

  日期:2011-07-25 19:10:05
  刚进大学,对你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不是辅导员,也不是你的专业课老师,而是你的学长学姐。你能不能从他们哪里汲取帮助,对你以后的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你想想就行。你是大一新生,没有熟人,小心翼翼的活着,也没有什么后台。你一定会把学长学姐的话当做圣旨的,当做真理的。你认为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唯唯诺诺,谨慎言行。而你的学长学姐那怕他是大二,也摆出老大的姿态,“教训”你们这些新生,因为他们渴望看到你们崇拜的眼神。说实话,这种眼神很实用。嘿嘿

  日期:2011-07-25 19:14:27
  虽然你把学生会的部长主席之类看得很高,遥不可及的样子。可是,他们也是学生,只是比你早来几年而已。
  虽说他们是部长主席之类,可是他们的同学也不会高看他们一眼。他们的高大形象只能糊糊大一新生罢了。他们和他们的同学在一起,也是黄段子满天飞,黄片塞满硬盘,等等。
  可是你要是认为他们和你一样你就错 了。学生会的人普遍有一种状态就是虚荣。
  你不要以为你和他很熟了就可以直呼其名,在学生会工作一定要谦卑的姿态。不要老想着出风头,风头可以出,但是千万不要盖过你的领导。

  日期:2011-07-25 19:24:04
  其实,很多人想进入学生会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的。认为进入学生会也可以和老师啦,领导啦多接触一下,最好有个老师赏识自己,那就更好了。
  这是一种误解。学生会真正给你带来的是一种人脉。在里面你会接触不少人,这些人既然进了学生会就必定有过人之处。甭管你怎么认为你们学校的、学院的主席怎么的不行,可是人家在那样的位置上,必定会有人家的能力。
  我一直认为学生会里没有什么真正的友谊。你要是很想在学生会找个什么知己之类,基本上是妄想。可是,这种没有朋友的情况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利用这里的人脉。
  大家同是学生会的人,即使在背后在阴你,表面上也是好的要死一样,这种情况女生中间常见。O(∩_∩)O~

  日期:2011-07-25 19:32:27
  我在学生会的生活卫生部做过两年。我们大一的时候,称作“干事”。也即是干活的意思。进入学生会想要锻炼能力,这种想法其实很天真。在学生会的工作很无聊。
  因为你是新生,基本上你什么也不懂,所以你干的只能是体力活,你觉得你自己可以提些活动建议什么的,可是你的部长、副部根本不甩你。因为每年的活动都是固定的,都要按照固定的套路来。你那些所谓创新的点子根本不起作用。所以以干事的姿态,你就在学生会端茶送水就行。
  等到了大二,换届时,你发现要副部长的名额只有两个,而你们这一届有十个干事,很悲催的你落选了,因为你混的实在不咋的。
  也就是说,你在学生会一年,只是干 了一年的杂活,其他所谓的能力,只是学会了端茶倒水。
  我想很多同学这一年在学生会真的学不了什么。
  日期:2011-07-25 21:27:10

  其实楼上也有人说了这个问题,就是大学千万不要挂科。挂科之后确实很麻烦,可是有些时候我们莫名其妙的就挂科了。因为你真的努力复习了,重点也看了,就是不行啊,就是挂了!!!挂科了,我们还是要继续在学校混啊,也不能因为挂科跳楼什么的。
  挂科,挂多少科会留级,或者是不给学位证,这个我想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我所在的学校只要一学期挂科超过四门就是要留级的,到没有挂多少科不给学位证的政策。
  可是,挂科之后,我想所有的大学都会不给奖学金、评优之类了吧。想想努力了一年却因为挂了一科而悲剧,确实很汗颜。。。
  我在这里不能说,挂科无所谓,因为上大学有种东西不用尝试,那就是挂科。可是我还是挂科了,虽然我知道不能挂,可是还是挂过科。这是种耻辱,铭记在心啊。
  我四年中有些遗憾就是挂过科,我特别不想挂,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还是挂了。。。

  我想说,既然挂了,就看开些,毕竟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日期:2011-07-25 21:31:57
  在睡觉之前,在写点学生会的吧!!!看到了楼上的帖子发现很好,特摘取一段,希望不要告我侵权啊!!!
  学生会、团委和各个社团一般是在新生开学前三个月吸收新生力量,基本上新生们都是满怀激情的选择、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组织中去,都希望能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彩添色,但慢慢地他们都会发觉理想与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基本上规律(特指我们那时,现在就不知道了)就是:学生会团委所选择的人就好象他的职称一样,“干事”就是“干事情的人”,你所需要的只是为学校为组织奉献的精神,多做事少说话,而这些新人在经过一年的磨练后,当再一批新生进入学校时能留下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一部分因为磨练钝了理想的棱角而自动退出,一部分因为组织有了“新欢”忘了“旧爱”而再也不找他们,真正能留下来的一般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因为确实有突出贡献或者有特殊才能使他们足够引人注意,鹤立鸡群,当然他们必须人缘好,一种就是一开始就为了在新旧交替时夺权而处心积虑的人。

  楼上的仁兄,正解啊!!!!!
  日期:2011-07-25 21:35:41
  学生会里面的勾心斗角确实很令人心寒的。我以前在生卫部的时候,和我邻班的一个女孩,一起做“干事”。我们在军训的时候认识的,并且由于刚进大学,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一起商量这完成的。
  就像,我们一起参加了生卫部,一起加入了一个社团,并且我挺喜欢和她在一起工作的。其实我对那些学生会社团没有特别大的爱好,只是里面有她,我才加入的。
  确实,我承认我那时候喜欢她。她对我也很好的,我们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什么的。现在竟然一起加入了生卫部,并且还是搭档。这让我很是高兴,毕竟可以天天在一块啊。
  日期:2011-07-25 21:45: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