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叹了一口气,说:“虽然我父母是老师,但那时候我们兄弟四个吃饭读书要花不少的钱,而且我还有一个奶奶,年老多病,更要花钱。我外公解放后就去东北劳改了,八十年代回到家乡,也需要赡养。在我上初三的时候,由于外公去世和奶奶治病,家里已举债不少,而且兄弟几个都在读书,因此家里异常困难。中考时我考上了重点高中,我爸爸还是让我复读一年考中专,这样可以早点参加工作。当时我是不愿意的,但考虑到家中的困境,也就同意复读了。在快要参加中考的时候,阴差阳错,我高中的学籍没有取消,不能参加中考。后来就报考了招收城镇户商品粮的中专类技工学校,所以上了船校来到了五七厂。”
唐华听了王佐的经历,不由连连感叹:“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第二天中午,王佐打了二份饭,见唐华还没回厂,就先吃了,吃完午睡。王佐睡得正香呢,被唐华推醒,生气地嘟哝:“干嘛呢?又想去发骚?”
王佐起床仔细一看,发现唐华一边脸大,一边脸小,两只眼睛象熊猫似的,不禁大笑,说:“没有想到书呆子也会打架,到底怎么回事?”
唐华没好气地说:“你们九江人野蛮啊!早上我去市里买衣服,在一家店铺看中了一件夹克衫,还了五折,卖衣服的爽快地答应了。我感觉吃亏了,又还三折,他们一定要五折卖给我。我不买,没有想到两个烂仔冲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打成这样,兄弟,麻烦你去帮忙请几天假,没脸见人啊!”
王佐笑了,说:“请假没关系,可不要污辱我们九江人呀。”
“看看我这个样子,我污辱了吗?全国人民都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我看是天上九头鸟,地下九江佬。”唐华说。
王佐说:“算你说对了,不过你说得不完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三个湖北佬 ,抵不上一个九江佬!”
唐华不屑一顾地说:“那还不是说你们九江人蛮横无理,你还以此为荣呢。”
王佐说:“你知道九江人为什么这样吗?那是适者生存的原因。自秦汉开始,每次改朝换代,九江都有一次血战,几次屠城。秦汉之间,九江王英布从这里出发,袭击项羽的后路;东汉末期,周瑜在这里训练水军,最后火烧赤壁,垫定了三分局面;东晋时期,王敦王温反判朝庭,这里是要攻克的第一关;后来的朱元璋与陈友亮,太平天国与清朝两次鄱阳湖大战,主战场就是这里,反复拉锯,兵锋所向,玉石俱焚,死人无数啊。不要说冷兵器时代,就是现代战争也离不开九江的份,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保卫战,这里是最后一道防线,九江丢了,武汉也保不住了。抗日名将张灵甫就是在九江万家岭一战成名的。四野大军解放全中国,林彪要拿下的,也是九江防线。在这样的四战之地,良弱之辈的基因早就消耗光了,能活下的当然是好勇斗狠之徒。你看水浒里好几条好汉不都是九江人?今天的浔阳楼还留着宋江反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后来李逵一双板斧砍翻的,可都是九江的良民啊。”
唐华嘲笑说:“水浒是小说,不可信,你们这么能打,怎么历史上从没听说有九江的名将呢?不要说名将,将军也不多吧。”
王佐说:“怎么没有,宋朝就有名将王韶父子。”
唐华哈哈大笑,说:“大宋,那是个积弱积贫的时代,虽然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却被别人追着屁股打,恐怕是有名的逃跑将军!”
王佐正色说:“宋朝的确却是积弱积贫,主要原因是五代时那个儿皇帝送给辽国幽云十六州,北方民族随时可以牧马南下。北宋开国伊始,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势步步退守,记得辽国军队一直打到澶渊,宋真宗为了退兵,不得不订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在边境五口开放,在大宋境内给辽国人的投资超国民待遇,除此之外,每年承诺给辽国无偿援助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西夏为了同样的经济利益,也来敲打宋朝,宋朝一概应予。后来,经过王安石的变法图强,国力恢复,不少人提出平定外患,最有名的就是王韶。他是九江德安人,进士及弟,年青的时候游历陕西边境,常与西夏、羌等边民打交道,深暗边事。熙宁元年,诣阙上《平戎策》三篇,说: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不能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间,牧马于兰、会,断古渭境,尽服南山生羌,西筑武胜,遣兵时掠洮、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惊扰,瞎征兄弟其能自保邪?今唃氏子孙,唯董毡粗能自立,瞎征、欺巴温之徒,又法所及,各不过一二百里,其势岂能与西人抗哉!武威之南,至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县,所谓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种者在焉。幸今诸羌瓜分,莫相统一,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诸种既服,唃氏敢不归?唃氏归则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且唃氏子孙,瞎征差盛,为诸羌所畏,若招谕之,使居武胜或渭源城,使纠合宗党,制其部族,习用汉法,异时族类虽盛,不过一延州李士彬、环州慕恩耳。为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
王佐一口气说下来,清清嗓子,喝了一口水又说:“宋神宗非常佩服王韶的对策 ,召问方略,后来起用王韶为西北军区司令员。他采用以前制定的战略,步步为营,蚕食羌人的地盘。辞职后,儿子顶替,继续采用他的战略,父子相继,取得了平定河湟九州的辉煌战绩。有宋一代,能够击败外敌,开边拓境的,就只有王韶父子。父子在西北边境数十年,训练了一支能攻善守的精兵。后来,这支西北军由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吴玠统率。吴玠是第一个使金军遭受惨败的南宋将帅,取得了和尚原与仙人关两次大捷。靖康年间,金兵横扫中原,无人能挡,却在西北寸步难行,保住了川陕大后方,得以保住南宋王朝一百多年,就是这支西北军的功劳。后来蒙元灭宋长达五十年,也是由于蒙元军队在川久攻不下,连大汗蒙哥也死在钓鱼城下,其实也是这支王韶父子训练的西北军的功劳。蒙哥之死,致使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改变了中国历史。同时,蒙哥之死,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蒙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所以,王韶父子也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唐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说:“我知道蒙哥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但从没听说过王韶父子,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王佐骄傲地说:“因为我是九江人,因为我是王韶的子孙啊!而且王韶是那个王马共天下的那个王姓家族的后人。”
唐华原以为王佐只是爱好看经史书籍,没想到王佐能融会贯通,懂得那么多,是真正的精通经史。从此后唐华对王佐敬佩有加,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