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6-06 11:51:19
第五十九章 祭孔大典
到了兴福十年五月初九日是钱永祯的三旬万寿(三十万寿被称为三旬万寿),因南晋王朝不兴天子在五十岁之前大肆作寿,所以钱永祯下令不准各省之人前来贺寿,只是比平常的寿日稍为隆重些就罢了。在过万寿节之前,陈昭瑗生了钱永祯的第四个儿子,钱永祯给其取名为佑北。这一年,钱永祯为庆贺万寿节,恢复其昭瑗封号,封婵儿为御女,只是婵儿依然像过去一样侍候孔晓蕊,待钱永祯的其他嫔妃依然像过去一样谦恭有礼,从不敢以嫔妃自认,不同的是衣服和头上的首饰变了。
也不知是为什么,自陈昭瑗受罚回来后,钱永祯待她反倒比以前好了,陈昭瑗因受罚时吃过苦头,也不敢作威作福了。到了这一年,钱永祯共有四个儿子,六个女儿,子女之事总算有了定局。宫里宫外的人都赞孔晓蕊旺夫旺子,钱永祯自然很是高兴。
九爷永炜也在这一年七月成亲彻底搬出去住了。
兴福十年是钱永祯登基十年,也是钱永祯三旬万寿之年,这一年,一向从不亲自参加祭孔活动的钱永祯准备亲自在八月间的“丁祭日”亲自祭孔。宋朝以降以来,祭孔活动就已经从京城到县。孔晓蕊的先人孔夫子在唐朝已被朝廷尊称为孔宣父,唐玄宗年间被封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祀孔活动成为国家每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祭祀所用的雅乐已从宫廷走到地方的府县中。
日期:2012-06-06 14:25:06
按南晋王朝的规定,祭孔为大祀,每年在京城的孔庙和山东曲阜都有两次大型的祭孔活动,时间为仲春(二月)上旬丁日和仲秋(八月)上旬丁日(第一个丁日),即所谓的“上丁祭孔”。
在京城的孔庙祭孔是国祭,在山东的曲阜最早之前是孔家的家祭,只允许孔家的子孙参加,后来逐渐也允许地方官员参加,只是祭官无论是主祭官还是陪祭官都是孔家的子孙,主祭官还一定要是嫡系子孙。
钱永祯以前从来没有亲自祭孔,一般是由爱著书立说的诚亲王永燃恭代自己去祭,跳六佾舞。而诚亲王只能跪拜于大成殿的屋檐下。这次钱永祯亲自祭孔,按规定跳的是八佾舞,是祭孔乐舞的最高规格,钱永祯在大成殿中跪拜。若只派礼部的大臣则只能跪拜于大成殿的阶下,跳四佾舞。
日期:2012-06-07 11:28:01
在祭祀前,钱永祯像平时到天坛祭天那样提前从西苑到宫中斋戒了三天,不近女色、不饮酒、不听乐,不理刑、不预秽恶事,甚至有病也不看。一年之中,钱永祯需要斋戒三天的大祭祀还有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秋祭社稷。大祭前三天,孔晓蕊的伯父衍圣公孔建文也到孔庙斋宿淋浴。
到了祭日,子时过后钱永祯与参祭人员便到孔庙的门前,清晨寅时左右,祭孔仪式共按二十九个步骤正式开始:钟鼓齐鸣,奏乐、迎神、跪拜、送神直至拂晓,方告“礼成”。
祭祀用的猪、牛、羊,祀后割成若干块,分送主祭与陪祭。钱永祯特别多带了一份回来给孔晓蕊。回到西苑时,钱永祯因一个晚上没睡觉,倒在嘉宜堂东暖阁的床上就睡着了。
钱永祯醒来之时,见孔晓蕊已笑咪咪地坐在床头问道:“想不想起来吃点东西?”钱永祯道:“什么时辰了?”孔晓蕊道:“已到巳时二刻了,我叫阿珍给皇上准备了鱼片粥,晚膳再吃其他菜吧。”
钱永祯以前早朝前喜欢喝白粥加其他东西作早膳,后来看到阿珍给孔晓蕊煮的粥中放入肉类,觉得影响粥的本味,肯定不好吃,看起来脏兮兮的,只是不好意说她们。因孔晓蕊住嘉宜堂养病期间,每天也是吃有肉或青菜放进去的粥,有时为了表示宠溺她,帮她尝一下是否冷热合适,谁知尝过以后觉得甚是美味,以后也叫阿珍做给自己吃,孔晓蕊偏爱吃黄花鱼的鱼片粥,钱永祯也深受其影响爱吃这种粥。
日期:2012-06-07 13:09:43
斋戒这几天,不能吃荤,所以现在听孔晓蕊这么说,恨不能马上起来吃。
钱永祯坐起来后,孔晓蕊亲自把粥端进来,帮钱永祯尝过后道:“可以吃了。”钱永祯故意撒娇道:“薇儿喂我吃。”孔晓蕊笑了笑,真的让阿珍端张椅子过来,坐在他的对面,一口一口地喂他吃。
钱永祯吃了两口皱起了眉头说:“这粥不是阿珍熬的。”孔晓蕊点头道:“皇上圣明,的确不是阿珍熬的。是从广东凤城新来的一个厨师熬的,凤城人很擅长做甜品和粥,手艺比阿珍强。”钱永祯一听就明白了,她是想让阿珍到二十五岁回家,所以找了人来顶她。心中恨道:“这个蠢女人总是不听劝,一定要想个办法把阿珍留下来。”
钱永祯此时却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奇道:“朕怎么不知道广东还有一个凤城?”孔晓蕊笑道:“顺德就叫凤城,广州叫穗城或羊城,东莞叫莞城,香山叫铁城,凤城那里的人很会做吃的,尤其是粥和甜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