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捡漏”故事集——推山深度解密古玩行》
第46节

作者: 推山入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08 15:03:31

  大家肯定猜到了,那是件好东西!行家不愧是行家,见多识广,仅看了一眼,已经断明白了,那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犀牛角雕无奈何杯,而且是珍贵的亚洲犀角雕,非常罕见。
  犀牛角是贵重的中药材,价格贵比黄金,所以用整个亚洲犀角雕刻的东西,自然是宝贝,更别说那娴熟飘逸的雕刻了,真是一件绝美的工艺品,用此饮酒,不仅提高主人身价,更对身体有益,长期使用,可以延年益寿。
  犀牛角是贵重物品,其雕刻者必是技艺高超的工匠。最简单的道理,谁家奢侈到让生手糟蹋好东西啊,所以无奈何犀角杯,是藏家们潜心追求的宝贝,年份都在明或清早期,能见到品相如此好的货色,真是运气。
  行家虽然在古玩行里跌打滚爬了多年,这么好的东西也没经手过几次,所以心情很激动,下定决心,不放过机会。然而世上的事情,往往难遂人愿,你越是祈求,越是得不到。
  行家开口问价,“多少钱?”
  男主人是个酒鬼,有严重的口吃毛病,行家并不知道他的缺陷,见他张嘴瞪眼的老半天,脖子粗了一圈,脸涨得通红,嘴里只说了个“八”,手比划着八的造型,以为酒鬼狠心要高价。
  铲子知道那是八十块的意思,可他没告诉行家,所以行家误会了。也是他太不淡定,见了好东西,心气浮躁,太性急了,没有耐心等着男主人把话说完,就开口了。
  “你说八千?”
  这一下可坏了,行家稚嫩了些,严重缺乏与老百姓打交道的经验,把价给冒了。

  专家的话音落下,铲子心里说完了。男主人傻了吧唧的没反应过来,他老婆可听清楚了。那女人是尖酸刁滑的主儿,闻言一把把酒杯抢过去,抱紧在怀里。
  “八千?哼!”那女人眼睛瞪起来,“这么好的玩意,就给八千?”
  八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连铲子算在内,都没见过八千块,或许他们从生下来到长这么大,见过的钱全加起来,也不足八千。在农村买东西,给冒了就是闯了祸,买卖准完。
  农妇考虑着,本来想卖八十的玩意,人家一张口就给八千块,这东西不定值多少钱哩!那些懂行的人一定会骗乡下人不明白,卖了一定吃亏,所以价格立刻飙升,随口喊三万元。

  老天爷啊,那时候的三万可不是小数目,整个村子的村民全加起来,也没这些钱。更严重的是那件无奈何杯卖到最高价,也就二万左右,哪里还买的了?所以,头脑简单且无知的农民,只有受骗的命,你越给的价低,他越卖。一旦给的价超出他想象,别想买到。他们可不讲啥信誉,说不卖神人没辙。
  点评:这是典型的“心急吃不上热馒头“的案例,早些时候,农民很朴实,可惜行家没有下乡买货的经历,缺乏与农民打交道的经验,很简单的一件事,因为草率,唤醒了农民的贪欲,才变成不可能的麻烦事。行家痛心之余,多次努力,才以贰万元的高价,把东西买走。
  二
  我跟刘师傅熟悉,不仅因为他是我的邻居,还因为我们共同的爱好——兵器。在兵器行情火爆的时节,我很自然的顺应潮流,大肆购买兵器。
  古玩行凡事讲究个“先”字,无论干什么,只要早走上半步,就会获得很好的收益。我看好兵器,主要考虑它没有被发掘出来,还是个冷门,本地人对兵器有研究的甚少,包括从业多年的老古玩,也是如此。我走在前头,抢到一些先机。
  兵器有不少珍贵品种,景县的一位古玩商因买到一把御用好兵器卖了几十万,才到北京古玩城开了店,专门经营新老兵器,发了大财。我虽然没他的运气,也算小有收获。邻居刘师傅,也是最早从事兵器买卖的少数古玩商之一。

日期:2012-06-10 14:54:20

  刘师傅是宁津人,教师出身,看上去文质彬彬,却喜欢买兵器。他说他收藏了一把剑很不错,在网上被某高手看重,给价一万六千元,他舍不得出手,改天拿来让我瞧瞧。他说到做到,果然拿来了。
  我见到那柄剑并没太多惊喜,却有失望的感觉。那柄剑没我想象的寒光闪闪,也没有硬朗的线条和锋利无比的感觉,很修长,剑条狭窄,只是铜活很好,镂空雕刻,非常精致。镂空雕刻是档次的象征,主要为了装饰的华丽,象征意义高过实用,一般官剑才如此,比较少见。那柄剑,手感很轻,重心处理的好,用起来不过多消耗体力。
  我觉得那把剑太普通,甚至赶不上我的文房剑漂亮,杀气更是不及。我的剑虽然装帧朴素,却是真正的实用货,看厚实的剑档被剑身撞破的痕迹,知道它经历过太多的实战,而剑条依然硬朗,所以对他的剑不太热心。
  那是我认识的错误。清代的官剑,很大程度上象征佩戴人的身价和指挥权,主要职责非用于实战和上阵杀敌,所以少了阳刚之气。那柄剑被全国著名的玩家欣赏,其价值自然不只是区区万余元。
  自此,我跟刘师傅熟悉起来,经常一起讨论和交流点心得,互相鉴赏一下藏品。刘师傅买兵器舍得花钱,成了市场上淘兵器的生力军。那一天,我到市场不久,刚转到中间位置,远远看着前头围了一堆人,想走过去看究竟。

  人堆围着一个人,我探头看,原来是刘师傅站在当中,把一柄长杆大刀戳在地上,正跟卖家纠缠着讨价还价,卖家要价挺黑,几近三千块。闲人们的围上来瞧热闹,七嘴八舌的说笑起哄,这种阵势一般是遇到好货时,才会如此。
  卖货人是老油条,了解刀的行价,也明白他的要价是超行情的。刘师傅看上了那把刀,阴差阳错,他变得不太冷静,弄不明白那把刀是否值得买,加上见一堆人围着起哄,认为自己捡到便宜,怕被人抢走,所以抓了刀不松手。越是这样,人们的兴致越高,谁也不走开。显然,现场的氛围给刘师傅带来更大压力,还价变得更难了。刘师傅看到了我,向我求援。我过去,把那把刀打量一番。对眼前的形势,我了然于胸。

  “东西值吗?”
  在古玩行,遇到此类情况是不容易处理的,一方是朋友,另一方虽然说不是朋友,却也眼熟。大家常在一个市场上混,低头不见抬头见,人家不卖假货,就是好同志。古玩行最忌讳明火执仗的破了生意,哪怕卖的是假货,明明白白的指出来,也容易造成纠纷。所以“踹锅”的事谁都不能做得太张扬。话说回来,朋友问了,也不能不实话实说。
  “东西没问题,价钱不便宜!”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尽了心。

  刘师傅一时犯糊涂,没明白我的意思,最后下决心买下来。那把刀比行情价多花了近千元,当然,买贵了总比买假了好,收藏一段时间,贵货物也会变得不贵。时间久了,还能赚到钱。古玩就是这样,收藏可以升值。不过花比较大的代价买货对于资金有限的生意人是不划算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