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的基因》
第14节

作者: 远处的山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明白了,你不是在吃谁的醋,你还是对他们刘家不满!告诉你,叶子的事儿和他们刘家没有任何关系,你不要把这两件事情往一块儿扯。至于你对他们的误解,咱们回头再说。”
  “怎么会没关系?我看现在最着急让你认儿子的,恐怕除了刘斌不会再是别人吧?”
  “刘斌是急着让我认叶子,但那完全是出于感情,你不要误解他。”
  夏青见叶文凯放缓了语调,觉得再这样争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相反还有可能会引起战争,便换成一种柔和的口吻:
  “我不反对你认儿子,但我受不了你把我当成局外人!你别忘了,我是你老婆,始终是你最亲的人!”

  “呵呵!我说你小心眼儿吧,你还老不承认。我今天不是专门回来跟你商量这件事儿嘛?什么时候把你当局外人了?”
  “好了好了!我不跟你计较了。你不是想听我的意见吗?我觉得去他老家调查这件事儿,派丁光明比较合适。一来,他就是辽西人,在那一带人脉关系丰富,便于调查;二来,他是公司的人事总监,不便公开的事情,也能暂时遮人耳目。还有,他可以借口回老家探亲,悄悄去辽西做这个调查。但前提是你必须对他说明实情。”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感觉丁光明已经有所怀疑,与其让他瞎猜疑,还不如索性告诉他实话。”
  叶文凯回答完夏青,拿了自己的茶杯,起身走到饮水机处倒了一杯水,轻轻抿一口,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道:
  “很好!就这么办!就让他回去做这个调查。”
  叶文凯最后下定了决心。

  (待续)
  日期:2011-07-07 22:36:10
  31)
  自从把材料交给康成仁后,张秉辉就按康成仁的吩咐,几乎每天都在网上密切关注着零八年奥运会选手村食品与环境安全保障项目的招标信息。
  终于在第三周,张秉辉在北京奥组委的网站上,看到了他们这个项目的招标通告。
  按照通告规定,张秉辉买回来一份标书。打开一看,他乐了。标书上所要求的设备参数,几乎都是他提供给康成仁的数据。

  他拿上标书,兴奋地找到陈铨:
  “奥运项目开始招标了!这是我刚买回来的标书,你看看吧。”
  陈铨接过标书认真看了一遍,也乐了:
  “这完全就是按照咱们的数据编写的。看来这个当初最没希望的大合同,真的要被你小子给拿下了!”
  “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做标书啊!就是根据标书上的具体要求,做投标文件。我们管这一过程叫‘做标书’。他要求的参数是咱们设备的,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不用再考虑技术偏离问题。换句话就是说,我们的设备完全符合他标书的要求。而别的几家设备都会因为存在技术偏离,在开标时将被扣分。所以即便他们的价格比我们低,也未必能中标。剩下的只是价格问题了,这要求我们必须知己知彼。好在近年来通过竞标,我们非常清楚几家国内品牌的价格;而那几个国外公司的价格应该都比咱们高。所以,我们的投标价格应该高于国内品牌而低于国外品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确保中标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建议你这次的投标价格应该为五千万,甚至更高些。”陈铨耐心、细致地教导张秉辉。

  “五千万?这可是我们全套系统的最高价格了,能行吗?”张秉辉吃了一惊。
  “怎么不行?我们没有技术偏离,即使我们在国内品牌中价格最高,但只要比国际品牌稍低,我们就保证能中标。而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几家国际品牌里面,价格最低的也在五千二百万以上。呵呵!你明白了吧?”说到这儿,陈铨狡黠地笑了。
  “你……你难道没想着为奥运会做点儿奉献?”张秉辉怯怯地问。
  陈铨一怔:
  “我原以为你真是一个天生做销售的料呢,原来也不过如此!记住了,最大化地获取利润,始终是我们销售员的铁律。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利益,更关系到你自己的收入!”陈铨厉色道。

  张秉辉听陈铨这么说,嘴上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但在心里,为能保证投标万无一失,他早已经把陈铨刚才说的价格往下降了三百万。因为他知道,降三百万也是公司能够轻松接受的,只不过自己的业务提成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一些损失。但全国都在争先恐后地为奥运会做奉献,区区一点提成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但后来的结果证实,正是张秉辉的这种奉献精神,才直接导致了东方公司顺利中标。
  (待续)
  日期:2011-07-08 23:57:58
  32)

  原来,参与投标的德国奥森公司,考虑到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投标当天,主动把他们的报价由原来的五千二百万元左右,一下子降到了四千八百万元。
  其实,这家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老牌环保公司在拿到标书后,立刻明白了东方公司在此次竞标中所处的优势地位。他们具体分析了东方公司的价格政策,并临时做出调整,其目的就是要在招标时打败东方公司这个最有可能中标的老对手。
  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以老奸巨猾、实力雄厚著称的德国奥森公司,这次竟然彻底地败在了乳臭未干、初出茅庐的张秉辉手下。
  在招标结果公布的当天晚上,奥森公司驻中国的首席代表汉斯,带着翻译亲自找到张秉辉,并把他约到了一家星巴克咖啡屋:
  “张先生,请允许我首先对您的中标表示祝贺!”

  这是张秉辉第一次跟外国人打交道。再加上他不知道这个老外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有些拘谨:
  “谢谢汉斯先生!但不知道您约我来究竟有何用意?”
  “长话短说。我对您在这次招标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深感钦佩!所以我代表公司想正式邀请您加盟奥森,条件是您目前在东方公司薪水的三倍。请您认真考虑。”
  听完汉斯的话,张秉辉愣住了。他太需要钱了!每每想到在农村的父母起早贪黑、日夜操劳,张秉辉巴不得马上就能把他们接到北京来颐养天年。但对于像他这样刚刚走出校门、尚有一大笔助学贷款等着去还的应届毕业生,这个愿望又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就目前阶段,高薪酬当然是一件好事儿。
  然而对于这次中标,张秉辉始终觉得里面有很多偶然因素。假设当时康成仁始终不接受他;假设他在做标书时,真就听从了陈铨的建议;假设……反正在他张秉辉眼里,这次中标是偶然的,并不能代表自己已经具备了拿高薪酬的能力。所以考虑半天,张秉辉对汉斯喃喃说道:

  “这次我们能够中标,有很多偶然因素,并不说明我就有多强的能力。我担心一旦到了贵公司,将来会令汉斯先生失望的。”
  “张先生不但能力超群,而且低调务实、很有涵养。如果您能加盟我们奥森公司,我们将成立一个新的销售部门,就由张先生来担任这一新部门的经理。”汉斯显然是在提高筹码。
  汉斯的条件让张秉辉砰然动心。但良知告诉他,刚到东方公司没几天就要跳槽,终归不是什么厚道行为;得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决定采取缓兵之计:
  “这个……很抱歉我无法立刻答复您,请给我时间考虑。”
  “那好!我等着张先生做出正确选择。”汉斯听张秉辉这样说,也不好再说别的,便匆匆结束了他们的谈话。

  张秉辉奥运项目中标的消息传回公司,立刻引起巨大轰动。他旋即成了东方公司的英雄。
  四千七百万的金额,是东方公司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单笔合同。所以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销售部经理陈铨,也开始对张秉辉刮目相看了:
  “干得真是太漂亮了!如果让我去投标肯定没戏。不过我很感兴趣,你是怎么知道德国公司会把价格降到四千八百万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