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细说唐朝的诗人们》
第32节作者:
周慕白A 我们都知道,元稹、白居易两人搞过唐朝文学史上著名的一个运动,那就是新乐府运动。这是一场诗歌的革新运动,主要特点就是自创新的题目,描写当时社会上的时事问题,体现也就体现出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说白了就是,反映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的,以及反映社会的实际状况。比如说,白老爷子写的《卖炭翁》,就是反映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的疾苦。
这场运动除了元白两人之外,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他们也是积极的倡导者,所以,我们的李绅先生也才写出了上面那一首反映劳动人们辛苦劳作的《悯农》诗。
其实,除了上面那一首流传千古的以外,还有一首也被广为传颂了,这就是《悯农》诗的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无疑,这一首更加明显地反映了农民的疾苦,反映了统治者的黑暗统治。
关于这《悯农》诗的来历,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传说:
话说,有一年夏天,我们的李绅先生回到故乡亳州,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亲访友,也算是衣锦还乡了。这时,他遇上了当时的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先生。这个李逢吉呢,正准备回京汇报工作,刚好路过亳州。这二人是同榜进士出身,又都是诗友。两位好友久别重逢,李逢吉自然要多待一天。
这天,我们的李绅先生和我们的李逢吉先生,携手登上了亳州城东的观稼台。二人都遥望远方,心潮起伏,都很激动,都有想法。李逢吉感慨之余,当场就吟了一首诗,只见其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就是说,如果咱老李升官能像这登台这样快那就好了。这是我们李逢吉的想法,可见他满脑子都是升官发财。
而我们的李绅兄此时却被另外一种景象给震撼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这么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便吟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诗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容易啊!”
李绅叹了一口气,紧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估计当时我们的李绅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这些农民伯伯咋就这么可怜呢?
李逢吉一听,觉得味道不对,心中暗想,天啦,你李绅这不是在说朝廷的不是吗?你小子好大胆。
等这哥俩回到书房以后,李逢吉便对李绅说:“老兄可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
李绅想了一会说:“这两首小诗,拢共加起来不过三四十个字,李兄听过,自然能够记得,何必再抄录一篇呢?若李兄真的想要的话,不如我再另写一首相赠,如何?”
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
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第三首《悯农》诗: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写好以后,递与李逢吉。
李逢吉看了,好家伙,你小子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第二首更为具体。好,你小子就等着看好戏吧,老子回京就参你一本。
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开亳州进京。
其实,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个李逢吉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史书上说他乃是一个奸邪小人。他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好让自己升官发财。
只见李逢吉回到朝廷以后,立即就向皇上进谗言,说:“老大,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同志,他不好好工作也就罢了,竟然写反诗来发泄自己心中对朝廷的不满。”
日期:2011-05-12 11:18:03
唐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你怎么知道?”李逢吉连忙将李绅写的那几首《悯农》诗奉上。
于是,紧接着,武宗皇帝便召李绅上金殿来了,准备审审这个胆大妄为的愤青。只见我们的武宗皇帝拿出那首诗来,说,你自己写的好东西,你自己看看,这什么意思啊?
李绅捡起来看了一看,说道:“这是小子回乡后,看到农民伯伯很辛苦,日子过得很艰难,于是有感而发,就写下来的,老大,俺说的那可都是真的,望老大明察!”
武宗一想,便说:“哎呀呀,都是我的错啊!我久居高堂,竟不知民间疾苦,幸亏爱卿提醒了我。今天,我封你做尚书右仆射,以后咱们共商国事,治国安民。”
李绅叩头道:“谢老大!”武宗又说:“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他也是个好同志啊!”
李绅好同志被皇帝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也说,李逢吉是个好同志。所以我们的李绅同志竟对陷害他的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升官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不是明明黑了他吗?不禁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呢。而李绅这时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多亏你老兄啊!否则皇帝也不会知道民间有疾苦的。
李逢吉一听,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叫哪门子事啊!我以为这家伙是来找我单挑的,他竟然感谢我?
李逢吉羞愧难当,满脸通红,不过还是厚着脸皮说:“噢,对,是我,咱俩都是好兄弟,说这种话不就见外了吗!”
不久之后,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
看看,想害别人,到头来还不是害了自己。这时他也感到自己那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故事讲完了,真假如否,你们自己去辨认,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多半是扯淡的。
李绅的这三首悯农诗呢,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面的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里发现了。
其实,说到上面这个李逢吉,这个家伙可不是一次想馅害我们的李绅,而是多次加害。不过到最后我们的李绅同志依旧安然无恙,并且还当了四年的宰相。真是牛人一个!
元和初年,李绅同学参加高考,考上了进士,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这一年,他才二十七岁。高考结束以后,国家马上就给他分配工作了,他先担任的是国子监助教,这个官职呢,就相当于是中央大学的校长助理。可谁知我们的李绅老弟竟不乐意,离职不干,后来竟跑到南京去了。当时的南京节度使李掎很欣赏他的才干,于是就任命他为掌书记。
应该说这个官职还可以了,但这个李掎却不是个好东西,因为这个家伙想谋反。几经周折之后,他把我们的李绅给关了起来,还准备要杀他。后来,直到这个李掎被杀后他才获释了。
可以说,这次的南京之行,我们的李绅老弟是从鬼门关走了一圈的。
日期:2011-05-12 17:27:37
元和四年,李绅回到长安,担任校书郎一职。唐穆宗时,他升任右拾遗、翰林学士。也就是在这时候,他与李德裕、元稹,号称“三俊才”。后来又任中书舍人。当时我们的元稹先生在当宰相,好不风光。
风光无限的元稹,让不怎么太风光的李逢吉看得很不爽,于是李逢吉便私下里找人暗算他,结果,我们可怜的元稹先生很快就被罢相了。看来这奸邪小人的伎俩还真是很厉害,只一招就击中了元稹。
好,元稹滚蛋了,宰相这个位子自然而然也就空了下来,李逢吉想推荐他的死党牛僧儒同志,可是他担心李绅他们会在皇帝面前阻拦。于是,他便推荐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把反对他的人给支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