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埃及、巴比伦一直到黑洞——探求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3节作者:
kabadis 日期:2011-08-30 21:58:12
▓======>>
《十二》新石器时代——第一次浪潮
概念:所谓新石器时代——>
从物质文化标志而言,指的是使用和制造磨制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时代。
从时间上而言,约公元前一万年至公元前3500年。
从地质年代而言,进入了全新世。
从考古文化而言,大致以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使用磨光石器、烧制陶器、经营原始种植农业及家畜饲养为特征。
现代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约1万年前开始;
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
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农业的发生,堪称人类社会的第一个转折点。柴尔德也将农业的诞生称为新石器革命。
旧石器时代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是狩猎和采集,不仅极度依赖自然气候与物质条件,还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跟野生动物差不了太多,生命历程基本限于“找吃的,活下来,完成生殖,找吃的,活下来,然后死去~~”
美洲印第安人猎捕鹿群时,穷追不舍,一直追得它筋疲力尽而倒地,蹄子都完全磨掉了。由此可见猎人们的韧劲,为获得猎物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的消耗该有多大。这种方式很难谈得上什么生产力。
当人类从狩猎采集经济转向农业畜牧经济,历史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完全可以称得上“第一次浪潮”:
首先,从生产力和生产活动的角度看——耕种与畜牧保证了人类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稳定的食物供应,并获得新的更有用的工具和能源,从而在支配自然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其次,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耕种与畜牧带动各领域知识技术的发展,知识技术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它将人力解放了出来,从而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文化。
最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耕种与畜牧直接影响了人口在数量与分布区域上的增长,还在社会发展层面导致了一系列变化:氏族制的繁荣,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生、由部落、农村结合为城市、国家、古文明的诞生等等。
可以说,文明起源毫无例外都必须以农业革命为基础。
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不经过新石器农业革命就建立国家创造文明之例。可见农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关键意义。
以往的历史研究以西方视野为中心,因此更关心西亚的农业革命。
现在认识从全球格局来看,农业革命发生的中心地区,除了西亚,就其独立开辟和影响的深远而言,还有美洲和中国。
一般认为的中心区域有:
西亚——大麦、小麦
中国北方——粟作农业
中国南方——稻作农业
中美洲——玉米
这里得特别说一下美洲。从年代上看,玉米培育作为农作物大概完成于5000年前,然后从中美洲扩散至北美及南美。相比西亚与中国,虽然在时间上晚了一些,却是印第安人在完全独立情况下取得的成就。
人们习惯于认为玛雅人的种植方式是刀耕火种,其实公元前1000年玛雅人已经采用了相对集约的生产方式,有复杂的灌溉和给排水体系,开梯田、施肥、轮耕制等。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中美洲没有适于家畜的物种——(既无羊、猪,更无牛、马),始终未能发展出可与耕种农业相互促进的畜牧业。这可能是其文明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最成功的畜力工具,是印加人驯化的羊驼。一种很可爱的动物,全身都是宝。
关于农业起源的研究,也属于“智力操”范畴,出现过各种理论,比如“绿洲说”、“原生地说”、“新气候变化说”、“人口压力说”、“边缘地带说”、“宴享说”等。
以前的认识就跟研究文明起源一样,是传播论的视界,认定有一两个中心,其余都是被传播被辐射区域。
近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把世界早期农业的起源限定在几大中心之内的认识已经受到强烈冲击。农业的起源实际上是个非常复杂、非常漫长的过程,很难说清这里面的交互影响,所谓的认识,多数时候只是貌似合理的推断。
或许把这些地方更看作是农业的早期发达区域更合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