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酱油看大宋》
第50节

作者: 徒步中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01 11:23:38

  连载84
  其时赵匡胤正在皇宫的讲武殿中穿着紫貂皮衣、戴着紫貂皮帽办公,犹觉不足,还用毛毡围了一个幕帐,可仍然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于是他站了起来,对身边的人说:朕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处!
  接着赵匡胤站起身来,把身上的貂皮衣帽脱了下来,派人快马加鞭送给前线的王全斌,并且告诉其他将士,紫貂难抓,只有这么一身行装,否则就给你们每人发一套。
  史载王全斌拜赐感泣。
  而同一时刻,成都皇宫里的孟昶接到的却是山寨版诸葛亮弃城逃往剑门的消息。孟昶吃了一惊,当年刘备的诸葛亮可不是这么不经打的。
  可这个宽容的皇帝没有废话,也没有脱下身上的衣服送给这位枢密使,而是立即下令,将宫中财宝全部拿出来,征集后援部队,并委派太子孟玄喆为元帅,赶赴剑门,支援王昭远。
  除此之外,他还能做什么?
  可惜孟昶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却没有托付给合适的人。
  因为这位“幼聪悟,善隶书,年十四封秦王”,并于962年被立为太子的玄喆,在和平年代浸淫太久,像他父亲一样,读书填词是高手,行军打仗却是从无实践。率领部队赶赴剑门的时候,他居然没忘了随军带上数十名姬妾和伶人,以供娱乐。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玄喆的生年,无法知道此次出兵时候太子的年龄,但只比孟昶小八岁的赵匡胤,长子赵德芳已经15岁,只要孟昶不是晚婚晚育,那么玄喆此时大约就是23岁。23岁的赵匡胤正千里走单骑,奔走在故友的白眼里,而23岁的太子玄喆却要领兵抗击王全斌的虎狼之师。
  听闻娇贵的太子居然出兵打仗了,可忙坏了宫里宫外,民谣云:
  听说那太子要出京,

  忙坏了东宫和西宫。
  东宫娘娘烙大饼,
  西宫娘娘剥大葱。
  老百姓也纷纷从家里出来看热闹,想一睹太子军阵容,因为他们听说太子带了很多美女、歌手、乐器,好像不是去打仗救国,而是去剑门搞慰问演出,甚至连军旗都是用名贵的蜀锦织成的——百姓自然好奇,你一辈子能有几次机会看到这么名贵的军旗。不过出兵之时刚好下雨,花花公子玄喆怕把旗子淋坏,命人将其全部取下,天晴之后重新挂上,围观的百姓却笑翻了天,因为旗子全都挂反了。

  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日期:2011-09-02 11:52:20

  连载85
  所以当他们一路载歌载舞走出120公里赶到绵州(今四川绵阳)的时候,噩耗传来,剑门已经被王全斌拿下,太子果断发出出兵之后的第一道军令,全军迅速撤回成都。
  回程途中,他们还焚毁了一切可燃之物,一丝一毫也不留给宋军。

  穿上赵匡胤刚从身上脱下来还带着体温的貂皮衣帽,王全斌心里的温暖甚至远大于貂皮带给身体的温暖,作战更加勇敢,全力追击已经逃往剑门的王昭远,攻占益光(今四川昭化)。王全斌停了下来,打算和众人研究一下进取方案,因为当初攻打葭萌关,已经让他们心有余悸,而剑门关更难击破。
  这时俘虏牟进主动上前献计,益光东面又有一条可渡江直通剑门的小路,名叫来苏。
  王全斌很奇怪,为什么要用“又”呢。
  他想到七百年前邓艾走小路击败了姜维,十年前赵匡胤抄小路击败了皇甫晖,前几天自己抄小路越过了葭萌关,王全斌感叹,难道离开了小路,就没办法进取了吗。一声叹息,就要率军走上来苏道。

  麾下一个叫康延泽的军士赶紧制止,说元帅,不可。
  王全斌奇怪地问他,难道你还有更妙的计策。
  康延泽说,蜀军数战数败,土气低落,早被咱们已吓破了胆,不堪一击。只要分兵一部经来苏小路进军,绕至剑门之南,突然出现其背后,急攻而下,剑门便会不攻自破。来苏小道,宛如羊肠,您以主将身份亲自钻进这么一条小道,恐怕不妥,我看派个偏将过去就足够摆平。
  王全斌觉得有理,于是再派史延德出马,果然大功告成。守剑门的蜀军正据险自傲,见宋军沿来苏小路而来,造浮桥渡江,赶忙弃寨而逃。主帅诸葛昭远闻知宋军来攻,仅留小部兵力坚守剑门,自率大军退守汉源坡(今剑阁东北30里)。伟大的牛皮家王昭远,当初出师之日扬言击败宋军只是易如反掌,可如今在宋军追进汉源的时候竟然突然躺在行军牙床上起不来(“据胡床不能起”),《宋史通俗演义》的作者蔡东藩行文至此相当搞笑,他问王昭远:铁如意拿不动么?

日期:2011-09-02 11:54:20

  连载86
  都监赵崇韬在随后的汉源保卫战中表现倒是英勇,积极布阵,亲自迎战,甚至亲手斩杀很多宋军,可是仍然改变不了兵败被俘的命运,宋军清理战场,却发现王昭远又不见了。原来刚刚还躺着起不来的王昭远,惊闻城破,不知道哪里生出来的力气,竟然脱下甲胄,逃到东川(今四川三台)。不久之后宋军在东川一个农民房里抓到了王昭远,被抓之时他双眼红肿,显然刚刚哭得很伤心,嘴里吟着罗隐的一句诗:运去英雄不自由。

  想必是王昭远神经太过紧张,未能记忆全诗,徒步帮他翻了一下书,附录全篇至此,罗隐《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不知躲在民房里的王昭远,有没有想到不久之前还推荐孟昶听听阿妹所唱“听,海哭的声音”,顺便想想秋风萧瑟的五丈原上的诸葛亮,灯尽油枯之时,可曾发出“时来运去”的叹息?
  剑门既破,成都也就无险可守,区区260公里的路程,对士气正旺的王全斌来说已经如在眼前。于是三万大军迅速南下,沿着如今京昆高速,直扑后蜀都城。
日期:2011-09-02 14:11:28

  第28章《南京!南京!》相关章节。此时宋军已经渡江围困金陵,李煜把战场指挥权交给皇甫晖的儿子皇甫继勋,自己跑到后园跟河殇谈经论道,以下为正文:
  李煜之所以选择皇甫继勋,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爸爸。

  他爸就是当年南唐著名战将、驻扎清流关被赵匡胤抄小路杀入而击败的皇甫晖。当然李煜并没有学过遗传学,也没听说过千余年后著名的“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名言,但他以为,大人物生的儿子,终归是与众不同的。
  可惜基因突变也是时常会发生的,否则写出“九州生气恃风雷”那样爱国诗篇的龚自珍,他的孙子也就不会带着八国联军放火烧掉圆明园了。
  早在滁州大战时,皇甫晖就带着培养儿子作战经验的想法让他跟着自己,可皇甫继勋不但胆小懦弱怯于厮杀,而且公然不遵守战场纪律,在赵匡胤率大军杀来之前还专心致志地在营帐内烧蛋炒饭,差点被远方轰过来的炮弹炸死。皇甫晖大怒,拿出木棒回身就要打这个不肖儿子,幸亏皇甫继勋躲闪灵活,才没被击中。当然后来朝鲜战场上又有人以皇甫继勋为榜样,大白天研制蛋炒饭,不过显然美军的战机的准星好过皇甫晖的棒子,只用了一下就连人带饭一起解决了。

  而从随后皇甫继勋的表现来看,这二十多年他实在是进步不大。
日期:2011-09-02 14:15:42

  杨迪原文:
  趁彭总和洪副司令正在摆棋子时,我赶快跑去向邓副司令报告。 在我路过彭总办公室时,看到烟筒冒烟,立即跑进面去看看, 房还有三个人正在用鸡蛋炒米饭吃。
  这些鸡蛋是前一天黄昏,我看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派到志愿军任副政治委员的一禹次帅(朝鲜金日成是YUAN帅,下有三位次帅)给彭总送来一小筐鸡蛋(约10 多个)。 这在当时的朝鲜是极难得的, 当时彭总已吃过晚饭,还没来得及吃。 三人中我只认识成普同志, 那两位同志我只知道一位是彭总的俄文翻译, 一位是才从西北调来的参谋,他们的姓名我不知道。
  我问成普:老成, 你们怎麽敢用送给彭总的鸡蛋炒饭吃呢? 赶快把火弄灭。成普说:我怎麽敢呀,是那位翻译同志在炒饭。我不高兴地说:你要他赶快不要炒饭了,快将火扑灭,赶快离开房子,躲进防空洞去。成普说:我们马上就走。说完,我就向邓副司令的防空洞跑去。
  拂晓后,敌人的飞机编队飞临大榆洞上空,也不绕圈子就投弹,第一颗凝固汽油弹正投中彭总那间办公室,敌机群先将凝固汽油弹和丨炸丨弹投下后,绕过圈来就是俯扫射,然后就飞走了。
  我迅速跑出来看看敌机轰炸情况,一眼就看到彭总办公室方向正着大火冒烟,迅速跑去,彭总办公室已炸塌。看到成普满脸黑乎乎地跑出来, 棉衣也着了火,我要他赶快把棉衣棉裤都脱了,躺在地下打滚,将火滚灭。(凝固汽油弹,在当时是美空军的一种新式丨炸丨弹,用水扑灭不了)
  我问成普:你是怎麽跑出来的?。成普说:听到飞机投弹声,就从你让我打开的窗户门跳出来的。
  我急着问:那两位同志呢?成普说:他们往床底下躲,没有出来。
  我着急地大声说:他们怎麽向床底下躲—一定被凝固汽油弹烧焦了。我就要随来的参谋赶快去叫警卫营派部长来救火,叫医护人员来救人。
  这就是毛&&&&同志牺牲的真实情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