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呀,柳残阳的小白脸满是痛楚,说都怪那个江宁丞王昌龄,突然跑来襄阳鹿门山会孟夫子,两人那个高兴劲,我都没法形容。本来孟夫子背上长了毒疮,已经医治好久,快好的了,再戒些日子的酒,就全好了。可孟夫子说王江丞来他不喝酒不行,不仅喝,还喝得凶。他摆了酒宴,把我也叫去作陪,那个酒喝得哟,昏天黑地,直喝了一天一夜,也不知喝了多少坛陈年老酒,我们全醉倒了,死睡了两天才活过来。不想王昌龄才走几天,孟夫子就疾发弃世。王昌龄听说后,长哭了三天。还有孟夫子的好朋友王摩诘(王维)、张九龄、张子容呀这些人,全是痛不欲生,听说王摩诘连日边哭边喝酒,喝醉醒过来又哭又喝,好多天后才让人劝过来……
阿弥陀佛!智积又念了声佛,神色凝重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惜可惜,孟先生往生极乐,无妄无念获得解脱,只是我大唐山水田园诗就此去了半壁河山!作为佛门中人,智积对死生看得相对较淡。他叹口气,又随口吟了孟浩然的两句诗:“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倒是柳残阳叹道,唉,孟夫子这一去,我们襄阳诗坛就没有领军人物了!
智积说,孟先生走了,还有柳先生你呀。
柳残阳连忙摇手,有些沮丧地说,不敢当不敢当,柳某可没这个本事。孟夫子才高八斗,连大诗人李白也称赞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哩,他在襄阳的位置,是无人能代的,我能有他一半的才气就好了,就能写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来。
智积不是个给人善戴高帽子的人,只说,柳先生年轻,不必气短,人生在世,吃自己的饭,做自己的事,一切随缘好了。
这句话使柳残阳兴致高起来,点头说,大师说的是,各人自有造化。原来这柳残阳是个浪得虚名的“名士”,他本是个襄阳富家子弟,读书多年,二十多岁时乡试中了秀才,但以后考举人是屡试屡败,且名次越来越靠后,使他再无信心,后来他就不考了,知道隐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诗名了得,于是也做一些长长短短的诗歌之类,三天两头上鹿门山求教孟浩然。出于不好打击后学热情的初衷,孟浩然只得认真给以指导,柳残阳的诗艺居然也有长进,但总体仍不入流。因为柳残阳经常在孟浩然那里,就见到不少与孟浩然来往的当今文坛名流,后来因为经常接触名流,于是他自己也成了名流。孟浩然正值壮年而死,柳残阳萌发了人生如梦须及时行乐的思想,就过起花天酒地的日子。这次到竟陵,也是柳残阳偶发游兴而来,昨晚在竟陵的青楼宜春院里傍花眠柳,数度春风,销魂之后又觉无聊,就想起竟陵城边有个颇有名气的龙盖寺,其住持智积佛学深厚,曾让孟浩然称誉好久,于是他就萌生也来拜访一回智积的念头,看那高僧是个啥样儿,也能尝一顿斋饭。他们睡到日上三竿,才爬起来,用了餐,临时写了名刺,这就来了。
说话间,智远和陆羽送上茶来,柳残阳喝一口茶,就连声赞美茶味好,智积指一指陆羽说,这是小童熬的。柳残阳斜一眼陆羽,说小小年纪就挺会做事,长大了会做大事。陆羽听到夸赞他,脸红到耳根。智积说,我这小童只会煮茶,别的——他没有继续说下去。智远在一边忙说,师父,该用斋饭了,在哪里用?
智积说,当然就在这里。转头对柳残阳说,柳先生,佛门鄙陋,没啥招待先生,请先生将就则个。柳残阳忙说,叨扰了叨扰了。
智远和陆羽搬来一个小方桌,迅速上了菜,虽然没有荤腥,但也很丰盛,清炒竹笋、黄花菜、木耳、金针菇,时令的蚕豆,青菜,黄瓜,再加果品之类,也还摆了满满一桌。柳残阳的仆人是在斋堂用饭,这里就他和智积两人,智远和陆羽伺候,平日里酒海肉山的柳残阳,这下算是换个口味,也能将就吃饱。
站在旁边伺候的陆羽,眼睛常一眨不眨地看柳残阳,他被柳残阳的风度折服了,柳残阳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他都看在眼里,都觉得潇洒美好,心想人生在世能当个儒生很是不错。
很快饭毕,柳残阳提出要看龙盖寺有名的支公井,那是晋代著名高僧支遁驻锡此处留下的胜景,智积自然答应,陪着他到后院看那个石栏围护、井口是三个呈品字形排列孔洞的大井。看了井又转寺院。在这空隙里,智远和陆羽赶忙用饭,用了饭一人收拾禅房,一人煮茶,煮好茶刚好智积陪柳残阳回来了。待他俩在禅房坐定,陆羽连忙奉上香茗,然后退出来,却没回茶寮,而是悄悄站在窗壁下听俩人说话。
该见的人见到了,该看的也看过了,现在,该探探智积的深浅了。柳残阳眼珠一转,以恭敬的口吻说,小生此次能瞻仰高僧风采,乃三生幸事。小生虽说是孔孟弟子,但对释、道二教也有所好。国家从汉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以来,佛教几经兴灭,但在前朝则天大圣和中宗皇帝倡导下,使佛教和儒教、道教一起成为并蒂三莲。当今圣上玄宗皇帝沿用三教平衡的国策,但他似乎对道教更感兴趣一些,文人雅士或亲近佛派,或亲近道派,大诗人李白、贺知章就进了道门。禅宗是佛家的新兴派别,也颇受文人青睐,孟夫子生前就醉心禅学。不过前几年听说禅宗自己闹起了北宗南宗正统之争,有个叫神会的和尚到处讲,说禅宗五祖弘忍传递衣钵的六祖是岭南慧能,而不是咱湖北荆州的神秀。可神秀是当今公认的“两京(长安、洛阳)法主,三帝(则天帝、中宗、睿宗)国师”嘛,不知大师如何看待此事?
智积的眉峰不经意地跳荡了一下,他的面容却是无比地平静,呷一口茶,他淡淡地说,宠辱不惊,看座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
智积是本地人,自小就在龙盖寺,也是先做茶童,再剃度做了僧人。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智积曾去荆州听神秀大弟子义福讲法半年,听讲过《五方便》,靠着非凡的悟性,使他佛法精进,并一步步成为龙盖寺的住持。对于所有宗教都不免的门派之争,智积不感兴趣,他认为众妙之门,万法归宗,得道就行,何必论什么南北,分什么嫡庶?
柳残阳颔首,继而点头,似乎懂了,又道,请益大师,禅是什么?
牛轭!智积两唇一碰崩出两字。
柳残阳粉白脸上一派茫然之色,又问,禅法的真谛是什么?
没有!智积又是两唇一碰崩出两字。
如何修习禅法?柳残阳瞪大了眼睛。
随便!智积仍是两唇一碰崩出两字。
那么,柳残阳更是茫然,蹙眉再问,那什么是佛祖西来意?
喝茶!智积还是两唇一碰崩出两字。
柳残阳哈哈大笑,说大师好禅机!小生拜服,我就喝茶——喝茶!说着当真端了茶碗猛喝一大口,然后连声说,好茶好茶!
智积只是微微而笑。禅家讲究直接人心,见性成佛,柳残阳问的问题,很多人也这样问过智积,他都是这样回答的。“牛轭”是管束的意思,即管理人心,训练人心,使心完全向某一方面走,发生好的结果;而“没有”是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只是这些说道,全看听的人有无悟性来理解了。
柳残阳悟性低,对智积说的禅语完全摸不着头脑,使他顿时对幽深的禅法失去兴趣,不想问禅了。他用折扇敲敲幞头,忽然兴致又高起来,哎嘿,提到茶,前不久我去京都长安,可是长了见闻了。当今玄宗皇上喜欢梅妃,散朝后就到后宫,和一帮嫔妃斗茶作乐,她们围坐一张大桌旁,烹水沏茶,由玄宗皇上作总判,从茶的香味、汤色评出高下;又让宫女用贡茶象雅州蒙山的石花、甘露呀,常州的阳羡茶呀,烹了茶汤让嫔妃分别品尝,辨别是哪一种茶叶。玄宗皇上常偏袒梅妃,其他嫔妃就耍疯魔,可把玄宗帝快活得不得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