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
第18节

作者: 牛角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没有事婉娘也要叫陆羽去她那屋,名义上是做事,实际是是叫陆羽到她那里看书,写剧。她对陆羽说,你那间屋里人嘈杂,没法看书写字的,你到姐的屋来看,来写,姐不打扰你的。陆羽真把自己的书、笔墨纸砚等都拿过来,婉娘的屋里有桌有椅,有羊油灯,看书写字十分方便。陆羽最近忽然动了心思,他要将隋代流传下来的一出叫《踏谣娘》的歌舞剧改编出来,那是反映河内郡(今河南沁阳)一貌丑嗜酒的苏姓男人,每醉必打貌美善歌的妻子的故事,他觉得其中的女角很适合婉娘来演,因此写得相当认真和刻苦,往往一小段唱词就要反复修改许久。

  婉娘伴在旁边做自己的事,她喜欢边哼歌边梳头,把自己乌黑油亮的长发披散开来,用木梳一下一下地梳,象瀑布一般奔泻,最后挽在头上,用发卡拉做成双环髻,一段时间又做成堕马髻;有时她做香囊,用五彩丝绸料子缝成小口袋,里面装上香料,佩带腰间,清香四溢;后来她又将在竟陵城买的做帔头的白绫拿出来,在上面绣了花,披在肩上,平添无数风韵……她尽量不干扰陆羽看书写字,有时还起身无声地为陆羽倒一杯茶放在手边,有时为陆羽磨一磨墨,有时她停了手边的活计,静静地看一阵陆羽看书写字的样子,人变得惹有所思。有次她对陆羽说,陆子(她没叫他小和尚了),你长高了,比我还高了,啊,还长胡髭了,变成大男人了哩!说得陆羽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忙写字。

  襄州城大户人家多,多有请施家戏班唱堂会的。独眼施班主很重视唱堂会,因唱堂会少用道具,演员只化淡妆,花费少,却更见演员功夫,其次只要表演得好,主家一高兴,给赏钱更多,比在场子里表演收益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每有堂会他就对演员千叮嘱万叮嘱,千万小心不能演砸了。一天戏班为当地有名望的白姓人家唱堂会,晚饭后开演,几十支燃烧的大蜡烛把大堂照得如同白昼,几场戏过后,陆羽表演了他的谐剧《二娃子进城》,赢得一片叫好,他灵机一动,又即兴说了几段他总结来的“笑段子”,他说:

  承蒙主家大人看得起,陆羽再说几段市井坊间流传的妄语,一叫《必不来》,便有醉客逃席,客作偷物去,追王侯家人把棒呼狗,穷措大唤**!
  大堂上端坐的主家男女老少响起笑声。
  二叫《羞不出》,便有新妇失礼,尼姑怀孕,相扑人面肿,富人乍贫,处子犯物议,重孝醉酒。
  三叫《怕人知》,便有匿人子女,犯人受宠,透税,贼脏。
  四是《不嫌》,便是饥得粗食,徒行得劣马,行久得坐次,渴饮冷浆,行急得小船,遇雨得小屋。

  五是《隔壁闻语》,说所送物好么,必是不佳;新娶妇却道是前缘,必是丑;说太公八十遇文王,必是不达;说食禄有地,必是差遣不好;说随家丰俭,必是待客不成礼数;说屋子住得恰好,必是小狭;咒骂祖先,必是家计不成。
  六是《杀风景事》,便是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裈,游春重载,石笥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
  七是《不快意》,便是钝刀切物,破帆使风,树荫遮景致,筑墙遮山,花时无酒,暑月背风排筵。
  八是《不忍闻》,便是孤馆猿啼,市井秽语,旅店秋砧声,少丨妇丨哭夫,老人哭子,落第后喜鹊,乞儿夜号,居丧闻乐声,才及第便卒。
  …………
  这些小段子,初听并没什么,但一回味就会令人哑然失笑,再回味就觉意趣无穷,隽永绵长。后来有个叫李义山的人,专门将这一类段子搜集起来,编成一个集子,后朝又有王君玉、苏东坡者跟着续纂,一直流传下来。

  此时陆羽还没说完,大堂上早笑倒了一片。只有座当中一个老者,头戴硬角幞头,身着华贵青色圆领团袍,足登皮靴,面庞清峻,长髯飘拂并不笑,只是目光灼灼地盯着陆羽,后来在主家白大人的耳边小语一阵。
  堂会完后,白大人留住了施班主和陆羽几个主要艺人,吩咐摆酒置筵入席,施班主和陆羽心里都是忐忑不安,不知主家将有什么事临头。
  五十多岁,做过县令的白大人介绍坐在上席的老者,原来是他父亲。施班主和众艺人连忙起身作揖行礼,口称见过老大人。老者忙摆手让他们坐下,说幸会施家班社,想与随意摆谈摆谈,又夸赞了一通剧目,便指着陆羽说,这位小相公即兴表演最不错,富有生活况味和社会洞知,意义深长哪。
  听到夸奖的陆羽不好意思地低了头。
  一见主家赞赏,施班主可是来了兴头,他向老者介绍陆羽,说他是个天生艺才,他演的《二娃子进城》是自己编的,末了还加了一句,他戏演得好,茶艺也不错,我们戏班都喜欢吃他煮的茶;他对茶品呀,用水呀,茶具呀都有研究哩。

  哦?老者眼睛更加放亮,说,我大唐茶风炽盛,玄宗天子在皇宫里还和妃嫔斗茶,老夫自是不能免俗,也好此一口,文墨之余就是喜欢搬弄自制茶具,今天就请你用这套茶具为大家露示一下你的茶技,可否?
  提到茶,陆羽是有底气的,他忙拱手一揖说,陆羽雕虫小技,岂敢班门弄斧!
  老者捋着长髯说,哎,陆小相公不必谦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切磋切磋嘛!
  陆羽只好说,那——小的愿为老大人煮茶,以表敬意,请大人指教!
  于是老者让家人搬出他自创的茶具:风炉、茶釜、罗合、水方、竹夹之类,还有茶饼、茶碾、茶碗、熟盂等。这些茶具都制作得小巧精致,如风炉和茶釜都只有七八寸高,五寸左右宽,很是新颖别致。有的陆羽还叫不出名,他一一问了器名,默记于心,不再谦让,说声小的献丑了,挽了袖,在众人的注视下动手煮起茶来。功夫不大,他已将釜放上风炉,从水方中将生水倒入釜中,随口问老先生水是什么水,老先生说是泉水,陆羽道声好,就用细柴在风炉生了火,碾了茶饼,用罗合筛过,将已热的水舀出一些到熟盂,待水一沸后用则(量茶的小匙)舀茶末入水续煮,用竹夹环击汤心,以发茶性;水二沸时出现光沫,陆羽用细瓢杓出盛在熟盂之中,待三沸时将盂中之水再入釜中,以“救沸”和“育华”,放入少量桔皮、姜、盐等作料,一会他的渐儿茶便已煮好,舀一碗给老先生先尝,老先生喝一口,咂咂嘴,立刻满脸皱纹舒展开来,连说,好茶,好味道,别有风味,真是名不虚传呀,佩服,佩服!

  老先生兴致顿时高涨,把陆羽叫到身边,连喝茶边和他讨论起水的优劣和如何掌握煮茶火候来。他说,煮茶选水很重要,是要特别讲究的,请问陆小相公以为什么水最好?
  陆羽略作沉思,说,依小生的经验,用雨水、雪水煮茶最好,但这二水一般不可得,次是泉水,再次是江水,再次是井水……当然这些水也要选择,要讲究清、轻、活、甘、冽……
  老者不断点头,说英雄所见略同呀,又问你煮茶如何掌握火候?
  陆羽说,小的煮茶注重掌握水的三沸,一沸为蟹眼到鱼眼微有声,此时放茶末最好;二沸汤缘边如涌泉连珠,到三沸则汤中腾波鼓浪,此时茶味正好。过了三沸继续煮,汤水变老,就不宜饮用了。想了想,又补充说,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鱼珠、连珠皆为萌汤;气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聚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老者听得很认真,然后连呼长见识了,受益非浅啊,不断感叹真是才杰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