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
第32节

作者: 牛角蜂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了!陆羽还要往下背时,邹夫子止住了他,问弟子们,这是孔夫子和他的弟子谈志向的事,你们说,为什么孔子对颇有抱负的子路、冉有、公西华没说甚么,反而对那个看来没什么抱负,只希望在天暖和起来的时候,邀约五六个好朋友相伴,再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河里洗澡,然后再登上高高的舞雩台吹吹风,唱着歌一路走回家的曾皙表示赞赏,说曾点的理想和我一样呢?

  学子们对邹夫子的话题不解,面面相觑回答不出。
  邹夫子又是哈哈一笑,说回答不出吧,其实道理很简单,有的人追求功名,愿意出将入相,治国安天下;有的人淡泊名利,愿意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美好之中,人各有志,你能说他们之间,有高下之分吗?
  先生的话,对一心仕进的学子们,尤如万钧雷霆在胸中滚响,有一道闪电在他们的脑间划过,照亮了隐藏在角落里的什么东西,使他们感到震惊。他们实在想不到先生还有如此一说,先前只知道作为学子,读书的目的从来都是走科举仕进这华山一条路的。
  邹夫子继续说,还有,汉光武帝刘秀和隐士严子陵是小时候的同窗,刘秀仰慕严子陵的学问,他做了皇帝以后,专门把严子陵请到京师,请他出山做官,可严子陵一口回绝,最后刘秀只得放他回去。从此,刘秀做他的皇帝,严子陵做他的隐士,他们两不相扰,一样名留千古!
  可是——朱放疑惑地说,请问先生,读了一肚子的学问用不上,岂不是可惜了?隐士要过苦生活,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过;而科举仕进,就有高官厚禄,岂不是好?
  邹夫子又呷了一口茶,不住点头道,问得好,问得好!确乎不是什么人都能当隐士的,当隐士也并非就是浪费了一肚子学问,他们都没闲着,他们做的是真正的学问,给后世留下经世致用的智慧!所以当隐士比仕进更难;对许多人来说,山水迢遥,也挡不住他们去长安求取功名的一片痴心,科举仕进的确是一条很好的路,能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当然是好事,如果能做出一些济世安邦,造福于人的事,那就更好了!我也并非主张你们不求仕进,相反,还要努力仕进,能仕进当然好;我只是说,在这个世界上,读书人除了科举仕进之路外,还存在着另一条路,那条路同样可以做出千古留芳的事来,同样可以体现一个读书人的价值!我也算是走在这条路上的一个人吧。

  这一说,弟子们都点头了,纷纷说,先生说得极是!先生说得极是!
  圆圆的月亮升到树梢顶了,银白的清辉洒满长空,天地显得更加明亮。邹夫子环视弟子们一眼,发觉他们对他的话并没完全理解,于是进一步说,李萼刚才讲了李白的事吧,李白满腹经纶,才名天下无双,号为谪仙人,可他却无心仕进,放浪山水,流连诗酒,何则?就因为他把当今世道看透了。也是因缘凑巧,李白有了那么一个展示自家才华的机遇,所以被当今皇上制科钦点了翰林,如果没这个机会呢?

  有人轻声问说,当今世道怎么了呢?
  声音虽小,还是让邹夫子听到了,他长叹一口气说,唉,我就说些不该说的话吧,目今奸臣当道,朝政紊乱,公道全无,请托者登高第,纳贿者获科名,科举考试弊端严重,光文章写得好还不行,还得请托和纳贿,请托就是要有权重人士的推荐,否则也别想金榜题名。一般读书人参加常科考试,试前要把自己最好的诗作或者文章抄好,想方设法送给能决定命运的大人手中,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当然,你不能光送文章,你还得送一份厚礼才起作用,也就是纳贿,二者结合才得成功。非此二者,虽有孔孟之贤,司马相如杨雄之才,无由自达,所以考生都奔走于公卿门下。李白蔑视权贵,所以他考不上;杜甫没钱送礼,自然也考不上。诗书画三绝的王维,名气也大得很吧,在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京考试,一心要夺个状元,但他当时不懂潜规矩,结果可想而知,败给张九皋了,人家张九皋早走通公主的路子,还没考试就被京兆试官内定为状元了。不过王维聪明应变,他听人的劝告,通过歧王帮忙去走通九公主的门路。歧王安排他以伶人的身份参加九公主的宴会——

  听到伶人两个字,陆羽的心中不由一紧,做伶人的种种屈辱苦楚顿时涌上心头。他想不到堂堂大诗人王维为博取功名也去做这种低下的勾当,便对他突然瞧不上眼起来,不过他还是注意地听邹夫子讲下去。
  王维在酒宴上演奏了自己新作的琵琶曲子《郁轮袍》,一下引起了九公主的注意,在岐王的介绍下,王维献上他的诗作,九公主一看,这些诗她平时就常看的,很欢喜,还以为是古人的呢,顿时喜欢起这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这样,王维投靠在九公主的门下,下一次科考时,九公主将京兆试官唤到府上,要他以头名录取王维。这样,王维终于如愿以偿,中了状元后当了太乐丞,一个从八品下的小官!

  哦的一声后,学子们再无话了,他们的心上,忽然之间地笼上了一层阴云,人人低眉顺眼的,心里就想着自己将来的出路了。
  邹夫子又叹了一声,说这也是为师的在这里开馆教学的一个原由罢。他抬头望望天上的月,就站起来说,时候不早,明日还得讲学,就散了吧!我刚才讲的大家别以为意,你们当下是一心一意把学问做好,无论今后各人的道路怎么走,学问都是根基哪,可记住了?
  记住了!学子们齐声答。他们似乎也明白了,他们的先生是参加过科举的,只因不懂科场潜规矩和出不起那份“礼”而名落孙山了。
  好,记住了就好!邹夫子说着,丢开众学子,起身大步回屋了。学子们也相跟着回居室去,陆羽走在最后,脚步显得有些迟滞。
  月亮升到天中,一片乌云遮过来,天地晦暗了许多,一阵清风吹过,遍山的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象是在接续着刚才的谈论。

  日期:2011-05-25 09:43:22
  二十五、静夜思情
  (陆羽忘不了季兰,他又梦见她了,醒来睡不着,到屋外思想。李复劝他说,如果有缘分,你们终究会走在一起的;如果没缘分,走在一起又何妨?)
  一个青春美艳的女子,头挽高髻,一身清丽脱俗的道装,斜倚窗边,手抚琵琶,忧凄地唱着一首《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那不是季兰姐姐吗?陆羽大叫着“季兰姐姐”,向那女子跑去,跑近了,却发现那女子是婉娘。陆羽怔住了,怯怯地叫一声:婉娘!婉娘转过头,忽然哭道,陆羽,你这个没良心的,我对你一片痴情,你却对我不冷不热,我知道你就忘不了你那个季兰姐姐,我长得不如她漂亮吗,我对你没有她对你好吗?呜呜呜——陆羽说,婉娘,你听我说。我不听,我不听!婉娘突然朝远处跑去,陆羽叫着她追她,婉娘跑着跑着,猛地从一道高崖上跳了下去——

  陆羽悲痛欲绝,大叫一声,婉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