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地流风——还原湮灭在历史中的邯郸影像》
第60节作者:
酒量犹豪人渐枯 日期:2011-03-31 07:27:55
四
刘如意出生于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0年8岁时被封为代王,公元前198年被徙为赵王时,也才是个10岁的娃娃。
一个10岁的孩子,正是腻在母亲怀里撒娇,扑闪着长长的睫毛,歪着大大的脑壳,天真烂漫、充满童稚的人生朝阳期。
很不幸,他生在了帝王之家,只能早早地远离父母,去异地作他根本不理解是什么的王。
更为不幸的是,他因是刘邦宠妾戚姬所生,加之天资聪颖,从小便受到刘邦的格外宠爱。汉高祖时时想立他为太子,而此时太子早已确立,就是后来成为汉惠帝的刘盈。
有必要将刘邦的产品做个目录性梗概介绍。《史记•汉高祖本纪》说:“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问题就在这里。
刘邦想让戚夫人之子刘如意成为太子,吕后要捍卫自己儿子刘盈的储君地位。而吕后向来心狠手辣,刁钻乖戾。被送上风口浪尖的10岁刘如意,只能在花儿一样的童年里,被动接受命运的残酷捉弄。
《汉书•吕后本纪》说:“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在刘邦那里,人老珠黄的吕后自然没有年轻美貌的戚夫人有影响力,但美人的眼泪固然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却不能不顾及重臣的意见,他们影响着政体的稳定。
极力表示反对的代表人物是周昌。
这是个向来无所畏惧,面折庭争的猛角色。就连萧何、曹参等也都望而生敬。《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中讲过他一个有趣故事。有次,周昌进宫找刘邦奏事,见到高帝正拥搂着戚姬,高昌马上退走。刘邦快步追来,追上后骑在周昌脖子上问:“我何如主也?”周昌躺在地上说:“陛下即桀、纣之主也。”闻听此言,刘邦只是尴尬地大笑却并不动火,说明他很惮惧周昌。
等到刘邦欲废太子而立如意为太子时,众大臣坚持阻止但都没有收效时,周昌在朝庭之上怒发冲冠,强烈反对。皇上问他反对的道理,周昌向来有口吃的毛病,盛怒之下更是语无伦次,无言以对。但他还是强硬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即罢。此时,吕后侧耳于东厢偷听,出来后见到周昌,为跪谢曰:不是您,太子几乎被废掉。
助刘盈守住太子地位,最给力的人是张良。
《汉书•张陈王周传》载,上欲废太子,吕后恐,不知所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持张良,强迫他拿出计谋。张良不愧是汉初的第一号滑头,自己不愿去硬碰刘邦这颗钉子,但又想说服领导,怎么办?他抬出了四位年届八十、须眉皆白的老人,他们是著名的泰山四皓。
刘邦宴饮,见到刘盈身后竟然矗立着这么四个历史悠久、名声远播的人物,这可是向来避开刘邦不见的高人,于是大惊,“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回答说:“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连泰山四皓都如此拥戴刘盈,可见刘盈的影响力如何了得,那么一定是先前的自己走眼了,刘邦自此彻底打消立刘如意的念头。
(未完,待续)
日期:2011-04-01 08:30:58
五
刘盈胜利了,但刘盈没觉得有多幸福;刘如意失败了,但刘如意也没觉得有多不幸。深感幸福或着深觉不幸的,是他们各自的母亲。
空空的来了个机会,穷折腾一番,然后看它打个调侃人的漩儿,顺水流走。戚戚切切的戚夫人知道剩下属于自己的将是什么。
挽狂澜于即倒,败局已定中剑走偏锋,陡然扭转乾坤,再次迎来阳光灿烂。扬眉吐气的吕后也知道自己下一步将干些什么。
作为丈夫,刘邦更无比清楚她们各自的心思。他知道吕后有多狠。
早在公元前198年刘如意被封为赵王,温明殿拔地而起时,他其实就已在忧心爱子的不幸陨落。
《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中如实记录了他的心情与对策:
“是岁,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士,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至是乎?’居顷之,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所以然。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以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我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坚忍伉直,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严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召昌谓曰:‘吾固欲烦公,公强为我相赵。’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昌为赵相。”
一个用文韬武略将纷乱的天下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男人,却在自己后院因家事而眉头大蹙,忧心忡忡。这就是大象与蚂蚁的寓言。
应该说,刘邦选择周昌为赵相辅佐刘如意是别出心裁的。一、周昌伉直忠耿,能全力保护刘如意;二、他素为吕后、太子、群臣敬惮,更重要的是,他在刘盈最终取得胜利的争霸赛中功劳巨大,吕后事后都向他跪谢曰:“微君,太子几被废。”吕后不敢怎样他,而有这个守门神在,吕后也就可能不能对刘如意施加迫害。
但,刘邦低估了老婆的歹毒级别。
竞争,常常使一个温婉的女人变得泼辣而不择手段。
忌妒,常常使一个平和的女人变得焦躁而歇斯底里。
报复,又常常使一个正常的女人露出兽性而心肠歹毒。
所以周昌面对刘邦哭了。
他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自己将辜负重托,完不成使命。果然,就在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刘盈即位之后,迫不及待的吕后开始动手了。
她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然后征召赵王。周昌知道吕后的想法,所以坚辞来使,不让赵王前去。不愧直人直语的周昌对使者说:“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周昌。周昌被征至长安后,这才使人再次召赵王。
温明殿的大门洞开,乖乖的刘如意小兔子一样来了。
孝惠帝刘盈心地慈仁,知道盛怒之下的自己母亲想干什么,于是亲自迎弟弟刘如意于霸上,与他一同入宫,而且坚持与弟弟起居饮食都在一起。使得一心要杀刘如意的吕后,一时找不到机会下手。
机会还是来了。公元前194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旷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早晨出去打猎的傻哥哥终于没看好自己14岁的弟弟,让母亲成功偷猎,刘如意死了。
这还没完。
她开始向另一个她泄愤,手段之残忍,闻所未闻。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史记•吕太后本纪》
此时,在刘盈的眼中,“母亲”一词所应具有的慈祥、柔爱、同情、怜悯、温煦等等语义已完全丧失,他只看到一个暴力、血腥、蛮横、兽性的变态老年女人,而这个人恰恰就是生他育他爱他疼他的娘。
这是个自己无法面对的事实,这也是自己无法解决的悖论。
能怎样呢?那就只能选择自己去死,七年之后,他抑郁而亡。
六
遥远的温明殿,一片空寂。
“帝子鸾舆久不归,寥寥古殿锁斜晖。柳摇疏影疑青盖,花夺余光诧锦衣。佩玉鸣鸾何处有?落霞孤鹜一齐飞。汉家宫阙皆尘土,莫把当时论是非。”这是明人王供辰所写的《温明殿》。诗人想象中,刘如意西走长安,一去不回,温明殿从此晚阳夕照,人亡殿空。
其实,那里依然彩灯高悬,大烛通明。
刘如意死后,刘友称赵王共十四年。刘友死后,梁王刘恢为赵王,是为赵共王。刘恢自杀后,吕后立其兄之子吕禄为赵王。吕后病死,周勃、陈平发动政变,包括吕禄在内的诸吕势力被剪灭,吕氏赵国废除后,公元前179年赵幽王之子刘遂为赵王。此后,敬肃王刘彭祖、顷王刘昌、怀王刘尊、哀王刘高、共王刘充等先后被封赵王,直到西汉最后一位被王莽废除的赵王刘隐。
继赵武灵王创造的全盛时代之后,邯郸在这个时期再度得以复兴。此时,邯郸民丰物阜,冠盖如云,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并称全国五大都会。
做为汉家宫廷残杀的具体历史实证,温明殿却从此凋蔽零落了。
那里曾经笑语喧天,歌舞升平。
那里后来风卷黄叶,寒号夜鸣。
那里最终柱倒墙颓,瓦砾丛生。
(本篇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