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8-20 15:36:24
第二章、暗斗
2、神秘纸条
事情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
大龙公司负责治安的安保部部长王春佳接到一张告状的纸条,上面说副部长周济礼卖官粥爵,拿了别人五十万。纸条最先是监察部的人收到,然后按照公司组织程序,交给当事人单位安保部的一把手王春佳查处。
大龙公司董事会改选在即,时逢各位股东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关键时刻,这样看似不起眼的一张纸条,却是意义非凡。在王春佳的眼里,这不是一张纸片,而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可以插入对手心脏的利器。
王部长感觉到案情重大,就把纸条转回公司监察部,意思就是让公司领导看着办,自己管不了这么大的事。监察部领导随即签署意见,然后转去公司纪检委立案调查。
副部长被举报的事情不胫而走。监察部工作人员和公司对外管理局局长卢甘旭是好朋友,纸条被转给纪检委之前他拿给卢局长看,“看看,有人说你们老板卖官得五十万,在汕头。可能麻烦大了!”
卢局长是子港华元集团公司老板邢戈的好兄弟,邢戈自然而然就知道了这件事。而被举报的周副部长是邢戈的好朋友。他们彼此的关系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很难形容。简而言之,就是除了老婆之外,什么都可以共享的朋友。
到底是什么人举报了自己的哥儿们?邢戈不得而知。纸条直通公司监察部,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告状要有一定的上层关系,才能送状子到监察部。古装戏中常常出现弱女子拦路告御状的桥段,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古时候老百姓和官爷在大街上遭遇,只需“回避、肃静”即可,而现在官爷出门是要全路段封闭和戒严的,屁民是见不到官爷模样的,更别说是告御状了。事情不简单,看样子,是有人“密报”了。
密报的人是谁?传闻是监察部工作人员拿到这张纸条,就交给部长。告状纸条应该是邮寄到监察部,写着“部长(收)”的字样,但却是监察部工作人员接收邮件转交的。
邢戈不相信这种传闻。大龙公司机构臃肿,队伍庞大,监察部每天会收到数以万计的举报信,不会有人一一打开查看、核实,哪怕是写了“部长亲启”的提示。有人举报公司第一实权部门安保部的副部长,碰巧就被人打开看到,这种事情和火星撞地球一样,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几经打探,邢戈终于得知纸条不是邮寄到监察部,而是有人转手交给监察部工作人员,说是要转给部长的“大案子”。
日期:2012-08-21 09:42:50
除了卢甘旭,没有几个人看过这张纸条。卢甘旭言之凿凿地对邢戈说,就写了两句话:一句是“周济礼卖官五十万”;另一句是“在汕头”。纸条就是就这么写的!
纸条写得很艺术,尺度把握得很好,欲说还休地提供一个线索,而又不具体。说是卖官,又不说卖了多大一个官;说五十万,也不说是五十万美金,还是五十万英镑。如果线索具体、详实,就很容易查明真伪。
不仅邢戈怀疑,很多人对这个事都有怀疑,说周济礼卖官五十万,不大可能!这钱太小,不会入安保部副部长的法眼,或许根本就没有这个事情。
是什么人要这样做呢?这样做意欲达到什么目的?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和周济礼有利益冲突的人,想搞事整倒对手。邢戈怀疑纸条是安保部内部人写的,因为这种利益争斗往往在部门内部最突出,和上牙磕碰的往往是下牙,而不是鼻尖。部长王春佳最为可疑。他想动脑子搞什么人,随便一个小动作就可以搞死对手,这是用屁股思考也能得出的正确结论。一张纸条可以整死一个人,甚至是一批人,这是开创业绩的传统。这个龌龊的传统不仅被继承,还被发扬光大了。
邢戈跟周济礼交好数年,不认为他是找人要钱的那种人,否则,自己也不会跟他交往,成为挚友。官员以权谋私,搞金钱交易,是和妓女出卖下体一样,为人所不齿。邢戈不会娶妓女作老婆,当让也不会和贪钱的官员交朋友,他就是这种黑白分明、敢爱敢恨的人。何况,周济礼知道邢戈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手头握有亿万钱财,也知道跟朋友拿钱比收受别人的贿赂更安全,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司法系统混迹数十年的安保部副部长不可能不懂。
按理说,周部长也不是有“背影”的人,是靠自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到部长位置,不会因为一点小钱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他家庭背景一般,只不过是在安保部大院厮混长大而已。人生经历概括起来就简单几句话:出生于红色首都,成长在红色家庭,求学于红色学府,锻炼在绿色军营,升迁于绿色警坛。
被人举报之时,周济礼正陪同公司总经理到东广考察打击走私和骗汇活动,并出席在东州举行的东盟公司打击走私和骗汇活动的首脑会议。
在东州办完事,总经理先回了北京,周济礼留下,到竹海继续指导打私工作。邢戈为了防止被跟踪,或是引起别人注意,特意从子港去了新澳,再从新澳绕道到竹海跟周济礼见面。
邢戈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有人要整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