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2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这届四个班共158位同学集中在一起,满怀激情地聆听了刘校长的临别教诲,教导主任、班主任、授课老师都来送行。刘校长说:“今天同学们就要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投身于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全国蓬勃兴起的水利水电建设需要你们,各族人民群众欢迎你们,希望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学习,勤奋工作,不畏艰险,努力奋斗,为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贡献自已的一切。………”散会后老师与同学三三两两相聚在一起,谈友情,谈生活,谈未来,彼此道别,互相祝福,在一片欢送声中,分赴各省的同学一批又一批离校走了。中午时分,我们分配广东的同学也在师生的告别声中,饱含热泪乘车出发了!

  现在,列车已经在京广铁路上急驰了十三个小时。夜深了,宁静的夜空里,只听列车有节奏地震动着,对称地摇晃着,窗外不时闪现出点点灯光,又飞快地向车后隐去。阵阵夜风从车窗灌进来,使人感到丝丝凉意。“睡了吧!过十二点了,别凉着。”我劝方芳早点休息。
  “睡不着。”还在沉思着的她望着我说。一会儿,她好像自言自语地说:“组织上怎么把我们分在了一起?”
  “这不是我们要求的吗?”我笑着回答。
  “不,是你的要求!”
  “你不是也同意了吗?”提起这件事,我心里还在蹦蹦跳!学校规定8月5日是填报毕业分配志愿的最后期限,只剩三天了,我不知道怎么填?事急临头只有壮着胆子去找她,我约她下午五点在图书馆见面,开门见山地问她:“你的工作志愿怎么填?”

  “服从组织分配啊!”回答的很干脆。
  我沉默了一会,鼓起勇气红着脸对她说:“在服从分配的前提下,请求组织把我们分在一起行吗?”说完我望着她的脸也泛起了一阵红晕。在这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迫使两颗年轻的心急促地碰撞着,三年来还蒙着的一层窗纸该撕破了,埋藏在我心底的爱恋终于用这种方式倾吐了出来。这时候我等着她的回答真像等待判决一样!
  一阵难耐的沉默,令人窒息的沉默。她犹豫了好久才说:“让我想想,明天告诉你。”说完就跑回宿舍去了。也许事情来得突然,也许她还犹豫不决,也许已经另有所爱………。
  这一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怎么也想不透,猜不着!但直觉好像告诉我,她会同意的。因为感情是时间的积累,心灵的默契。三年的同窗生活,我们不仅是同学,而且是相好朋友了,不过在学习这种特定环境下,彼此之间的关糸一直隐蔽着,沉藏着,现在到了该公开与肯定的时候了。果然第二天上午,她把填写过的志愿表交给我看:“在服从组织分配的前提下,请照顾我与夏清同学分在一起。”我高兴的跳起来,马上想把表交上去,她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到她家去见一见父母亲与大哥大姐,我立刻答应。不要说一个条件,十个,一百个,我都答应!我会不顾一切地答应。

  从这天开始,我们不再躲躲闪闪,一起拉着手登上来望山峰,仰望万里晴空,像一对即将展翅高飞的燕鸟。我们结伴放舟,在碧波万顷的东湖上划浆逛游,心中充满着一种抉择后的解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们还双双登上黄鹤楼,俯视着万里长江东流去;在高高的龟山上留下了我们的第一次合影。这些记忆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得意的日子!

  列车在奔驰,她看着我得意的神情,竟然告诉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开欢送会时,班主任无意间告诉我,学校原来是准备送我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深造的,因为照顾我们的关糸,最后才分在了一起。”
  我怔住了,揣摩了好一会才试探着问她:“是不是后悔了?”
  “有点遗憾,但不后悔,因为这也是组织上对我们的照顾!”
  “是啊!学校成人之美,实在难得,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你说是不是?”
  方芳点点头。我们又沉醉在往事的回忆之中。
  ——4——
  1953年9月1日,水利部武汉长江水利学校开学,我是农田水利专业新生中唯一来自海南岛的学生。南方人天天勤洗澡,喜欢穿白色衬衣,长袖长裤,整整齐齐,与当地生活习惯不同,同学们都感到好奇,课余之时常常围在一起问这问那,彼此很快就混熟了。这年11月8日,第一次寒潮袭来,天冷了,我还睡在草席上盖着毛毯,白天内身穿着卫生衣,外边仍套着衬衣去上课,同学见了都笑我。有的说我爱打扮,有小资产阶级思想;有的问我冷不冷,说冬天刚开始,寒冬腊月更冷。宋典班长回宿舍看了我带来的衣物,告诉我穿的盖的都过不了冬,要我赶快去买棉垫与被子,做一套棉衣棉裤,还问我有没有困难,有困难可以向学校申请补助。我说不困难。相约星期天帮我去武昌商店买办。学校位于武昌来望山麓,距市中心有二十多里路。星期天早饭后,我与宋典去公共汽车站乘车进城,刚好方芳同学也在那里候车回家,班长就拉她一起去帮我做棉衣棉裤,他说买东西做衣服是女生的特长。三个人在武昌百货商店、布店与缝衣店忙了一个上午,时近中午方芳才过江回家。这是我们第一次面对面接触,纯真的同学之情,没含一点杂质,也没有一丁点邪念。但又有谁否认,这是感情积累的开始!

  1954年夏天,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威胁着武汉三镇150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最高洪水位超过1931年大洪水位1.45米,汹涌咆哮的洪水,像一匹脱缰的猛兽,随时都有冲破江堤的危险,全市部队、机关、学校、工厂、商店、居民几十万人投入了紧张的防洪抢险斗争。校内多数同学都参加了青年突击队奔赴抗洪第一线,当时方芳正患感冒,第一次申请不被批准,过几天好一点再次申请又要她留校继续休息,急得她在教室里哭起来,又过二天经校医同意,学校才批准她到突击队内当卫生员。起初她背着医药箱在工地上来回走,看到同学们都在那里奋不顾身的挖土装袋,扛包筑堤,个个一身汗一身泥,她就把药箱放在茶水站旁,下去与同学们一起干,那个破皮受伤了,她才上来上药包扎。她既当卫生员,又当战斗员,与同学一道紧张而艰险地同洪水搏斗了几十个日日夜夜,迫使洪峰一次又一次地驯服通过武汉!

  在这场搏斗中,我体单力薄,但刚入团不久,怎能落在别人后面呢!不甘落后的心理促使我拼命去干。但干活不懂活路,不是脚碰伤就是手破皮,还常常拉肚子,成了卫生员的重点看护对象,得到了方芳同学许多特殊的照顾,帮我打饭,洗补衣服,还劝我不要蛮干,我对她非常感激,也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在取得防汛斗争胜利,即将返校复课的前一天傍晚,我特意去感谢她:“你这次对我的帮助,我永远也忘不了,谢谢你!”

  “是吗!那今后学习上你也多帮助我,互相帮助好吗?”她笑着回答。
  “好,好!”我连声说好。不知道是讲者有意,还是听者有心。自此以后,尤其是我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就常常将听课笔记与心得借给她看,结合习题切磋探讨疑难问题;考试前经常在图书馆阅览室一起复习,共同掌握学习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她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很快达到了表扬生的学分标准。她很高兴,对我也十分感激!

  1955年五四青年节,也是我入团一周年纪念日,这天团员与青年一起联欢时,我对方芳说:“今天是我入团一周年,咱们交换个纪念品好吗?”
  “好啊!你送给我什么呢?”
  “一件有意义的礼物。”
  “有意义的,好!我也送你一件有意义的物品。”
  二人约定晚修后在图书馆老地方交换。当晚我先到阅览室,过一会她也背着书包进来了。室内只剩下几个人,都是不同班糸的同学,我们在老位置坐下后,我从书包内拿出一个信封对她说:“同时交换,你的呢?”
  她看是一封信,不以为然地对我说:“这不是纪念品,我不要。”

  “你看看就知道了。”
  “那你先给我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