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58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1987年1月4日,中外双方人员第一次会见时,卡奇先生就在会上说:“在过去二十多年中,我参加管理过很多项目,我希望检查考察后,同世界各地的其他项目作一番比较,离琼前再提出我的评价。”我接着会报全面情况,他听后问了一些情况,我们一一作了回答,看表情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陈农指挥和有关人员陪同下,从5日开始到项目区连续检查了8天,共检查了11个片的31个项目工程,访问了16位民工和5家农户。第一天在天角项目区,他沿着一条农渠一直走到田间,问正在干活的农民:地平整过没有?沟渠是什么时候挖的?水够不够用?种过什么作物?一亩产量有多少?……。
  第二天在莲波项目区,看800亩造林,从东走到西,又从南量到北,点株数,量胸径,测树高,问护林员:成活率是多少?林木蓄积量有多少?你做了多少工,得了多少钱?家里有几口人,粮食够不够吃?……。
  第三天在春岭项目区掺砂改土现场,他数一亩下了多少担砂,称一担砂有多重,还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称过后他对陈指挥说:“我重了,是磅称不准还是我吃多了?”
  陈指挥也上去称,说磅称是准的,叫过称员校正给他看,确认磅称准确无误后,陈指挥对他说:“卡奇先生,你真的重了,我们为你高兴。”

  他听了也笑起来。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不辞劳苦地看,亲自下手检查,不厌其烦地问,随意访问农民。
  轮番实地检查考察后,在1月13日的总结座谈会上他说:“感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陈指挥和其他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作出的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先生的报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报告为我的检查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
  通过这次实地对照检查,我认为这项工程比我在世界各地看过的更好些,你们在海明灌区的努力是个榜样,对海南岛是个榜样,你们应该感到自豪!
  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我为此感到难过,如果明天有雾就好了,我走不了又可以同你们在一起。感谢你们这些天来的友好合作和热情接待,我期待着今后更好的合作!”
  陈指挥接着说:“感谢卡奇主任对我们项目工作的支持与鼓励。我们的心情同主任先生一样,希望明天有雾不能走,我们又可向卡奇先生学习。如果明天卡奇先生不得不离开这里,我们欢迎下次再来检查指导,促使项目实施圆满完成。”
  这次检查后半个月才到春节,使我们有了一个休整总结的时间,陈指挥要求指挥部内各组开展总结评比,评价过去,谋划未来,准备迎接第三年度更艰巨的任务。
  通过自上而下的自我检查和自下而上的民主评议,对我的评鉴意见是有事业心,能以身作则,刻苦钻研技术,生活艰苦朴素,不足之处是对人要求太严,不体谅下情。

  对方芳的评价是能上能下,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地工作,处处关心爱护同志,是我们的好管家。
  我对方芳说:“大家对您的评价很好啊!”
  方芳说:“不如说,大家对我很宽容,对你就不客气了,因为你开始有“官气”了,这个苗头不好!”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大家的意见?”
  “大家的议论,我讲的话。我知道你的心理压力大,但不能把压力排泄在工作人员身上!你应该好好向陈指挥学习。”

  我回头想一想,究竟问题出在那里?从内心来讲,这项外援工程的任务重,责任大,直接关系着国家的信誉,这是众所周知的,也许因为这样,刚当领导又重任在身的我,总想把工作搞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要好上加好,比国内外同类项目要好,这样才能为国家争光,也为自己添彩。因此我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很紧,遇到不按“国际标准”去做的事,或者工作紧、事情急的时候,往往就会失去耐心,容易急躁起来,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也不注意身份与场合,对人对事乱加批评指责,结果适得其反,使人感觉到这个人真有“官气”了!

  陈指挥不是这样,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反而显得更加冷静,更有耐心,更能体察下情,更注意方式方法,他善于寄理于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人心服口服。
  我把自己的反思告诉方芳,问她:“为何我学不到陈指挥的为人呢?”
  方芳望着我真诚的样子,不客气的对我直说:“这或许与你的个人英雄主义有关。要知道,像这样关系重大的项目不是你一个人能搞好的,工作靠大家去做,光荣属于大家。我认为这就是陈指挥的可贵之处,想做好事先要学会做人,这样才能正确待人处事。”
  “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一遇事就急躁起来了,以前我好像不是这样啊!”
  “人是会变的。地位与环境不同了,潜在的意识就会表现出来,不注意克服,就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总理讲: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特别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更应该一日三省,这是这次评议时,我最想对你讲的话。”

  “你讲的是不是太严重了!我好像没有把自己当作“副指挥”或“副局长”看待,没有摆什么架子啊,是不是有些误会了?”
  “这次休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多听听一些意见,对今后的工作总会有帮助,不管讲的对或不完全对,也不管谁讲的,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总不会错吧。”
  “好,我接受你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方芳笑着说:“讲到做到啊!”她接着又说:“年关快到了,回家好好过个年,把绷紧的神经松弛一下,你的精神状态一直很紧张,这也可能是造成你急躁的一个诱因。听心理医生说,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对环境的反应会更敏感。从这点来说,你需要减压,趁春节放假回家去好好放松放松。”
  日期:2010-04-17 09:46:18
  ——77——

  1月28日是大年除夕,我与方芳一起回家,小松早已从学校回来了。妈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问:“吃过饭还回去加班吗?”
  方芳说:“妈,今年不加班,就在家里过年。”
  妈说:“这话当真?”
  我说:“真的。有没有住的地方啊?”
  三婶忙接过话说:“大嫂托小松带话回来,我们已腾出一个房给你们,看看行不行?”
  在旁的小侄子亚辉不高兴的说:“过年把我们赶到外面来,你们大人过年,我们小孩就不过年了吗?”
  妈妈连忙对他说:“到奶奶那里去睡,那里宽敞,我们婆孙一起乐。”

  小松说:“我也去,我们一起守岁。”
  四弟夏潭说:“要是这里挤,就到我们那里去,来去也不远。”
  妈说:“就在这里,图的热闹。”
  吃“围炉饭”的时辰到了,全家人都到齐,唯有三弟夏勇还没有回来,妈对我说:“年年等你,今年却等起老三来了,你们就这么一年忙到头吗?”
  我说:“过年了,谁都想早点回家团聚,可年关到了事就是多,你负责的事总不能丢下不管啊!妈,你说是不是?”
  妈说:“妈明白。你们个个都忙,平时难得见上一面,一年到头妈就盼着过年这几天与你们相聚,可左等右等就是回不齐,妈心里也觉得不舒坦。”

  方芳说:“妈,你几个儿子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有些事身不由己,要想开一点。”
  妈说:“我懂,就是心里想你们。”
  说着说着三弟急急忙忙赶回来了,三婶对他说:“快去洗个脸来吃饭,大家都等急了,妈有意见。”
  妈接话说:“你把你哥那套都学到了,要全家人等你。”
  三婶说:“现在他比大哥还忙,连家都顾不上了!”

  三弟边脱外衣边说:“唉呀!回来了还有意见,如果不是大哥大嫂回家,我差一点都回不来了!”
  我说:“别急,坐下来吃饭再慢慢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