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役杂谈》
第12节

作者: 总老师麦加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是人,俄国人也是人,谁也不比谁蠢,谁也不比谁聪明。
  日期:2011-09-02 21:14:24
  彼得大帝 一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这一年(公元1689年),是在彼得一生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年。这自然与在遥远黑龙江流域发生的那次小战争和随后签订的边界条约毫无关系,而是因为彼得终于夺回了本该属于他的权力。

  七年前,在兄长费多尔三世的葬礼上,十岁的彼得被支持其母系——纳雷什金家族的大贵族们拥立为沙皇。但仅仅过了二十多天,在小彼得还没弄明白,那顶沉重而难戴的“莫诺马赫皇冠”究竟有何妙处之时,由索菲娅公主挑动的射击军政变就发生了。
  暴动的射击军士兵如同嗜血的杀人蜂群,在惊天动地的鼓噪声中围攻克里姆林宫,大肆杀戮亲彼得一派的贵族,甚至就在彼得的面前,将他的舅舅伊凡•纳雷什金虐杀,并将尸体肢解,挑在长矛上示众!血淋淋的残酷场面让年幼的彼得惊恐不已,从此他患上了终身未愈的间歇性面部痉挛,每当他恐怖紧张或是愤怒之时,头部就会不由自主地向一侧倾斜、抽动,并从眼中放射出诡异骇人的目光,让日后每个初见彼得这一表情的人,都怀疑这位沙皇已经被魔鬼附身。

  暴动终于结束,彼得的另一个哥哥伊凡也成为了沙皇,而且还是排名在他之前的第一沙皇。他的姐姐索菲娅则取代了被射击军杀死的马特维耶夫,成为新的摄政。变成政坛多余物品的彼得,自然没有留在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便与他的母亲纳塔利娅王太后一起,被放逐到距离莫斯科八公里外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皇村。
  实际上,早在他的父亲阿列克谢沙皇逝世,到费多尔葬礼前,由于纳雷什金家族的失势,他和母亲就已经在这个皇村渡过了六年时光,现在不过重归故地。换句话说,彼得从四岁到十七岁这十三年时光中的绝大部份时间,他都在远离宫廷、远离繁文缛节的环境中成长,这在非开国之君的帝王中,是颇为罕见的。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皇村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旁边,有一个外侨村,住满了从中西欧各国前来俄罗斯经商做事的各色人物。这些人从事各行各业,有退役军官、有外交官,也有商人、医生、画家、工程师、天文学家等等。其中瑞士人勒福尔特,苏格兰人戈登,都成为了彼得后来的挚友和重臣,他们对俄罗斯和彼得的帮助与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在北京只负责观天象编皇历的汤若望和南怀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彼得在青少年时期遭遇的这些挫折,从后来看可能恰恰是他的福气。倘若彼得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青少年时期,不是在这个俄罗斯门户最开放,消息最灵通,见闻最广博的地方渡过,而是在克里姆林宫高大的宫墙内,由保守落后的东正教神甫们的环绕下成长(比如他的哥哥费多尔三世和伊凡五世),那么他留在后人心目中的形像,可能就只是彼得一世,而不会是彼得大帝……

  (插一句,同时代的中国也不是完全没有类似于莫斯科郊区外侨村的地方,但你可能想像:一位明朝或者清朝的小皇帝,在澳门长大,又回北京去掌权吗?)
  日期:2011-09-05 08:30:36
  彼得大帝 二
  可能是国人不希望被教科书大书特书的雅克萨战役,对这位俄罗斯的君主毫无触动原因,故而在一些文章中,夸大了此时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如在一篇叫流传很广的网文中,作者用略带点儿类似军迷论坛常见的夸张笔调这样写到:
  “此仗直接遏制了沙俄的东扩,彼得一世大为震惊(此时他刚刚掌权),一方面将进攻方向由‘东扩’改为‘西进’,为夺取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而努力,另一方面,与东方古老的国家战争失败,俄军的落后,‘西进’敌人瑞典的强大都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改革已刻不容缓,于是痛下决心不惜用野蛮的方式实行改革。”

  遗憾的是,查看一下俄人的记述,从彼得在亲政初期的作为中,实在找不到他在什么地方“震”,也看不出他在哪里“惊”,更难发现他正打算实施“刻不容缓”的改革。
  同大多数男孩一样,彼得在青少年时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玩战争游戏。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脑,更不会有“红警”或者“星际争霸”,所以彼得的玩得战争游戏全是真人版的。他将皇村附近,和他差不多大的男孩都召集起来,组成了两个游戏兵团,甚至还装备了能发射“胡萝卜炮弹”的大炮。“军事行动”更是天天不断:不是攻克村东头的牛棚,就是围剿村西池塘里的鸭子!因为这些“敌人”的战斗力都比较有限,所以彼得指挥下的这两个游戏兵团总是“百战百胜”,只是害苦了皇村中的农民,他们对这群有沙皇带头的小霸王们敢怒不敢言。

  亲政的彼得,并没有马上意识到他的地位与责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他首先想到的,还是扩大他的游戏规模:
  一开春,在莫斯科郊外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两位新的“王国”,扮演反方的是“波兰王国”(在之前的历史上,波兰曾多次入侵俄罗斯),“首都”在皇家猎鹰场;扮演正方的是“普列什堡王国”,首都自然是普列什堡了。“国王”分别由彼得的两位玩伴负责担任。他们一位指挥彼得的游戏兵团,另一位指挥射击军团队,在彼得的命令下,彼此“宣战”。若说这只是战争游戏,又过于正规,士兵拿的都是真枪实弹,大把的烧银子,还不时出现死伤;若说这是军事演习,又太过儿戏,只考虑沙皇的娱乐性,根本没有任何战略战术可言,每当喧闹的白天一过,“两国国王”和彼得等人就聚在一起大吃大喝。

  为了增加这次“战争”的专业气氛,彼得每天都要下达新的诏书,而且一件比一件更不靠谱。众多的领主、大臣和近侍们纷纷被任命为“两国国王”的朝臣,中央政府几乎没人办公,都被拉去朝见“新国王”了!等到了“新国王”哪儿,更让这些朝臣们抓头的场面出现在了眼前:他们的彼得皇帝竟然穿着士兵的制服,为“普列什堡国王”看大门!

  这次“战争”持续了整整一个春天,耽误了大量的正常政务,耗费了国库大把的金钱,参演的射击军士兵更因为沙皇让他们错过了播种季节而怨声载道(严格来说,此时的俄罗斯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军,射击军士兵同时也在种地和作买卖),民众间也开始出现怀念索菲娅时代的情绪:至少那位公主还是做事的!
  很多史书往往喜欢把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描写成天纵英明,但可以肯定,其中并不包括彼得一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