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7-03 09:59:57
因市场产生的古玩书
当今中国,作者遍天下,出版物如满地的鸡毛,纷纷乱飞,其中却多是垃圾。出版社身兼出版书籍责任,在无奈中做了许多劣质品,确实没办法。话说回来,理由再充分,人人都理解和同情,有什么用呢?那些废品丢在仓库里卖不出钱,造成的事实是实实在在的亏本了!
出版社不是慈善机构,当然不愿意出那些几千册都卖不掉的垃圾货,可现实摆在这里——垃圾货遍天下,他们无法选择。出版社处在迷茫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出版商愁眉不展。
其实,出版物最多的是闲书,也就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这些东西水平高低不好说,个人口味不同,喜好不同,也影响书的受喜好程度。除非成了举世公认的名著,会有好多人跟风购买,否则卖出几千册都难。因为它是为大家消遣用的,不是急需之物,市场上这类东西太多,免费的太多,谁愿意花一文钱呢?
要出版书,就出版市场需求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用的书!我写的《都来捡漏》和《古玩骗术笔记》就是这样的书。
做古玩收藏的,人人都想捡漏,人人都不想受骗。可是捡漏并不容易,从事古玩收藏的近亿人,市场上有那么多漏可捡吗?肯定没有。漏稀少,只留给有真本事人,所以想捡漏就要有本事。
本事从何谈起?许多人玩收藏资历尚浅,眼力有限,财力有限,资源有限……是,确是没本事,看起来很沮丧,可是想捡漏也不是不可能。《都来捡漏》告诉你技巧,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捡到漏,如何在高手丛中讨到便宜,学好了必能体会捡漏的乐趣。
买过古玩的人都有受骗的经历,多数是屡次受骗。可是,谁都不想被骗,上当受骗是无奈之举,是绕不开躲不过的。话是如此,如果了解了骗子的招法,自然能降低受骗的几率。《古玩骗术笔记》就是对症的药,是国内首部讲述古玩骗术的书。
古玩收藏的人有两个最迫切的需求,一是捡漏,二是不被骗。我的书就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完全是对症的,所以其市场潜力巨大。别小看古玩行,认为古玩是偏门,没多少人参与。数年前有资料显示,国内参与玩古的人在七千万以上,如今保守的说爱好者、感兴趣的不下上亿人。这是多么浩瀚的一个群体,一点都不容忽视。
近亿人的好古大军起码有一半是低端玩家,他们彷徨,需要学习如何捡漏,需要了解骗子的骗术。我的书目标读者就是他们,外加一些爱热闹又好奇的读者。
有的人可能困惑,要问了:“你的书有人买吗?”他们认为我吹一通牛,无非是一个无名小辈,书能有人喜欢吗?
此话问着了。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古玩市场需要的不是传奇,传奇纯粹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娱乐消遣,可是实用上就完了。市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玩艺,是真实的经验介绍,它需要的是真实和有用,只要能得到同好的认同,给他们排忧解惑,就是好书,我的书做到了,是完全真实的故事,是我玩古多年的经验总结,是精华,是我对玩古技巧的顿悟。
我敢说,假如一万个读者里面有一个掏腰包买闲书的,而我的目标读者群中,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掏钱买书的。为什么?因为我的书物有所值!买了有用的书哪怕多捡一个漏,少受一次骗,赚到的钱或避免的损失哪止成百上千元?谁算不过帐呢?
所以,目标市场很大,但是也不是凭想当然就能把书卖到几十万册,需要出版人员去运作,去开发。如果碰到碌碌无为之辈,其销量至少比闲书多几倍!
就目前来看,市场上有两本写古玩捡漏的书。一本是写古玉捡漏的故事,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做得甚好,卖的非常非常好,有关系的出版人员可以去打听一下。没关系的可以到淘宝网上搜一下,仅一家网上店铺的销量就在二千册以上,有多少书能达到这样的销量?这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可见其受追捧的程度!
另一本捡漏书,也是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其销量如何,我没有考证,但它一定赶不上北京出版社的那本书。最主要的一点,这本书写的既不像传奇,又不像真实发生的事,定位模糊,写作要点把握不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写古玉捡漏的书,其内容局限性强,毕竟全国玩古玉的爱好者很少,而且古玉有其特殊性,受地域的影响很大,出土量也很少,不具有普遍性。另外,其内容为数量众多的小故事,一本文字十多万的书,竟然充斥着几十个小故事,几乎是雷同的故事,碰到了什么,花多少钱买下,断定是什么玩意,赚了多大便宜等等。单调又乏味!
而我的书出自资深古玩商人之手,不仅写简单的捡漏过程,还写了捡漏的前因后果,偶然中的必然。如何准备,如何运用谋略,如何为捡漏创造条件,如何在艰难的条件下找到机会,如何出奇制胜,如何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等等,立意更高,写的要透,体会的更深,而且兼带古玩行经营,是真正适合市场的书。以此来说,比那两部,更有市场前景。
日期:2012-07-03 16:36:08
铲子一脸朴实的庄稼人相,竟是十足的色鬼,他告诉我某旅馆里,有个十四岁的当地女孩,出道不久,跟了老板做鸡,陪一晚上才三十元钱。说起来,一副向往的样子,自告奋勇的领我去。自从跟铲子交往以来,我不再住原来的大车店,而是改到一家条件稍好的私人旅馆,老板女人开一间理发馆,可怜的女孩子就在她的理发店里。
我并没有接受他的诱惑,可是他想方设法的把我拉下水。每天的买货程序走完以后,他带我去吃花酒,小镇上的饭菜并不贵,饭店陪有女服务员,比较开放,男人们喜欢去找乐子。后来,又拉上他一个啥叔叔,既爱赌博,又好逸恶劳,添一双筷子多花不几个钱,我不计较,那个所谓的叔竟然在吃饭间隙,跟女服务员商量好,吃了快餐,打了一炮。铲子把此事告诉我,让我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晦气透了!
按说到外地淘货,铲子陪着转悠一天,也挺辛苦,所以晚上吃顿饭犒劳一下,也纯属常情,他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叔蹭吃蹭喝也就算了,却把我当冤大头,把打炮的钱也加到我身上,我当然很反感。铲子明白我的心思,也不想太过分,安慰我说谁打炮谁拿钱。
晚上住进那家旅馆里,铲子说跟老板商量好了,理发店里新来了一位青岛的女孩,挺不错的,一晚上五十元。我真哭笑不得,哥儿们真够热情的,非常喜欢干拉皮条的营生,非把我拉下水不可,还把旅馆老板叫过来做工作,保证不会出问题。
宁阳的路跑熟了,一来二去的跟旅馆老板也熟了,他立志当鸡头,也有难处,常常为女孩没主顾发愁。乡村级的小镇,住宿的外地人少,能消受小姐的客人就不凑手,青岛女孩不像原来的乡村女孩好糊弄,长时间没生意,人家要走的。
我们坐在理发店里,那女孩也在,看上去还不错,她白白净净的,眼睛挺大,偷偷用眼睛打量我,以为我答应了,向我示好,冲我稍微羞怯的微笑,可是我拒绝了。这倒不是我多么道貌岸然,咱跑几百里去做什么了?万一惹麻烦丢人事小,如何了结呢?再说,鸡太脏了,染身病犯不着。那老兄的心思白费了,仍旧去找相好。
第二天,他告诉我北乡里一个铲子上了个铜佛,济南的给到两千多,因为货刚到手,他心气高,舍不得卖,如今货物积压下来,好久无人问了,有点沉不住气,差不多能买下来。据称那是尊明代尺佛,够一尺高,东西不错。我听了后,满心高兴,同意去试试。
有铜佛的贩子跟铲子关系不错,我跟他有过一面之缘,曾在他家买过一只青铜枪头,是老货,虽然没赚多少钱,却觉得他有些眼力,人也诚实,又加上铲子极力推荐,没见到货以前,已经相信那是件真东西,有点神往了。
说到铜佛,我算不上陌生,在衡水的收藏大家手里,我见过。人家三块钱能买,卖到一万多,我没人家的本领,花三千元买,也够便宜啊!
正值春天,肥城县的桃花开得正欢,一路上桃花遍地,新绿葱茏。我们经过万亩桃园,桃花成片的开放,芳香四溢,粉红闪白的花朵如烟如霞,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异常炫丽。一路上与桃花相伴,增添了此行的喜气。铲子早打过招呼,贩子在家等我们。
在行里买货顺当多了,不像在农民家,即使讲好价钱,付款时,狡猾的农民仍能打反把不卖了。行里人买了都是为了卖,只要利润合适,总会出手的。古玩行人奸归奸,这点信誉一般都有。货很顺利的见到了,果然个头不小,高有一尺,这就是所谓的尺佛了。
铜佛黑乎乎的,全品相,释迦摩尼造型,一头疙瘩,又名疙瘩佛。佛像为红铜质,手感不算死沉。此前我留意了鉴定铜佛的知识,一说仿品死沉,二说手像钢叉,很僵硬。因为我没任何实战经验,根本领悟不了鉴定奥秘,死沉是何感觉?僵硬怎样?怎样才算像钢叉,头脑里根本没概念。见那铜佛是红铜的,跟宋以后铜质偏红的特征相符,再看体表的传世古很厚实,跟包浆一样,貌似年份很久。佛像内部有存放久了沾染的土痕,尤其是脑腔里挂着蛛网,更让我对其真深信不疑。
铲子以朋友的面子要求开个实在价。
“给八千元!”贩子出语惊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