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
第45节

作者: 牛角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6-9 11:24:00

     太阳从云缝里露出一丝阳光,清风徐徐地吹过,陆羽喝着茗粥,这又是另一种吃茶法,虽然不及他渐儿茶的味道,但此时喝起来,也感到说不出的舒畅。这种浓稠的茗粥果然有解饥止渴的双效,陆羽一大碗下肚,额疤处冒出几滴细汗,他干脆摘了幞头,露着挽成髻的头发。他看到棚屋里村姑又要煮茶,就进屋去看,只见村姑在饭锅里添上挑来的溪涧水,然后在灶膛里燃着松枝,用火钳夹了茶饼,借着灶口里吐出的火舌两面烘烤,烤得灰褐色的茶饼表面鼓出了气泡,呲呲地作响。待饼面呈现出赤红的颜色时,就将茶饼放在切菜的案板上用刀砍成小块,再放入石臼碓细,用粗箩筛过,在灶台上排开几个大碗,碗里放了茶末,锅里的水开了,村姑用葫芦瓢舀入开水以七分为限,待捂出茶汁后,再投入备好的作料,茗粥就做好了。

  这是一种古老的吃茶法,陆羽正看时,竹九公从另一边棚屋里过来,在门口问,陆公子,茗粥够不够,不够再煮一碗来!陆羽连忙放了碗,说够了够了真够了,肚子都喝胀了。跟着出了棚屋。
  竹九公说,那你歇一歇后再看茶吧。你看,我们制茶这采、蒸、捣、拍、焙、穿七道工序,你要从哪里访起?
  陆羽说,多谢竹九公厚爱,陆羽不胜感激,这样吧,我跟工匠们一起干活,每道工序干一天,伙饭钱我照给。竹九公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笑道,你在给我们干活哩,有劳有食,伙饭钱就免了。
  陆羽说,那多谢竹九公了!哎,竹九公你年高识广,听我师傅说,这茶是神农氏发现的,不知是也不是?

  当然是啦,竹九公说,尧舜以前,神农氏在鄂西大山中搭架采药,日尝百草,看哪些草是可以治病的药,有天他尝到了七十二种有毒的草,结果中毒倒在一棵树下,昏昏糊糊的,口也干渴难耐,他就嚼那树上的绿叶,结果头也不昏了,口也不渴了,肚子也不痛了。这样,神农发现了这种树叶的神奇作用,给那棵树起名叫茶树,至今,鄂西的那片大山还叫神农架哩。你四处访茶,可得去神农架走一走,那里有好茶,还有一种仙人掌茶哩。

  陆羽说,我是要去的,这一趟就要去,要去喝仙人掌茶!哎,竹九公,照你说来,这茶也是一味药了。
  当然是啦,竹九公说,人受了风寒,或是淋了雨,只要喝几碗滚热的茶汤,出一身透汗,那病就去了八九分。若还要打夜工,喝碗茶,包你一夜没瞌睡,眼皮眨也不眨一下。还有,如果你酒喝高了,喝碗茶,保你平安无事!
  陆羽沉思说,茶的好处可太多了。竹九公,我再问一下,义阳毛尖很有名,这茶名是不是也有来历?
  竹九公笑微微地说,是有个传说,不过说来话长了。
  陆羽请求道,趁这阵歇气,请你给我讲讲吧,不知竹九公能否开恩?
  竹九公摆摆手,略为凝神沉思,就讲起来。
  相传很久的时候,车云山上有个山民叫阿毛,他自幼父母双亡,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他白天种地砍柴,晚上回到自己的茅草屋。一天夜晚,阿毛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的仙女要来车云山游玩,邀请阿毛与之相会。第二天,阿毛穿过蜿蜒的古径,去了那片竹林,并没见到有什么仙女,他很失望。这时听见树枝头上有一只画眉在婉转歌唱,他对画眉说,你是在嘲笑我傻吗?不想那画眉听了,竟唱道:

  人间美景车云山,引来神女下尘凡。
  若得朝云与暮雨,只羡青山不羡仙。
  唱完飞到地上,脱下羽衣,变成一个美貌的姑娘。阿毛又惊又喜,一问,才知姑娘是司管天宫茶园的茶仙子,芳名心尖。从此,心尖每天化作画眉下凡来与阿毛相会。心尖不顾身份的差异和天庭的戒律,与阿毛私订了终身。
  这件事终于让王母娘娘知道了,心尖犯了天条,被贬下凡尘,变成一只真正的画眉鸟。她给痛苦万分的阿毛衔来一粒茶籽,让他留作纪念。画眉鸟如泣如诉地鸣叫,无论阿毛怎样哀求,她再也变不回少女,最后流着泪飞走了。阿毛把茶籽种在山坡上,日日精心照料。每当他想念心尖时,就会对茶树苗独自流泪。一次,阿毛的眼泪滴到茶树上,霎时茶树长大了,开花了,他发现每朵茶花里面都有一个茶仙子。茶仙子飘然飞出花蕊,所到之处,立刻就长出一棵棵茶树,眨眼间就会长大开花。原来画眉衔来的这粒茶籽不是凡品,而是茶仙子心尖离开天宫时在茶园中摘的一枚仙品,而且带了茶仙子的灵气,一见到阿毛的眼泪,就能在瞬间长大开花。不到半天工夫,茶树已经植满了山坡。

  阿毛把自己对心尖的思念都寄托在茶树上,一心一意栽培茶树。他栽培出来的茶叶,芽叶鲜嫩,色绿光润,白毫细密,香气幽远,风质清高,汤色碧绿,茶香浓郁。后人为了纪念阿毛与心尖,从他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把这种茶就叫“毛尖”。这就是毛尖茶的来历。
  陆羽被这个美丽的传说深深地打动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