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骗术笔记——迷雾》
第21节

作者: 推山入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06 13:53:32

  我被他耍了。不由得怒火中烧,隐隐觉得这次将军罐的交易,他一定是同谋。
  之后的几天里,我试图平静下心思,劝自己吃个哑巴亏忍了,可是被耍弄的愤怒折磨着我,让我不得安生。我懊悔太轻信,更愤怒被我当大哥好好对待的铲子竟然把我当傻瓜,年轻而火热的激情在我的胸中澎湃,我恨不得即刻冲到宁阳找到那狗日的骗子,跟他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并且暗自做了准备,做好了施行计划。
  铲子虽然可恨,毕竟帮过我,而且我还没认定铜佛是假的,所以不想马上跟铲子翻脸,而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思路,尽可能商量,退些款回来,也就算了。如果他不识时务,我豁出去哪怕犯罪,也要出这口恶气。
  准备工作完成后,我打电话给铲子,告诉他我知道受骗了,可是退货来回折腾不方便,那对将军罐带来带去的很麻烦,万一损坏了,我就吃大亏了,所以我要求:给我退款四百元,我认头交学费了。我要求他把我的意思告诉卖货人,如果不退款,我就找上门算账,到时休怪兄弟无情。
  铲子是聪明人,听到我口气阴森,咬牙切齿的发狠,明白我真的动了怒,找上门去算账并不是随便说说,所以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并在第二天打来电话,说办好了。这件事让铲子不好意思,等我再去时,主动安排酒席请我。我带了几件买假的翡翠,想让他帮我卖掉,算是对我的抚慰,可是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毫不脸红的表示不卖假货。

  铲子的举动把我彻底惹烦了,从前的好印象荡然无存,我彻底觉醒了。
  “这件钧窑碗不是假的,放你这里帮我卖吧!”
  我说的钧窑碗是一个裂了三瓣的元钧晚,是我上了河北贩子的当买来的。那碗很有一眼,不太内行的人看不出假。那碗虽破,却是挂红的,古玩行的人都知道挂红的钧窑碗少见,价值更高。
  铲子看一通,不能确定假,可答应的不痛快。
  “你看,我在家做买卖,不能卖假的。”

  我有些不高兴,话语里透出几分不快的味道,“这个,我明白,这个碗不是假的!”
  铲子不傻,眨眼间就认清了形势。为了不得罪我这个好买家,他作让了步,答应留下钧窑碗。随后,铲子主动提出来宴请我,这是我们交往以来的第一次,我欣然接受。席间,我们相言甚欢,友情如故。他又诚挚的提起卖假货的建议,我假意答应,他非常高兴,把一对新圈椅托付我代卖,价格是伍佰元,卖掉后付款。
  此时,我已经打定主意,不再来宁阳。此时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宁阳地儿里的真货越来越少,后来的几趟,几乎见不到像样的老货,再来很难不亏本。所以我把圈椅带回,虽未必能赚便宜,却可以充抵那只破元钧碗(三支碗我花了二千四百元)。椅子没过多久卖给了开店的同行,得了一千元。假将军罐一只送人,一只卖了伍佰元。
  随着玩古阅历的增长,我的眼力突然得到飞跃性的提高,一下子能看懂好多东西。对铜佛的看法,也有所转变。有一次,铜佛卖给广东的一位网友,被退了回来,人家主动补偿我伍佰元,我心里不过意,因为货我曾包老,东西退回后,我仔细分析了诸多情况,才认同了人家的看法。为此,送他一件有点残的青铜盆,可一个好买家从此失去了。
  假铜佛对我震动不小。宁阳之行,最终没赚到什么便宜,被人家像傻子似的耍弄,直到数年后,铜佛才阴差阳错的换给另一个贪婪的新手——算命先生张半仙。此事草帽出力不小,夹杂许多偶然因素,但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张半仙是狡诈的大骗子,半生骗了巨大财富,虽然如此,他照样贪婪成性,做了一个不识货的人常有的赚便宜梦,最终吃了亏。(详情记录在《画家古董商和网友》里,非常详尽,此处不再详述)

日期:2012-07-09 16:20:25

  5、自作聪明,酿成大错
  古玩行里,人来人往,多为寻宝者,而寻宝者中,真正买了不卖的玩家很少。所以,古玩行里,每个人都有从商的经历,转卖的或者是不喜欢的物品,或者是买打眼的物品,或者是为了谋生的商品,不过,所有玩古者之中,没有买过假货的人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几乎没有,即使如古玩大家马未都等,虽然生逢其时,在古玩行几乎没假货的时代锻炼成长起来,也照样上过当受过骗。
  上当的爱好者们,不能不承认其中有少数素质高的,人品极好,好到把假货三钱不值两文的处理掉。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有不少人,是不愿意亏本的,在转卖的过程中,都多多少少的亵渎了诚实,当过骗子。古玩行的骗子遍天下,而死不改悔真正以骗人为生的,也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人。我有幸遇到一位这样的骗子,被他骗得够惨,教训非常深痛。
  在黑马古玩市场上,我意外的认识了一位铲子,是河北景县人,三十岁左右,个头不矮,眼睛挺大,看外表是很憨厚朴实的农民,站在一颗方住子跟前,出售一个漂亮的大理石插屏。
  插屏是红木框,云南大理石面,花纹富丽,如美丽的山水画,右上角刻有文字,非常文气和漂亮。逛市场的人对这件东西议论纷纷,有几个玩家有意购买,可他要价不低,二千多元,大家都嫌贵,真正出手的没有。等到接近中午时,才以一千八百元的价格卖出。由此,好多人都对他产生了兴趣,询问他还有什么货。
  铲子姓木,不知是否受了神秘的暗示,如他的姓一样,他卖的多为木器,都是那些颜色发黑,看上去有一眼,似乎有年份的假货。下一次赶集,他又带来两三个插屏,摆了卖。那时,我还没什么眼力,根本看不出真假,所以觉得他的东西不错。前头已经说过,古玩行有个怪现象,什么样的眼力买什么样的货,新手最关注的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假货。我虽深处棒槌级,可在人头攒动的市场上,眼力比我不强的大有人在,所以几个人特别关注他。

  玩古的人多数知道一个诀窍,买东西可以借力行家,瞅机会,拾个洋落。这话怎么说呢?每个市场上都有公认的高手,作为新手,可以傍在人家身后,瞧人家看上的东西,出价购买时,万一价没谈成,你可以加点钱买下来;靠这种小伎俩,眼力不好者,照样能买到真东西。这种方式,确实不错,可也有风险,首先要确认哪是真高人,谁是假高人;高人没有跟卖货人联手做局,故意骗人。我呢,也知道这个方法,试图利用,可是眼力不济,认知高人的水准也不咋地,就栽到假行家身上。

  假行家们买了木贩子的插屏,挺高兴,问他乡下可有其他木器,有没有碰到了买不上来的黄花梨,紫檀木等家具。木贩子还真碰到了,说真有黄花梨木的大件,如果有机会可有带他们看货。真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我正在旁边,听说有黄花梨木家具,以为遇到了发财的好机会,主动上前跟木贩子套近乎。
  在纷扰的古玩市场上,贩子和买家最容易混在一起,借着买和卖的利益关系,我很快跟贩子熟络起来,谈起上礼拜他卖的插屏不错,贩子一旦受到鼓励,立刻顺杆往上爬,牛气哄哄的吹那东西如何收来,那家人家有啥好东西等等,以此证明他能提供好宝贝。
  我跟农村的贩子打交道少,尤其对专业作假售假者,更缺乏认识,还不太了解国内的制假现状——景德镇制作假瓷器为主,河南制作劣质古玉和青铜器、古瓷器见长,苏州等地制作高质量仿古玉拿手,而河北省是木器作假的集散地。
  我听着贩子的没边没沿的吹大话很受用,对他掌握着好东西的信息深信不疑。此前我多少听到过,明清时期,河北做官者多,遗留下来的高档古玩自然比别处多,所以很自然的问到他提到的黄花梨木器。凭我的观察,那几位买他红木插屏的人跟他不是一伙的,所以并没有合伙欺骗的可能。由于好东西有限,生怕那几个人抢了先,赶忙打听贩子的家,要了地址,第二天便抢在前头,奔了他家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