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8节作者:
我小红 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我国的国情呢?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当官的本应是“公仆”,本不应该有“权贵”之说,只是“公仆”发生异化、畸变了之后,与“资本”(当然是“不法资本”)结成“利益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之后,才有“权贵”之称的,才将权力的属性变成了“资本主义”的。所以我们对中国式的“权贵资本主义”理解是:“‘权贵’+‘资本’的‘资本主义’”。其中,“权贵”指的是蜕化变质了的“公仆”,“资本”指的是国内外、境内外的不法商人,“资本主义”指的是权力性质的异化、畸变——他们根本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了。当蜕化变质的“权贵”的腐败只是像20世纪50年代初期那样单个的、零星的、不成系统的“个人行为”时,那么无论如何成不了“资本主义”的,可现在的腐败发展态势决不是上述情况,它是大面积的、团伙式的、持续不断的,甚至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部门的权力性质会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畸变,那么,这种腐败现象是可以够得上一种“资本主义”的。
就以福建厦门远华案、广东湛江走私案、辽宁沈阳慕马案等腐败案来说,它的实质就是“权贵”+“资本”的“资本主义”的实现。在中央彻底粉碎这三个腐败案件之前,是当地的“权贵”千方百计地保护“不法资本”的利益,而“不法资本”则是用极其肮脏的金钱贿赂当地的“权贵”,对这个地区来说,它实施的就是由“权贵”+“资本”结成“利益共同体”(权钱交易)后的一种“资本主义”,蜕化变质了的“权贵”与***的理想、信念是格格不入的,与人民利益是格格不入的,结果呢?“权贵”们掌握的权力性质就从社会主义变成了“资本主义”,是中央,花了极大的力量才将已经这些地区畸变了的“权贵资本主义”重新“变”了过来。
权贵资本主义聚敛财富和利益一共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公权化,即依靠篡夺的国家权力实施腐败。
从中国当代富豪的背景就可鲜明地看到这一点。《当前社会各阶层经济状况》研究报告曾披露:500万拥有千万元以上财富的人(含亿万富翁),其背景基本来自三个方面:1、党、政、军高干子女亲属,占90%以上;2、依靠港、澳或国外亲属资助,约5.5%;3、自身经营有方又遇到良好机遇者仅约4.5%。
二是金权化,即钱权交易,官商勾结。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大部分原就是国家产经部门官员和国企的高层管理(又大部分是**党员)摇身一变而成的。他们熟悉各个环节的情况,掌握着大量包括其亲友同学同乡原同事原上下级在内的人际关系资源。以这样的官商勾结,在缺乏司法制衡、舆论和群众监督的情况下,形成世界少有的官商勾结、钱权交易机制,就是必然的了。
三是规模化。
2004至2005年,安徽阜阳颖上县委书记张华琪和他的继任徐波因贪腐先后落马,张案涉及120人,徐案涉及78人,共有200多人倒台。从阜阳政坛走出去的有两位省部级、8位市委常委、11位厅级官员都因官商勾结落马。2005年初,黑龙江政协副主席韩桂枝贪污案发,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省委秘书长及省检察长、省法院院长均涉案。此后,黑龙江省厅局级以上官员如牡丹江、佳木斯、鸡西、鹤岗和交通厅、人事厅、司法厅等部门的主要官员也都发现案情,全省政坛几近瘫痪,可谓古今之最。
四是官黑一伙、官匪一家。
2007年河北唐山杨树宽黑社会团伙案发,惊动北京。团伙竟然拥有装甲车、机关枪、催泪弹和其他枪枝30多支和其他军用车辆3辆,在大街上耀武扬威,几年来遭他们毒打的达百人,市民人心惶惶。他们以武力胁迫,霸占矿山数座,勒索他人财产多达8亿多元,长期霸人妻女,冒充军人。数年来,团伙之所以能够横行地方,只因为他们拥有公丨安丨充当保护伞。市公丨安丨局一名副处长替杨摆平多种事情,一起淫乐,为其提供武器装备。杨则以每月数十万贿赂公丨安丨官员。在当地公丨安丨已被杨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处理此案时,甚至要从外地调入公丨安丨和武警。
五是利用特权攫取其他好处。
以假学历、假学位为例。中国一直在打假,但最高级的“假”却不在民间,而在权贵,即假学历、假学位的盛行。据官方媒体近日披露,官员“博士大跃进”之风愈演愈烈,有的中央部委“博士”的比例已占了近半,“博士帽”变成权力腐败和学术腐败的同流合污体。
经商要学胡雪岩
“权贵资本主义”也罢,“裙带资本主义”也罢,究其根本,一言以概之,不过是“关系”二字而已。
论及关系——洞时势、谋人事,谁人可为我等之师?
胡雪岩一人而已!
经商要学胡雪岩!
日期:2010-04-02 21:29:26
他来自徽州
——胡雪岩文化性格根源的追究
胡雪岩家乡的争论
胡雪岩的家乡究竟在哪里?
这本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的。但是只因为这位红顶商人的名气实在太大,死后也是余威仍存,又因了近年来各地大肆发展旅游、对外开放名人故里的缘故,“胡雪岩家乡在哪里”,也就变成了一个为各方所争论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朱子的家乡在哪里”,“诸葛亮的家乡在哪里”,乃至于“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家乡在哪里”,都成了为各个利益相关方所争论的问题。身处争论中的人争得是面红耳赤,而对于身处争论之外的人,多半会觉得这种争论甚是无聊。但对于那些确乎对名人生平感兴趣的有心人而言,这种争论无疑会让人觉得心中茫然,而全然不知所从。对于专心研究名人过往历史的人而言,这种茫然则往往会成为其进一步深入探索的一大障碍。
关于“胡雪岩家乡所在”这一争论最大的分歧是,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胡雪岩的家乡应该是在杭州,而并非是我们一贯认为的徽州绩溪。这样的论点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充分的论据,其所遵循的最大依据与其说是历史事实本身,还不如说是今天浙江人与安徽人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其心理上所拥有的优势地位。但是,只要稍微有一定的历史常识的人就会知道,在胡雪岩所在的那个时代,论及在诸多领域其心理上所拥有的优势地位,杭州人与徽州人相比,倒是很可能是处于下风的。
身处各个利益相关方之外的单纯研究者,之所以对“胡雪岩的家乡在哪里”这样一个问题紧抓不放,着实是因为一个人的家乡的确会在他整个人生里头留下极度深刻的印记,成为其整个人生图画逐步展开时无法忽略的图画背景,在他的人生一开始的时候就奠定了他接下来的整个人生的基调。所以我们实在有必要对这位红顶商人的家乡所在,做出进一步的澄清。
综合各方的观点,翻遍无数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胡雪岩的家乡应该是在徽州绩溪。更准确的说法是,胡雪岩出生于徽州绩溪,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而到了十三四岁,也就是徽州人“往外一丢”的年龄,胡雪岩才开始走出徽州,并且最终在杭州定居下来。从此之后,西子湖畔的杭州也就成为了胡雪岩一生兴衰荣辱、魂归梦断的地方。
——也就是说,胡雪岩的家乡应该是在徽州绩溪,而其一生之中最主要的活动舞台才是在杭州西子湖畔。
本书的展开也是以胡雪岩的家乡在徽州绩溪这样一个认识上的前提作为开端的。
日期:2010-04-02 23:54:11
从一首诗谈开去
游黄山白岳不果
汤显祖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如今,徽州已是名闻中外的旅游胜地,汤显祖的诗作“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更是成为了徽州的旅游宣传词。如此清妙恬淡的诗句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和巨大的诱惑,披上了朦胧面纱的徽州也因此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梦境。
那么,“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真的是描写徽州的优美景物的吗?如果不是,那它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亦即公元1598年,在徽州休宁县榆村的水口山上矗立起一座雄伟的七层宝塔--辛峰塔,这是时任光禄寺丞的休宁富商程爵对已去世两年的歙籍故相许国感恩戴德而建造的。也就在这一年,汤显祖的光辉剧作《牡丹亭》写成,树立起一座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世人在为《牡丹亭》的艺术魅力叹服的时候,也许不知道,没有许国,就没有大剧作家汤显祖,也就没有《牡丹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