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16节作者:
我小红 其实不只庙有冷热之分,人又何尝不是?一个人是否能发达,要靠机遇。你的朋友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个朋友就是冷庙。你应该与热庙一样看待,时常去烧烧香,逢到佳节,送些礼物。如果是要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有时甚至可以送些钱,请他自己买些实用的东西。但因为他是穷人,你也不要期待他履行礼尚往来的习惯,并非他不知道还礼,心中却绝对不会忘却这份人情。
日期:2010-04-05 10:21:56
如果你认为目前落难的是个英雄,就该及时出手,多多交往;或者对他进以忠告,指出他的缺点,勉励其改善迁善。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施予物质上的救济,不要等他开口,要随时采取主动。
而朋友一朝不得志,我们绝不能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而应该仗义相助。
日期:2010-04-05 10:25:14
平时不屑到冷庙上香,事到临头再报佛脚就来不及了。一般人总认为冷庙的菩萨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其实英雄落难,状士僚倒,都是常见的事。只要一朝交泰,风云际会,仍是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
烧冷灶、拜冷庙,事实上说的都是建立人脉关系不可不知的大智慧:
日期:2010-04-05 12:32:17
一是“交”:闲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积累人脉资源,最重要的是不断交往,善于交往。(1)平日多烧香,急时有人帮。平日拜冷庙,急时好烧香;(2)友情投资宜走长线;(3)拜冷庙,烧冷灶,交落难英雄。
二是“敬”:敬人三分,人敬三分。
三是“信”:赢得信任,有人提携。
四是“帮”:帮人即帮己,有事大家帮。
五是“忍”:不该出手不出手。
六是“谦”:待人处事,得理也让人。
七是“硬”:立足原则,当仁不让。
八是“愚”:大智若愚,赢在糊涂。小聪明着眼于炫耀,大聪明则致力于事业。
九是“和”:和气生财,财生和气。
日期:2010-4-5 13:24:00
第四章:结交漕帮
——“狡兔三窟”和“义利相济”
有了王有龄这样一个朋友,胡雪岩经商时在政治势力方面也就有了一定的依靠。王有龄补缺归来,得了一个海运局坐办的官职,也就是管理海上运输的管事。但是王有龄这个靠山在这个时候是并不稳当的,这座靠山还不够大,也不够强。胡雪岩首先当然要想办法使这座靠山变大、变强,而不是急于向王有龄索要回报——那样很可能会毁了王有龄接下来的仕途,也就毁了自己的靠山,实在是一件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蠢事。而另一方面,胡雪岩明白“狡兔三窟”的道理,自己的事业要做得足够大,王有龄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当然是不可或缺,但这绝不是全部。所以胡雪岩在巩固发展王有龄这座靠山的同时,很快又结交了漕帮。
日期:2010-04-05 13:46:06
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在成语词典里面的释义是“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讲的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和他手下一个门客冯谖的故事。
日期:2010-04-05 14:04:58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国家的重臣喜欢结交和收养各种各样有一定本领的人,做他的“门客”,给他出谋划策,并借此提高自己的声望,维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做法一时成为风气。如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收养的门客都很多,历史上习惯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日期:2010-04-05 14:10:41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名叫田文,是田婴的儿子。田婴在孙膑指挥的马陵战役中担任过副将,因作战有功,齐国把他封于薛地(今山东滕州东南),称为薛公。田婴死了以后,田文继承了父亲的官位和封地,号称孟尝君。孟尝君懂得,收养大量门客,获得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这对于取得名望,巩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于是他到处搜罗人才,不论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以客相待。这样,他爱慕贤人的名声就慢慢地传开了。别的国家的一些豪杰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来投奔他,把他当作知己朋友,为他办事。
日期:2010-04-05 14:22:12
有一次,一个叫冯谖的人来投奔孟尝君。孟尝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脚穿草鞋,腰里系着一把剑,连剑鞘也没有,知道是个穷苦人,就问他:“先生找我有何见教?”冯谖说:“我穷得活不下去,到您这儿找口饭吃。”“你有什么本事呢?”“我什么本领也没有。”孟尝君笑了起来,说:“那你就先住下吧。”
日期:2010-04-05 14:25:33
孟尝君手下的人看冯谖这么穷,又没本领,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间里住,天天给他粗饭吃。没过几天,孟尝君问起:“那个冯谖干什么?”下人回答说:“他呀,天天弹那把剑,边弹还边唱——剑啊,咱们回去吧,这儿吃饭没鱼虾。”
日期:2010-04-05 14:28:11
孟尝君觉得这话传出去,自己没脸面,就让人把冯谖搬到中等房间里住,给他鱼虾吃。没过多少日子,冯谖又唱了:“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出门没车马。”有人把这话报了孟尝君,孟尝君吩咐下人再给他一套车马。谁知没过多久,有人又来反映说:冯谖仍旧天天唱哩,什么“剑啊,咱们回去吧,没钱不能养活家”。孟尝君挺生气,心想,这个穷鬼怎么这样不知足呢。不过,为了笼络更多的人,他还是派人经常给冯谖的老母亲送钱用。冯谖这才不弹不唱了。
日期:2010-04-05 14:30:03
过了一年光景,孟尝君名气越来越大,当上了齐国的相国。这时候,他的门客已经有三千人了。养活这么一大帮人,得多少钱啊!尽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从心。他想来想去,想到在薛城还放了一大笔高利贷,已经好几年没收上利息来了,决定派人去收一下。这收债可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还得懂一套会计业务,门客没人愿意去,这倒叫孟尝君作了难。
日期:2010-04-05 14:33:35
有人推荐冯谖,说:“这家伙一脸流氓相,又很会说话,别的本事没有,收债也许还行。”孟尝君就把冯谖找来,对他说:“我平时太忙,对先生照应不够。请您原谅。现在请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债,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去?”冯谖很爽快答应:“行,我去。”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装,带着债券,就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跑去问孟尝君:“债收了以后,要买点什么回来吗?”孟尝君想了想:“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吧。”
日期:2010-04-05 16:40:08
冯谖到了薛城,那些比较宽裕的人跑来还了利钱,那些还不起债的穷人家早就躲得无影无踪了。冯谖用收上来的钱,买了几头大肥牛和十几坛美酒,办了几十桌酒席,邀请所有的债户来喝酒,并且通知说,不管还得起还不起的都要来,还不起不要紧,来核对一下债券就行了。聚会那天,债户们都来了,冯谖热情地招待他们。
日期:2010-04-05 16:43:47
喝过酒,冯谖同债户们一一核对了债券,问明了情况。凡是当时能给利钱的,就收下他们的钱;一时没钱的,就约好归还的期限;穷得实在还不起的,就干脆把他们手中的债券收回,随即当着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债户们看了真是又惊又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候,冯谖站起来说:“咱们孟尝君借钱给你们,是看到大家没有本钱务农经商,难以度日;本来他是不想收利钱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帮门客要养活,所以叫我来收利钱。如今核对了债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暂时没钱的都约定了归还的期限,请务必按期交付,实在付不起利钱的,孟尝君说,连本带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这些人的债券全烧了。这都是孟尝君的恩典啊,大伙可别忘了啊!”一番话,说得大家欢呼起来,都万分感激孟尝君的恩德。
日期:2010-04-05 16:51:4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