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18节作者:
我小红 听了魏老太爷的一番话,胡雪岩并没有灰心,相反却更加胸有成竹地大声说道:“老前辈,恕我直言。如今战事紧急(此时正是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朝廷急等着浙米进京,为此已经撤了几个官了,此次如若再误期,朝廷追究下来,我们难脱罪责,我想漕帮也难辞其咎吧!为漕帮弟兄想想,若误在河运,追究下来,全帮兄弟休戚相关,很有可能被打上通匪的罪名,前辈安忍如此?”江湖中人办事,很重情、义二字。胡雪岩巧妙地以“义”相激,正好击中要害,使得魏老太爷不得不仔细思量。
日期:2010-04-05 20:22:03
胡雪岩又详尽地给魏老太爷分析了利害之处,魏老太爷终于心中默许,遂叫人将尤五找了回来。只见尤五其人,约莫四十来岁,生得矮小而沉静,但浑身肌肉饱满黝黑,两只眼睛暗含神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厉害的角色。魏老太爷将他引见给胡雪岩和张、李两位老板。因为有了魏老太爷的介绍,尤五对他们也是非常客气,称胡雪岩为“胡先生”。
此时的魏老太爷对胡雪岩心中已是很是佩服,便对尤五说:“胡先生可以说是‘祖师爷’那里来的人,一副侠义心肠,以后你就称他为‘爷叔’吧。”(胡雪岩从杭州来,而漕帮的创始人也是来自于杭州,所以说胡先生从“祖师爷”那里来)尤五立即改口,叫道“爷叔”。
“爷叔”是漕帮中人对帮外至交的敬称,漕帮上下都非常尊敬,这还真叫胡雪岩有点受宠若惊,虽然他极力推辞,但魏老太爷向来说一不二,尤五更是一口一个“爷叔”地叫着,其余的人也就齐跟着这样称呼他了。
日期:2010-04-05 20:23:03
当晚,胡雪岩将尤五请到自己的住处,商谈买米一事,见尤五面露犹豫之色,只是迫于魏老太爷的面子不好讲,所以口头上答应了,心里面却是十二分的不愿意。见此情景,胡雪岩并没有强人所难,买了米就走。他诚恳地问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并请尤五直说,否则他就不买这批米了。尤五见他如此直爽,也就没有什么好顾虑了,就把自己心中的隐忧全盘托出。原来自从官粮漕运改海运之后,漕帮处境一直很艰难,目前正是缺银少钱的时候。他们急需将这十几万石粮食变现,如今垫付给了海运局,虽有些差额可赚,但将来收回的仍旧是米,所以尤五很为难。胡雪岩了解了这一情况后,马上找到钱庄老板张胖子商量,看钱庄能不能等漕帮把退还的米卖掉后再收回现在支付的银两,而不是一退米就急于收回。张胖子对胡雪岩非常信任,言听计从的,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日期:2010-04-05 20:42:47
尤五的难处解决了,他自然非常高兴,同时也极为欣赏胡雪岩的义气,觉得他不像其他商人那样势利。于是买米的事很快就办妥了。
这样,胡雪岩这一次不仅买到了米,还买到了与尤五的“情义”。自此以后,尤五对胡雪岩是“惟命是从”,只要是胡雪岩的货,漕帮绝对是优先运输。所以胡雪岩的货运向来是畅通无阻、往来迅速。不仅如此,尤五还把他在漕帮了解到的商业信息,及时向胡雪岩报告,使得胡雪岩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很多商业情报,在商业活动中抢占了先机。
日期:2010-04-05 20:46:11
而另一方面,王有龄在胡雪岩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调动漕米的公事。一下子在浙江官场获得了能员的称誉,很快就得到了署理湖州府的美缺,担任湖州知府——胡雪岩的这座靠山从此是越发稳固了。
胡雪岩结交漕帮之后发生了一件事,而这件事使得他与漕帮的关系更加巩固了。
日期:2010-04-05 20:56:06
这一次,胡雪岩要押运洋枪,从上海到浙江。(这时候的胡雪岩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开始插手暴利的军火买卖)但是胡雪岩却遇到了事关旧朋新知以后的出路,以及彼此间以后关系处理的麻烦。
本来,在上海购买的这批洋枪,需要松江漕帮协助运到浙江地面。可是胡雪岩人到松江,却发现这件事麻烦极大。漕帮的魏老爷子的老朋友俞武成,已经和太平军方面的赖汉英接上关系,一切布置停当,只等这批军火从海上起运,一入内河,就动手截留。漕帮的魏老爷子也答应到时对俞武成的行动有所照应。
日期:2010-04-05 20:59:14
胡雪岩一来拜访漕帮的朋友,才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情势十分尴尬。胡雪岩见此光景,颇为不安,心里也在打算:如果俞武成不是魏老爷子的“同参弟兄”,事情就好办。若是这批军火,不是落到太平军手里,事情也好办。此刻既是投鼠忌器,又不能轻易松手,搞成了软硬都难着力、软硬都着不了地的局面,连他都觉得一时难有好的计谋。
日期:2010-04-05 21:07:54
漕帮的魏老爷子顾着胡雪岩的情面,决定断了与俞武成的交情,帮助胡雪岩渡过这一难关,阻止俞武成动手。事情到了这种毁约反目的关口,虽说确实是事出无奈,却也无可挽回了。胡雪岩却“灵光一闪”,要把这一切下去就会拦腰截断的老交情摆平了,抚圆了,继续维系下去,彼此谁也不伤和气——既不能让自己这边的军火货物受损;也不能让魏老太爷失信于俞武成;还不能让俞武成对自己和魏老太爷不满。
胡雪岩的如意妙计,便是搬出俞武成九十岁的老娘俞三婆婆,让她硬压俞武成撒手让步,不干这桩买卖了。这也是无奈中的一招,若能说动三婆婆出面干预,俞武成就不敢不依。这么一做,也就不至于使魏老太爷爷为难,自己的货物也就得以保全。
日期:2010-04-05 21:08:58
然而,那俞三婆婆却是个厉害角色。她在胡雪岩面前装聋作哑,并不想帮胡雪岩这个忙。因为如此,胡雪岩越发不敢大意,要言不烦地叙明来意,一方面表示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开脱了魏老太爷的窘境,一方面又表示不愿请官府派兵护运,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的义气。这番话真如俗语所说的,是“绵里针”,表面极软,骨子里却是大有讲究。
日期:2010-04-05 21:23:43
俞三婆婆到底老于江湖,熟悉世面,听胡雪岩说到“不愿请官府派兵护运”这句话,暗地里实为吃惊。话里等于指责俞武成抢劫军械,这是比强盗还重的罪名,认起真来,灭门有余。面对如此利害关系,俞三婆婆装出气得不得了的样子,回头拄一拄拐杖,厉声吩咐下人赶快多派人把那糊涂的俞武成找回来。不管她是真的动气,还是有意做作,来客都大感不安,胡雪岩急忙相劝,说这件事怪不得俞大哥!他们也是道听途说,事情还不知道真假,俞大哥不至于敌友不分。他们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仰仗俞大哥的威名,保一保平安。听得这一说,俞三婆婆的脸色和缓了,说此事我儿武成理当效劳。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俞武成客居异地,手下的兄弟都不在,虽然出头来主持,无非因人或事。上山容易下山难,看来不是凭一句话就可以罢手的。
日期:2010-04-05 21:27:49
事情相当麻烦,俞武成为本帮兄弟的生计考虑,急于谋个出路,以致身不由己,受到几方挟制,势若骑虎。胡雪岩明白,萝卜只有吃一节剥一节的,好在最难的一节——和俞武成拉近关系——已经安然走过,已经不用担心骑虎的人策虎来追了。胡雪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骑虎的人安然地下了虎背。胡雪岩很快和俞武成及其他谋划劫持军械的江湖头目达成了协议。由胡雪岩报请官府,发给这批人三月粮饷,保证不诱降(不先降后杀),事成后编队移地驻防。胡雪岩还自己先拿出一万银子来补润。俞武成这样一批人既然生路有了,谁又何苦硬往死路上走呢?
这样一来,胡雪岩便做到了三全,自己这方、漕帮的魏老爷子、俞武成一方,三方各得其所,并且在无形中加固了自己与漕帮的关系。(漕帮的人一定觉得这位“爷叔”很够意思)胡雪岩也与俞武成一方化敌为友,从此在江湖中多了一个重要的朋友,无形中为自己的生意增加了一块有分量的砝码。
日期:2010-04-05 21:38:41
义利相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