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女人一个清朝(叁),盛世曙光与孝庄太后》
第23节

作者: 东莞郭菁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或者,现代治史的专家对于弘光朝君臣的鼠目寸光,很不好理解:弘光朝为什么要选择与强虏满清讲和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时候的满清是一头嗜血的饿狼吗?如果他们选择跟李自成的大顺军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结局是不是要好很多呢?

  关于这个问题,假若朱由崧与李自成有放低成见,走到一起来的可能,那自然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只可惜在弘光朝这方面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伦理道德障碍。其实,朱由崧的立国,是以继承堂哥崇祯帝的遗志为号召力的。李自成不仅逼死了崇祯帝,污辱了崇祯帝的亡灵,还把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杀了,煮成一锅美味的“福禄宴”吃了。这样的国仇家恨堆聚在一处,就不是一个恨字可以了得的。这时,谁要胆敢在弘光朝的朝廷上,提起跟李自成言和的话题,那才真正是乱臣贼子,人人得以摧烧之呢。其次,像李自成那一类的枭雄人物,天生便是一只独行的独眼狼。他杀罗汝才、赶跑张献忠;最后,被阿济格追到屁滚尿流。可是,一旦李自成把这口气喘过来了,他所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南京城中的朱由崧干掉,取而代之。板荡之余,李自成仍执意于诛夷名族,刻忍好杀;双方之合作基础,根本无从谈起!

  日期:2012-06-28 20:24:49
  因此,弘光朝的上层人物,诸如马士英、史可法、刘宗周等人,最初在“联虏平寇”这个政策点上便采取了步调一致的拥护态度。
  关于“联虏平寇”的对策,弘光朝所采取的一个主要步骤,就是于1644年7月21日,向北京派出了由右佥都御史左懋第、原都督同知陈洪范、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三人组成的“北上议和使团”。这个议和使团的实际成效很小。多尔衮只不过与“酬虏通好”的弘光朝议和团,虚与委蛇了数月的时间。至1644 年12月,大清朝对大顺军的战局已占压倒性的优势,摄政王多尔衮对弘光朝图穷匕见,便将正使左懋第、副使马绍愉扣押于北京,只把内奸陈洪范放回了南京。至此,南北和议彻底破裂,大清王朝对于弘光朝的司马昭之心,可谓是路人皆知了。

  日期:2012-06-28 20:25:09
  事实上,当时,弘光朝虽然提出了“联虏平寇”的军事对策。可是,作为弘光朝的最高军事长官史可法,他所面对的弘光朝军队却是军纪涣散、畏敌如鼠的一种严峻状态。因此,现实中的史可法对于大清、大顺两个强敌,一个也惹不起。他所急于做的一件紧要事情,便是抓紧时间对于弘光朝的战斗部队,进行固本培原、恢复士气的整顿工作。为此,史可法念念不忘的提醒属下:“一旦寇为清并,必以全力南侵。”“东南宗社安危,决于此日。”

  这是一份十分清晰的危机感。
  日期:2012-06-28 20:26:19
  史可法刚到淮北时,淮上诸将为了争夺地盘,正处于一种相互大打出手的混乱状态。
  史可法到淮北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说服飞扬跋扈的高杰以大局为重。当时,高杰想率领他那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队伍进入扬州,扬州巡抚黄家瑞坚决不让,仍率民团登城抗拒,双方的对峙已经一个多月了。史可法心急火燎地来到扬州城下之后,立即只身跑进了高杰的亲兵大营,骂高杰瞎胡闹,命令他立即退兵。高杰一开始并不肯把这白面书生的督师放在眼里。他说不过史可法,可是他手里有兵。面对新督师史可法喋喋不休的说法教育,高杰腻烦了,便派亲兵把史可法软禁在福缘庵之中了。高杰开始变得心定神笃了。他知道史可法是做大事的人。淮北除了调解他高杰的军民纠纷,另外还有许多火烧眉毛的紧急公务等着史可法来拍板。高杰只是每天例行公事般的来到福缘庵中,嬉皮笑脸地问史可法:督师大人,您就把扬州给了我驻军吧?几天过去,一筹莫展的史可法嘴角却虚火攻心地燎起了几个大水泡。

  坊间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史可法的伟大人格,首先感动了在暗中注视的高妻邢氏,邢氏明晓大义,常劝高杰。高杰是一个怕老婆的汉子,经不住邢氏在枕头边的软磨硬缠,高杰迅速转化成为了一个深明大义的英雄汉。
  可是,史可法亲近的幕僚,私底下却颇以为忧。
  当时,史可法为了尽早地结束扬州城下的混乱状态,使高杰立即回到防区;他还是在高杰的无理取闹面前,做出了重大的让步。首先,史可法把扬州附近的瓜州划拨给了高杰使用,这也是一块富得流油的肥美之地;其次,暗中塞给了高杰一笔钱,作为劳师动众的慰问金。高杰对此十分满意。不过,淮上百姓对于史可法的这种和稀泥的做法,却略微有点失望。

  日期:2012-07-02 18:49:33
  实际上,史可法的这种无功封赏淮北四将的做法,并没有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也没有使史可法真正地把淮北四将收为已用;相反,更助长了淮北四将的骄横之习气。
  这些拥兵自雄的将领们远远地张望到了史可法的身影,便乐得眉开眼笑的,好像遇上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土财主,他们整天变着法子向史可法要粮要钱。如果史可法不肯,他们就会愁眉苦脸地吓唬史可法:部队的饮食,又有几天没有闻到荤腥味了。如果中央财政不能尽可能多地下拨一些款项,使淮上流血流汗的将士们过上一种较好的生活,军事上恐怕有崩溃的危险。

  日期:2012-07-02 18:49:54
  史可法很无奈。
  史可法也跟崇祯朝被牺牲掉的督师杨嗣昌等人的处境相仿,手头上没有掌握一支缓急时可以用得上的子弟兵。军事上的布置,他只得仰仗鸠群鸦属、人物委蕤的淮上四将。
  南北必有一战。军事上的能否及时到位,自然比救火还更紧急。前面大家已经了解到,史可法是一个能臣,但他不是那种志大宇宙、勇迈终古的军事天才,他根本无法在大约半年的时间内,为弘光朝另外训练了一支、多达十数万的能守敢战的新军。因此,为了尽快构建起弘光朝的军事防线,史可法只得跟淮上的军阀们妥协。
  淮上四将一天到晚跟着史可法催粮催饷,史可法自己没有开银行,只好腆着脸皮,再向中央财政讨要。他学着淮北军阀们的口气,向弘光帝大叹苦经:现在淮北的军事防御体系之所以仍然未完全到位,粮饷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英明的君主不能迅速地筹集到更多的粮饷,淮上的将领们便会更加地消极怠工,到时候,不要讲推进到黄河防线,实际上恐怕长江防线能否守得住也是一个大问题。

  日期:2012-07-02 18:50:30
  马士英对于史可法的办事效率颇有微词。
  但是,马士英却不敢在公开场合流露出来。因为淮北军事的这一副烂摊子,他是一个始肇者。
  实际上,南京的政治,清浊两派虽然内斗得乌烟瘴气。可是,马士英有一个基本原则却始终是清醒的:高层再乱,也不能缺了江北的军饷。后来,有一个统计报告:江北四镇,中央财政最初核准的一年军费开支为240万两现银,可是,弘光朝为了答谢四将的拥立之功,在南京小朝廷成立的头4个月,就划拨了360万两的军费。如此之皇恩,真可谓如山势之嵯峨巍然,如大海之乘风扬波矣。因此,中央政府三番五次地接到史可法的追饷报告,朱由崧曾经十分不满的跟马士英发牢骚讲:“东南饷额不满五百万,江北已给三百六十万,岂能以有限之财供无已之求?”有关这一点,实际上,顾诚先生比包括学者刘约瑟、美国学者魏斐德、克劳福德等人在内的,所有现代史学均看得更真切。顾诚先生说:“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朝廷就人力、物力而言,对清方、大顺政权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控制着半壁江山,淮河以南是当时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而且受战乱破坏最小。”

  这样,弘光朝的现实定位大约应该是一个,怀中揣着大把现钞的军事弱国。难怪瘦到脸上无肉的多尔衮、一只独眼发出凶光的李自成,均对养得白白胖胖的朱由崧垂涎欲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