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情往事:西北以西》
第23节

作者: 空谷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年之中难得休息这么半个月的时间,矿上的人们自然都要好好犒劳自己,一方面作为劳累了一年的身体消耗的补偿,另一方面,隐隐也有庆幸的意思,一年里钻那黑山洞,能够平平安安地听到鞭炮放响,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所以每到过年时分,生活在煤矿的人们也特别看得开,不管钱多钱少,买东西花起钱来那叫一个爽快,就好像这些钞票不是自己一个汗珠摔八瓣挣来的一样。只可怜了那些牛、羊、猪等动物们,矿工过年,它们过关。幸运的还能在圈里享受干草,遭了殃的,就变成了酒桌上的美味和杂物间的冻肉。

  要说煤矿里的人能吃肉那在这一带是出了名的,过年时节两家人买一头杀好了的猪是常有的事。兵团煤矿的猪肉由下面各连队供应,连带着米、面、油和粉条、白菜、土豆皮芽子什么的,按每家每户凭票领取,一个个肩挑膀扛往家里搬的同时,嘴上还埋怨着今年又少分了什么,神态中却掩饰不住作为兵团职工的自豪。
  其他两个煤矿的人们除了羡慕兵团人的配给制外,却也没有闲着年货的准备。到了汉族同志最大的节日,公社煤矿自然不会没有表示,与维吾尔族们过库尔班和肉孜节一样,放翻了两头大黄牛,以示一视同仁。民族同志一家五公斤牛肉,而要过年的汉族同志们每家都分到了十公斤左右的牛肉,足够装满了一大水桶,连段祺那些刚来煤矿不久的临时工也不例外。

  一次吃不完的肉类,随手就挂在杂物间里,不用多久就冻得硬梆梆地,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冷库,保证了食物的易贮存和不变质。讲究一点儿的人家,会将买来的肉用各种佐料做成卤水,将牛肉放进去慢火熬炖做成卤肉,割了猪肉又分到内脏的,就辛苦一些,在冰冷的河水里细细洗了猪肠,用来灌做香肠,不过在小河里洗这些可得要背着当地的少数民族,如果给他们看见了,责骂也是少不了的,严重的还会动起手来。习俗不同,汉族人家也学会了尽量不要剌激那些信伊斯兰教的人,自个儿悄悄拾掇了吃在肚里才是真章。卤肉和香肠做好后,家里有客人时取来一切就是现成的凉菜。煤矿是众所周知的缺蔬菜,拿得出手的除了土豆、萝卜就是白菜,这些都已在入冬前储存在了菜窖里,整个冬季的维生素就全靠这些来补充了。

  段祺到煤矿来还没干到两个月就赶上过年放假,挣到手的钱刚好够买两个月的口粮,自然哪里都去不了,住在一间别人废弃了的小屋里,同屋的还有一个叫做邓亚荣的河北小伙,俩人谁都不怎么会做饭,饥一顿饱一顿的挨着日子。
  矿里分了牛肉后,段祺胡乱地就着萝卜炖了一大锅。总算脑袋机灵,余下的除了埋在门前的雪堆里外,又拎了一大块到李忠家,说是一个人吃不完,送来给老李哥。罗宁接了过去要留他吃饭,客气了几句也就坐了下来,却与李小勇打得火热,讲一些听来的奇闻怪事,其中当然夸大的成份居多,却已把李小勇听得睁圆了两只眼睛。
  罗宁一边听着段祺不着边际的瞎谝,一边就将他送来的牛肉洗净晾去水份,和着自家分的那份牛肉一起下了锅,她是准备囟来做凉菜用的。
  李忠挑了担水进门,放下桶后便要操起笤帚扫地,罗宁连忙喊住了他:“要做饭了,别弄得一屋子灰,你陪着小段说话吧,吃完饭再扫。”李忠便去和段祺坐了,两人聊着说等过完年后,向矿里要求新起个工作面的事情,李小勇在旁边听了会儿觉得没味,自己进去拿了本书来翻看着。
  罗宁将炖着牛肉的铝锅移到铁皮炉子上慢慢熬着,这边灶上就将水烧开了蒸馒头,正切着辣椒准备炒牛肉的当儿,听得门开声,刘芳手里端了盘饺子走了进来:“嫂子,家里包了饺子,送点过来给你尝尝。”
  罗宁见刘芳来了便招呼说:“我正准备吃过饭后去找你呢,杨师傅来过了,我和你说的那事儿准成呢。”
  刘芳听了很是高兴:“那就好啦,我就是来打听打听,看看情况。”

  一边李忠笑着说:“看你,来、就来了嘛,还带饺、饺子干、干啥?”刘芳笑着说:“想起来就包了点吃呗,又不象你们河南人,非要到大年三十才吃。”看着段祺坐在那儿:“哟,有客人啊?”
  罗宁接口道:“那是和我家老李一起干活的,你叫他小段好啦。”又对段祺说:“她是你刘芳姐。”其实刘芳的风数要小过段祺,不过那时当地的规矩凡已结过婚的妇女都被称为姐,倒是是因为岁数的关系。
  段祺瞧着刘芳的眼睛有些发亮,亲亲热热地叫了声:“刘芳姐。”刘芳笑了笑却没有应声,转过脸来对罗宁说:“我回去啦嫂子,饺子还煮在锅里呢。”
  罗宁笑道:“看你这个急性子,快回去吧,等吃完饭我过去找你。”
  “好呢,走了啊。”话音未落刘芳拉开门走了。
  段祺红着脸在那儿说不出话来,一直到吃完饭回到自己的小屋,都有些恍恍然神不守舍。

  日期:2008-11-20 20:33:10
  过年是小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不用干活,有新衣服新鞋穿,当然还有很多好吃的在等着他们,不过最开心的还是初一这一天,因为这一天可以到各家去拜年。
  公社煤矿拜年的习俗跟其他地方一样。只是由于矿里汉族人不多,就那么几十家,平时大家走动的少,也趁过年的机会大家坐坐,喝喝酒,即便平时有些红脸热耳的事,借过年酒桌上喜庆的气氛化解化解,哈哈一笑丢到脑后。
  煤矿的小孩子们对于望了一年的初一更是超乎寻常的活跃,懒觉在这一天是绝对不睡的,因为早就跟伙伴们约好了去每家拜年。所以初一这天各家都是早早起床,等着人家来拜年,其中倒有一大半是为了这些小孩子们。有些守岁的人家也许刚刚合眼,就会听到门外一阵敲门声,然后是齐齐的童声:“叔叔、阿姨,拜年啦。”然后直接推门,像进自己的家一样。进门后主人会抓一把糖、瓜籽塞给每个小孩,大家都撑开了口袋接着,等每个都有了后就立刻转身直奔下一家,不管认不认识,平时关系好坏,只要是汉族人家均不遗漏。有些维族、哈萨克的小孩子们也瞧出了门道,初一这天也学着拉帮结伙地走家串户,也都不会空手而归,捞些糖啊饼干啊瓜籽吃。

  今年过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也是后来在说笑中被大家知道的。那段祺和邓亚荣初一早上仍在酣睡,就听门外传来小屁孩儿们的拜年声,叫了几声后见没人应,就推开了他们随意挂着的门径直走了进来,这两个家伙自己的肚子都混不饱,还要四处打秋风,哪里还会准备糖果之类过年物是?邓亚荣觉得不好意思,将头缩进了被窝里不吭声,还是段祺反应得快,情急之中拍拍被窝中的邓亚荣,对小孩子们说:“过年好过年好,不过你们阿姨还没有起床,过一会儿再来吧。”小孩子们便信了退出屋子,继续去走下一家。这俩人急忙起床,草草擦了把脸便赶紧溜出门去,加入了拜年的行列当中,要知道后面还有好几拨的拜年童子军呢。俩人这事以后常被人拿来取笑,当然这种行为也被矿工们鄙视了许久,怎么能够在大过年的欺骗小孩子呢?

  与小孩子们各家讨糖吃不同,矿工们的拜年活动就显得有内涵和世俗多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