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国学改变你的人生》
第14节作者:
羚翘解毒丸
其次的一点,解决棘手问题的办法是需要多角度思维能力的,所以日常要多一点好奇心,多一点学习的习惯,多接触不同类型的知识,遇事多问一点儿为什么。这些习惯的养成比较难,但一旦 养成其实并不花费多少时间,能力和知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大量的积累起来,到派用场的时候自然会运用自如。‘黄泉认母’颇有脑筋急转弯的机智,大有奥数的解题思路,这是需要一些日常有意无意的训练的。总之,只要注意日常积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是超乎想象的。
最后一点,觉着怀才不遇的人要多向颖考叔学一学,学人家的沉着冷静和审时度势。首先,人家想的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但并没有牛皮哄哄的、也并没有搞文人的孤芳自赏、假清高那一套。其次,人家稳扎稳打,先探探领导的口风,再献计献策,尽量不去做惹人嫌、讨人厌的事儿。在职场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做的,大可以先做皆大欢喜的事儿,除非特别重要,否则惹人嫌的事儿可以往后放放。
日期:2013-02-03 23:23:22
第四篇《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7------关于什么是‘忠’,关于如何做好下属
抨击儒家的人最核心的抨击点之一就是‘忠孝’,认为儒家的‘忠孝’是愚忠、愚孝。其实这个观点大错特错,完全是不会读典籍的人被统治阶级忽悠后的理解!
就着这个故事,正好讲讲什么是儒家的‘忠’。
‘忠’,在儒家体系里面、在孔子的观点里面就是‘尽忠职守’,也就是‘尽职尽责’,这一点《左传》里面是有无数的例证的,(《左传》里面的君子评论都是孔子所认可的评论)
尽忠职守,就是说要做对得起你这个职位的事儿,而不仅仅是对得起国君。在其位谋其政,讲的也是忠的范畴。君主的意志如果是正确的,就执行,如果是有问题的,为了尽忠你需要无数次的劝谏、而且是有理有据的劝谏,如果劝谏无效,你可以弃官而走,你可以推翻没有国君之德的人拥立新君,这些做法都在《左传》里面出现过,都是被孔孟这些儒家核心人物所认同的。
我们看看郑庄公的几个臣子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尽忠职守,对比一下我们自己的职场表现,也可以知道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忠于职守。
在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中,多个大臣登场,每一个说的话都不多,但都很经典,而且进退有度。
第一个是祭仲。
他说:“凡属国都,城墙周围的长度超过三百丈,就给国家带来祸害。先王制定的制度:大的地方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这个地方的城墙不合制度,这不是该有的,您会忍受不了。”
----------祭仲的劝谏和李斯的套路类似,用墨子是三表法来分析就是第一步找历史经验。祭仲引经据典,类似于现代援引法律条文、地方法规、或者是企业内部规定,他并不评价郑庄公的对错,只是陈述历史、描述现在的现状,然后提醒郑庄公事情不做处置恐怕会有 后患。 我说祭仲够‘忠‘,是因为很明显他对典籍非常熟悉,出来事情之后他迅速采取讲述典籍的方式给君主做提醒,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能够很清楚的说明白城墙长宽的准确数据,说明此人在日常典籍上下了很多的功夫,花费了极多的时间和精力,他清楚的典籍绝对不会只有这一条,恐怕是所有的典籍都烂熟于胸,所以才能轻松引用拿来做论据。(而读典籍这类事情平时是没什么好处的,不会多赚银子,也没有上司逼着你去下功夫,完全是受自己职业的忠诚和责任心驱使才去做这些有点枯燥乏味的基础事宜)------------反观很多职场达人,对自己企业的政策和方向颇多抱怨,但根本原因只是着眼于自身利益,从来没有从企业的大环境来考虑这个政策是否合理。抱怨的问题都不在点子上,不被采纳就觉着受了委屈、觉着怀才不遇。其实没有2、3年的扎实做事情的积淀,即使最聪明的人也无法弄明白自己企业的核心流程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这些核心流程是如何让本企业运作的。这些事情都没弄明白,那里有资格去评价企业一个新政策的好坏呢?你根本就看不明白里面的弯弯绕绕。任何事情的评价,你必须既看到坏处也看到好处,两相对比,各种因素都要考虑到,每个因素按照重要程度赋予权值,综合得分才是真正中肯的评价。
接下来,就算你拿得出有说服力的论据,你也需要耐心和老大沟通,而且未必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你必须有这个心理准备,并且欣然接受,而且不能影响你下一次依然积极进言。因为老大的位置比你高,他面临的问题比你多,他需要通盘考虑问题,而不是只考虑你管的这一摊儿活。我们看看祭仲接下来是如何做的。
“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哪里能避免祸害呢?”
“祭仲回答说:“姜氏怎么会得到满足?不如及早作安排,不要让她滋生事端,一旦蔓延就难得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
庄公说:“多作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台。您暂且等着吧!”
分析一下这一问一答是非常有意思的: 忠心耿耿的祭仲跑过去进言 ,庄公首先跟他和稀泥,祭仲给他谈国家问题,庄公回答他母子关系问题。(当然庄公有自己的考虑,他正在不动声色的挖坑,给自己争取舆论支持) 但祭仲毫不被郑庄公的稀泥所误导,他接着说自己的观点:错误一定要消灭在萌芽状态,错误一旦发大了,很难控制。 他接着举例子,这一次是一个常识,野草一旦蔓延是很难铲除的(比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巴西龟,都是对我们国家生态的巨大破坏;比如英国的那几只兔子把澳大利亚草原糟蹋的一塌糊涂)。不过这次祭仲的进言深入了一步,因为郑庄公先提及母亲,所以他就直截了当提及弟弟,提及郑庄公对弟弟的宠爱过了底线,将来的局面和野草的蔓延是一个结局,极难根除。
被臣子步步劝谏,郑庄公不能再继续忽悠了,再忽悠就是欺负人了,所以他亮了自己的底牌 ,以非常委婉的方式。君臣都是聪明人,祭仲明白他的意思了,于是谈话打住,再往下说就实在上不了台面了。
这一段谈话其实也是君臣相互试探的过程,祭仲进言是忠于职守,但并不肯直击问题核心,因为他不知道郑庄公心里如何想的?不知道郑庄公打算如何处理?于是他的第一句话很迂回。 郑庄公同样不确定祭仲是装装样子呢?还是真的忠于职守呢?于是他先不忙于表态,先和稀泥,当然稀泥里面也隐含了他的困境(亲情困住了他)。郑庄公把问题挑明了讲,人都点出来了,祭仲当然打蛇随棍上,更进一步直接讲共叔段的问题,这就是明明白白的表忠心了,因为这一句话讲出来,祭仲是绝无可能追随共叔段了。郑庄公得到祭仲明确的表忠心的行动,就委婉的亮底牌,对臣子展示自己的信任,把自己的打算透露给祭仲。---------我一直认为每一个职场人和上司是有相互牵制的关系的,只要你脑子清楚,在你与上司的互动中你并不被动,因为上司的利益获得需要下属的支持,利益要分给下属一部分,否则能干的下属随时可以另寻新上司。 要想脑子清楚,在本职上要下工夫才行,说话技巧其实问题不大,很好掌握。但本职上下的功夫那是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深入学习本职的技能、时刻紧跟企业进度、领导动向走才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