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国学改变你的人生》
第19节作者:
羚翘解毒丸
初入职场的新人,也应该好好琢磨一下,新进入一个企业,哪怕你真的才高八斗,也应该先低调一点,耐心细致的了解你的工作环境,了解你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了解周围同事的特长和底线。别上来就一副只有你一个明白人,其它人都是傻瓜的做派,一顿愣头青的猛砍。老同事干了很多年,现存的问题都心里明镜似的,只不过很多事情需要很高明的办法才能解决,所以人家不动。别一遇到阻力就抱怨职场潜规则,怀才不遇,你那点微末本事真称不上什么才干,差得远呢。人家威风八面的国君上位,权势显赫的主席、总统上位还要先搞关系、摸情况,你一个职场菜鸟,凭什么自以为是?
《左传》:
1、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2、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 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翻译:
三月,隐公和邾仪父在蔑会见,邾仪父就是邾子克。由于邾仪父还没有受周朝正式册封,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他的爵位;称他为“仪父”,是尊重他。隐公代行国政而想要和邾国友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盟会。
鲁惠公的晚年,曾经在黄这个地方打败了宋国。鲁隐公即位,要求和宋人讲和。九月,和宋人在宿地结盟,两国开始友好起来。
解释:
鲁隐公元年,两次搞结盟,一次是和邻国新上任的国君亲自结盟,这是为了巩固原有的睦邻友好关系。另外一次是和春秋的大国之一宋国重新结盟,为原来的战争道个歉啥的,估计会解释说那一场战争是我爹干的,现在我爹没了,我是想和你们搞好关系的,咱们就讲和吧,搞搞贸易,做点互惠互利的事儿,打架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鲁隐公为什么在对外关系上搞和平政策,而不是强硬政策?很好理解,鲁隐公是摄政国君上位,国内的关系不够稳固,名不正则言不顺。他爹扔给他的这个烂摊子,简直是无法搞定。大臣们都知道你只是一个代理国君,必定有一些是不服从管束的。国家内部不够稳,他脑子又没进水,那里敢让外面的国际关系出现问题呢?后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鲁隐公执政期间的国际关系基调都是搞友好结盟,绝对不会采取强硬的国际策略。
推而广之,一个比较好的、比较稳固的家庭结构应该是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而且一般是女主人主内。主内需要做的是打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管理家庭收入、开销和投资,管理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管理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一个国家内部关系不稳,尚且影响外部的拓展(别忘了,实力派的外交是给国内带来利益的,例如郑庄公、例如美国);那么,一个家庭内部问题很多,主外的人很显然也会被牵扯精力,不能好好的搞金钱上的开源。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这个事儿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做那个事儿。所以一个家庭的和睦与蒸蒸日上,不要仅仅依靠男主人的力量,女主人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别的不说,随着现在人手上的余钱越来越多,钱生钱的金额是大于赚钱的金额的,如果说赚钱是男人的事儿,那么财富增值真应该是需要女人仔细研究的课题。
家长里短、财富增值、子女教育、家庭成员的健康什么都搞不定的家庭组合,我认为是很失职的,因为是夫妻双方放弃成长的机会。要搞定这些东西,需要的并不是天赋,而是日复一日的花费一点时间研究、琢磨、尝试,而不是把大把的时间用于泡肥皂剧、打麻将、网上闲逛、打网游和怨天尤人。
日期:2013-02-16 22:40:25
第四篇《左传》—隐公元年8-关于潜规则的合理性
《春秋》: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翻译: 鲁隐公元年12月份,祭伯来鲁国。
解释:
祭伯是周王室主管祭祀的官员,如果是周王室派他来的,会类似前面送丧葬用品的说法“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写成“天王使祭伯来”,春秋里面没提天王字样,说明祭伯是自己来的,不是奉周天子的命令来的。-------这是第一个潜规则,你要会读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祭伯是中央政府的官员,非奉天子的命令到诸侯国来,这是什么意思?就好比美国国务卿没和美国总统协商一致就直接到其它国家出访,搞笑不啦?好比咱们的国家总理没有任何计划性心血来潮就到各省逛一圈,合理不?-----推而广之,身在职场的人,要保持和直接主管沟通,你干什么、进度如何要和直接主管及时沟通,这是职场运作的合理规则,不是巴结领导。
从春秋这句话可以推断出周王室的管理问题很多,送丧葬用品安排得乱七八糟,属下官员想去哪结交诸侯就去哪里,不受管束,这是什么样的 一个朝廷啊?
同理,一个企业为什么不鼓励出问题越级上报?因为,这会让你的直属上司很难堪,而且他的工作无法开展,而你越级上告的那个上司平时工作的开展所仰仗的是你的直属领导,他不会直接和一线小兵打交道,因为这种金字塔形层层负责的管理方式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所以,身在职场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和直属主管沟通,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看不上直接主管,想着绕开他,最后死的多半是你自己。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在左传中有记载,在春秋这种官方语言中没有记载。这是另外的潜规则------给老大留面子。
《左传》:
1、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2、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翻译:
1、夏季四月,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春秋》没有记载,因为这不是奉鲁隐公的命令建造城池。
2、新建南门,《春秋》不加记载,也由于不是出于鲁隐公的命令。
解释:
古代生产力低下 ,修建城池那是很大的事儿,要写入春秋,而且要通报其它诸侯国,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是正式修建城池,其它国家包括周王室都是能得到正式的通告的。
古代修城市的工序复杂,正规的手续大致是这样的,在每年正月例行的祭天、祭祖的时候就要向上天和祖宗报告今年打算在哪里哪里建城(类似于咱们的职场工作计划,职场人每个年底至下个年初大家都要制定计划的吧),这个报告包括了要动用多少人,要花多少钱之类的数据。 然后呢,等到秋末,一般是农民粮食收完,秋天的祭祀结束了,才开始征用民工修城,而且一定要在冬天土地封冻之前结束,如果没修完就下一年同样时段接着修。所以这么大的事儿,即使春秋没写,即使你不通报其它诸侯国,不通报周王室,别人也都知道,同时别人发现官方没有提及,这说明什么?说明鲁隐公对国内的控制力度不强啊!
孔子给学生们讲左传的时候,肯定会教学生如何判断一个国家的局势,这个就是最好的例子,修城这么大的事儿,官方史料没有记载,就是国君政权不稳,如果有扩张的打算,这种国家是可以被攻打的国家之一。而且注意到么,第一条修一个城还是在夏天修的,让农民无法种粮食而修城,错上加错;第二条居然是修国都的南门,卿大夫不管国君的命令自己就修了,卿大夫的势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