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
第13节

作者: 0滚滚长江都是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李靖啊,还真是个人物!居然想到了以朕为饵,诱杀呼延浩!就连朕都没有真么大手笔,啧啧!朕当时问在场的人呼延浩会不会来,结果呢,大部分的人说李靖已经把消息传得到处都是,呼延浩就算听到了也只会以为是个流言,不会当真。有那么三四个人说,呼延浩就算不全信,也会派军队来探探虚实,顺便震慑一下突利。只有小士信说,呼延浩一定会亲自来!”皇帝讲的眉飞色舞,一副“名师出高徒” 的得意表情。

  社尔跟这位皇帝的高足爱将不过是点头之交,只记得罗士信很年轻,而且特别显年轻,一袭白袍清新素雅,宛如三春初绽的梨花。
  皇帝还在继续大摆龙门阵,社尔第一次听当事人讲起那场骇人听闻的乌龙事件:大可汗呼延浩果然亲自前来,只帅五百亲兵铁骑直扑突利可汗大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唐皇帝团团围住,而突利闻讯之后迅速调集五千丁壮前来营救,但是大可汗带来的十万大军很快赶来,即将形成合围之势——他们身后还有李靖,马邑前线二十万唐军倾巢出动,西边的徐茂公、段志玄等也正飞速驰援。总之现场很像一种叫做驴打滚的小吃,李世民就是那个馅料,外面裹了一层又一层。

  “当时情形很是凶险。朕必须马上冲出去,要是等到呼延浩那十万大军形成合围,朕可就插翅难飞!即使当天李靖他们杀了呼延浩,也只是给朕报仇而已。”皇帝擦汗,“朕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真怕就那么死了,朕答应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没做完。”
  当时的社尔正在收服楼兰,等消息传到西域,马邑之围已解,大唐皇帝跟突厥大可汗谁都没能杀的了谁,各自回到腹地重整旗鼓。突利可汗在损失了无数部众和牛羊之后仓皇南迁,进入大唐境内,唐人与突厥人都埋怨他害自己的皇帝或者大可汗以身犯险,很有些里外不是人。之后唐与突厥的关系前所未有的恶劣,双方兵戈相见,大战足足一年有余。李世民几乎把所有的心腹大将都派到前线去了,只留段志玄驻守京畿。尉迟恭和侯君集各自统兵互为犄角负责西北方面——监视西域的布都可汗阿史那社尔,防止其与呼延浩合并或趁两国交兵坐收渔利。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化解危局的,正是罗士信。
  “他对我说,自己带一半的人去攻击呼延浩,这根本就是要拿命给我换一条路,我当然不答应,说咱们一起冲出去。可是….”李世民眼中泪光闪烁,声音有些沙哑:“——他给了朕一耳光!说‘少废话!’,然后就冲过去了!长这么大,除了大哥,还没人打过我呢!”
  日期:2011-05-28 21:53:36
  ==================关键词苦逼和精分====================
  皇帝终于在敌军合围之前逃出生天与李靖大军会合,然后杀回阵中寻找罗诚,可是因为核心人物突围连环反应之下整个战场已经乱成一锅粥,双方主帅精心设计的惊天布局最终演变成一场混乱的肉搏战。这场混战一直杀到金乌西坠暮色四合,三方人马才勉强撕扯开,但是仍有零散的喊杀声传来,与还没死透的伤兵凄惨的哀号混杂一处。残阳映照之下,仿佛天地都是血染的颜色,整个战场恍如阿鼻地狱。

  就在这地狱一般的战场上,李世民横刀立马,茫然四顾,开始感到害怕——至于在害怕什么,却说不上来,只是这种滋味,让他想起了十几年前只带了二十个人跑到突厥腹地,在无边黑夜中策马狂奔的感觉。
  ——心肝被高高抛起,能不能稳稳地落下?
  只知道从那以后,再也见不得大哥上战场,不为其他,只是再也不想尝试这提心吊胆的滋味。一次一次的主动请缨东征西讨,落在他人眼里,只怕是野心勃勃用心险恶吧?可是大哥知道吗?世民只是害怕。每一次的险中求胜死里逃生,我都庆幸来的不是你,战场何其险恶,把最不能失去的大哥放在这么凶险的地方,我怎么敢?
  罗士信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大概是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吧?
  众将围过来,劝皇帝回营,而他们的皇帝还要再等一等。

  血色的晚霞也开始隐没,渐渐蜕变成玫瑰紫。就在不日不夜的朦胧之中,一个白色的身影向着他们疾驰而来,后面紧紧咬着几个黑点,仿佛猎鹰追袭的天鹅。
  黑发在风中猎猎飞舞,白色战袍盛开血染的花朵。
  那一刻,世民仿佛看到大哥穿越了层层密密的岁月向他跑来。
  仍然是连珠七箭,箭无虚发,顺势将人抱到自己马背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引来一片喝彩。只是这一次,怀中的美人更加的虚弱,给了世民一个安心的笑容之后,就在他怀里沉沉睡去。
  大概是因为都累了,也是为了等后面陆续归队的伙伴,大军在回马邑的路上走的很慢。皇帝跟重伤的罗诚共乘一骑,后者一路没有说话,只是靠在他身上,一动不动,似乎伤病不支已经昏睡过去。可是李世民能感觉到抱在腰上的小手悄悄地收紧,又怕被发现似的赶紧松开,又不舍得松开,犹犹豫豫。李世民不禁哑然失笑——这孩子的那点心思,如何瞒得过自己。

  月亮渐渐升高,虽不是满月,也洒落一地银霜。淡淡清辉里,他第一次仔细的观察了这总是一身白衣的少年——原来小士信,也是个可人儿呢!
  也许是因为月色太朦胧,也许是因为厮杀过后太疲倦,也许仅仅是因为晚风有些凉,他不自觉的收紧了抱着罗诚的手。少年似乎有些吃惊,稍稍迟疑了一下,偷偷抬眼看他。李世民对他笑笑,顺手理了理裹在少年身上的斗篷,旋即感到怀里的娇躯陡然一热,整个酥软下来。
  忽然有些心酸,傻孩子呀,这样就满足了?我曾经为了一个人出生入死无数次,他只当没有看见。
  大颗的眼泪落下来,有些咸,有些酸。温热的小手抚上脸颊,替他拭泪:“别哭啊,我没死啊,阿诚不是回来了吗?阿诚会一直陪着你的。”
  李世民心里百味杂陈,还是没有澄清这个美丽的误会,曾几何时,自己只想要一个美梦,却不可得。
  日期:2011-05-28 22:11:53
  ===================二更========================

  皇帝銮驾返回长安的时候,陛下神武无敌的英雄事迹已经再一次传遍天下。不久之后安顿好族人的突利可汗前来朝觐接受朝廷册封,更是将皇帝的声威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时朝野上下欢声雷动谀词如潮,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谏议大夫给这烈火烹油的热闹泼下了一盆冷水。
  当然,皇帝以万乘至尊冒此奇险,言官们照例是要劝谏的,但是在朝野上下一片歌颂的氛围里,最多只是表达一下自己作为忠臣这些天来的担忧与彷徨,“没有你我怎么办”的焦虑,跟皇帝带回的巨大成就两相对比,说是劝谏,实则更像角度新颖的拍马,其肉麻程度不亚于《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功德录》。
  含风殿里的午后闲话还在继续,皇帝讲到这里,很促狭的感慨道这些文人说话真是累人,有时候明明都是冠冕堂皇的好词,实际上已经把你骂了个狗血淋头,有时候呢,满篇都是责怪劝谏,可是读起来又像是在溜须。这些老家伙半老不老的家伙还有那些刚进来的明明不老偏偏装老的家伙,平日里无所事事,就盯着朕,连朕放个屁都要议论半天,真是烦死个人了。

  社儿说那陛下为什么还放任他们?当然还有半句话咽到肚子里,那就是以陛下之神武拒个谏可比隋炀帝容易多了。
  但是刚刚还是一脸痞子像的皇帝立刻认真起来,端坐正色道:“因为朕想做旷世明君流芳千古——所以,朕不学隋炀帝!”
  社尔被这个伟大的理想震了一下,旋即回过神来很配合的做严肃状,起身再拜,表示感佩敬服——但是还没等他起身,就听到皇帝说了后半段。
  “他可真是笨啊!不让人当面骂,人家就不会背后骂?到时候连自己给骂成什么都不知道,哪里还晓得史书怎么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