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腿时,刘信武都心里一紧,他就怕看到师弟浑身一颤。但高洪波还是颤了一下,刘信武一看完了,那人指定站不起来了。
后来这哥三个真就半路去了医院了,一个鼓膜穿孔,一个锁骨断裂,还有一个胯关节严重挫伤,一条腿基本废了。
肖力虎的师父季老先生,是最早一批散打教练,后来许多有名的教练,也都在他门下进修过。老先生很不赞成弟子在比赛中运用喜鹊蹬枝腿。到了猿猴身法的时候,出腿速度跟力度会非常快,抢占先机打阻截腿绝对不是问题,可一但用上了内劲,无论是高、中、低哪一段的腿法,踹上都就把人弄废了。
练武人都讲究腿为支撑,腿废了,功夫也就废了。这是非常残忍的事情。肖力虎的师哥季鸣剑,转环腿用的最绝,打全国散打赛的时候,就用这腿给人把肩膀震脱环了。实战中运用一下步法,自前出手,却能踢人后脑,一下就要命了。肖力虎出事后,季鸣剑也因为工作出国了,后来老爷子再授徒的时候,就不传这腿了。
日期:2012-05-29 10:23:21
如果用拳诀讲,也不过是提膝摘胯几个字,但要说起内劲门道来,就不是一般练习者能摸索到的了。
肖力虎那时代的散打与现在的散打风格还不同,当时还在演变阶段,带有许多传统拳种的特点,说白了就是戴上了拳套、制定了规矩的传统拳法。各门各派,愿意出头的都有发展。并不像现在理解的,有人重视这块,有人重视那块,只能说有很多没有出来的。但就出头露面这些,真是有用的技术,都是会被吸收借鉴的。其实也确实从各派散手中吸收了许多常人容易理解的高效动作,细微运劲的差别,就是各门各派的事情了。
只是后来演变着,就不再从传统武术中吸取养分了,而是改革开放了。散打运动员许多是少年时候就被看重的好苗子,自然也是以散打技术培育起来的,而且散打运动员就擂台巅峰时的年纪也不会太大,因为技术发展更多也是分析国外的竞技技术了。
发展到现在,跟早期的散打就有了本质的不同,随着老一代散打运动员的退役,竞技散打无论从规则上还是技术风格上,都越来越向国际发展了。
因而给人的感觉,除了因为战术需要有了重心置前、置后、防护手位置高低不同等一点小区别外,打击路线跟技术规范却都差不多了。打比赛也就跟下棋似的,规矩一样、技术相仿,就看怎么发挥了。
在肖力虎耍威风那个年代,不同流派的技击特点十分明显。全力的人也都知道肖力虎拳重腿狠。在台下看着,似乎就是拳头压着劲、腿上撑着劲,衔接很及时,但节奏似乎并不快,大多选手都感觉可以以快打慢,以巧取胜,可一旦上了擂台才知道,自己被压制着一点脾气也没有。那一拳打上去,穿着护具都感觉胸闷,被踹上一腿得虚张声势地歇息好久才能缓和过来。
高洪波实际不是个能吃苦的徒弟,天资也很一般,但是他心性狠,下手准,他不是狙击手,但打狙击步枪的成绩却是尖端水平,这都与他的心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别人练出十成,临场能发挥出六成就不错了,而他是练出三成,用时能发挥出八、九成。
在当兵之前,他的功夫在师兄弟中很平常,当兵之后,他反而把练拳当做乐趣,用来应付枯燥的作息了。在部队的三年,是他功力大增的三年。
只是三招就把三人打成重伤,刘信武感觉他早晚会出事。但此时却不方便嘱咐他什么了,他从小就不听自己的。
人群慢慢散场了,凌秀琳也只是唱了一遍。高洪波是很认真地听着凌秀琳唱完的,看那严肃的神情,好比是在万人瞩目的大会上。
躲在暗影里的赵英旗明白,其实在三哥的心中,对生活根本没有方向,虽然他一再说部队枯燥,但他还是十分依恋部队的,他根本不知道离开了部队,自己还能如何生活,留在遥远的南国,也只是一种逃避的方式。但赵英旗又知道,几人中最有可能成大事的,又是这个三哥,因为他一旦选定了某个方向,他就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任何阻碍都拦不住他。
赵英旗一直担心三哥只身在外会有危险,但看到三哥的身手之后,赵英旗放下心来。只要不动枪械,五步之内,没人能拿住三哥。
臂哥冷笑着把赵英旗与孙成杰揪了出来。二人陪着笑脸叫了一声“二姑父”。臂哥有个外号就叫二姑父,打招呼就占人便宜。
“你朋友?引荐一下?”臂哥眨巴着眼睛,却依然是一副深沉的姿态,那口气像是一位艺术鉴赏界的大师。
“别了,今晚就坐火车走了。”
“好功夫!除了你爹,我还没见过有人能蹬出这样一腿。”
高洪波见赵英旗出来了,很不高兴地问,方才去哪里了。赵英旗就趁机引荐了臂哥。
高洪波感谢他出手相助。臂哥道:“哎,其实我是在救他,如果我不打他,让你打了不就惨了?”
高洪波呵呵笑了。“那你不怕他报复你?”
“报复什么啊?哥四个一次让人揍了,他大哥也得考虑考虑谁有这个本事。而且我也告诉他们,这一准是用的通臂拳了。”
高洪波眼角一挑,“你还挺有眼力。”
刘信武谨慎起来,问这有什么关系。臂哥很是自来熟,笑眯眯地道:“老弟,你不了解当地情形,当地打着通臂拳旗号的,是王家一门的叔侄,现在王家在衡州可了不得了,办着厂房、租着厂房、开着温泉度假酒店、还做着外人打听不着的生意。时代不同了,李玉明再能打,也得掂量掂量两下的分量。”
王家跟赵家是有仇的。赵英旗的父亲是一位老中医,特别擅长大方脉与伤寒杂病的治疗。
赵奉南祖籍香河,随着老父亲搬到了衡州。赵英旗的爷爷赵豋福是一位通臂拳高手,只是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忙着大生产了,一直没有显露出来。后来在生产队时,好几个村的孩子都在一起闹腾,难免有个伤胳膊抻腿的,赵豋福在给人正筋正骨的时候,逐渐就显露出了功夫。后来还因为这,赵奉南被队上选送去县里学习,后来成为了赤脚医生。
在生活宽松了些的时候,许多年轻人都聚在赵豋福门下学拳,当时赵豋福教的是通臂拳的几个大式子,还是中重要的式子,劈山、反背、斩手,唯独圈扇没传。只是当时也没说明是什么拳式,只说是强身健体的单操。
但这事却引起了同村王家的不满,当时的王老爷子王进山已经以一手通臂拳立起了字号,二人一攀谈,外来的赵豋福竟然还是王进山的师叔辈分。起先的时候,王进山也确实以师叔礼相待赵增福,但改革开放的时候,武术也开始复兴了,王进山随着气功热开始广收门徒,这时却与赵豋福出现了矛盾,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是王进山不承认这个师叔了。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二人扬言要比武决斗,决斗没有公开进行,有人说被村委会劝解了,也有人说二人是秘密决斗了。但事后,赵豋福却改变了传拳风格,虽然也是辗转游斗的拳法,但却少了些通透沉猛,多了些支撑缓随,并且路线越越来越规矩,拳法宣称是“八卦掌”。再问之前的式子的时候,也只说是风轮劈掌的基础。
而王进山一门,传出来的原传风格,就成了正宗的“通臂(背)拳”,号称“佑神通臂最为高,怎么怎么传英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