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丰臣──德川》
第12节

作者: 李拓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元康就这样规规矩矩在骏河待了几年,在这期间,他的长子——松平信康也出世了。元康的老实很快搏得今川义元的“感动”——放元康回故乡三河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元康听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今川义元放他回三河去,是为了让他整兵协助自己大举进攻尾张国的织田氏!首当其冲的,正是元康的“发小”织田信长!但是为了松平氏的家业,孩童时的那份情谊,又怎么能比得上那群辛苦为自己劳作了十多载的松平三河武士呢?

  就这样,桶狭间合战终于要降临了!
  日期:2013-04-08 20:45:15
  6.“忍”字值千金
  日本明治时期(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初),由于当时德川家康(松平元康)的后代政权——江户幕府在西方枪炮的威胁下懦弱无能的表现,人们便看轻了两百多年前的德川家康。更有甚者,还故意贬低他,将他说得一文不值。后来二战日军战败,整个国家陷入苦境。这时人们突然想起了家康——那种百折不挠的性格。人们开始学习他,在一片废墟的国土上认真耐心地重建自己的家园,在一点一点地积累、一天一天地积累下,迅速崛起,在1970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山冈庄八的史书巨作——《德川家康》,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部书被誉为“日本的《资治通鉴》”,全书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忍!
  忍字拆开来,是“刃”和“心”,可以这样解读——犹如一把刀架在你的头上,你的心没有“忍”下来,那把刀就会降临在你的头上。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正值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个将军名叫贺若敦,此人骁勇善战,却经常口不遮掩,经常抱怨上级的赏罚不公。终于有一天惹恼了北周权贵宇文护,宇文护一纸敕令便赐死了贺若敦。贺若敦临死之前,把他的儿子—— 一代名将贺若弼召到身边来,让他儿子把舌头伸出来。贺若弼眼看父亲即将离开人世,也没想太多便照办了。哪知道贺若敦这时候竟从身后端出一根的锥子,瞬间就将贺若弼扎个满舌满口都是血!

  “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贺若敦说完,从容赴死了。贺若弼这时深刻地体会到父亲的用心良苦——原来他自己,也像父亲那样经常口不遮掩,父亲扎伤他的舌头是为了给他警示!怎奈人总是伤好了便忘了之前的痛,后来的贺若弼,竟也和父亲一样死在“舌头”这个最难“忍”的人体器官上!
  忍字值千金啊!我们以前失去太多太多的东西,还不就是因为逞一时之气而丧失的?我们有没有因为没有“忍”,所以错过一份真挚的感情?有没有因为没有“忍”,失去了一些朋友?有没有因为没有“忍”,在人生事业奋进中,被排斥甚至是失去了很多提升的机会?当然“忍”并不代表就要受欺凌,在“忍”的同时灵活一点,甚至“圆滑”(处事方面)一点,大概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就是古人传授给我们最好的哲理吗?
  日期:2013-04-08 21:28:07
  知识拓展NO.24:德川家康(元康)的母亲於大——於大据说长得挺漂亮的,生理特征最大的特点是耳朵大,德川家康那很大的耳朵就是遗传他母亲的吧。於大在与夫君——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离婚之后,改嫁给尾张国阿久比城城主久松俊胜做正室。后来家康发迹,对生母甚是孝顺,尊她为“传通院”。
  日期:2013-04-08 21:38:23
  知识拓展NO.25: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其人——松平广忠其实挺可怜的,在十岁那年就因父亲松平清康被杀,而当上家督。这十岁小孩手中的松平氏,当时遭受今川氏和织田氏的欺凌,不得已归附了今川氏。他有个贤妻,家康的生母於大,却迫于织田和今川的压力和她离婚,连儿子竹千代当了人家的人质,最后还死得莫名其妙(传说被家臣暗杀,但真相不明)被杀,年仅24岁。广忠死后,松平家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

  日期:2013-04-08 22:38:01

  知识拓展NO.26:百万石大名——百万石大名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先说一下“石高”的概念:石高是用以表示土地生产力的一种制度,是土地预估生产量乘以面积估算而来的,可以用以衡量米的收成、军队的动员数、还有财富的收入等等。1600年,日本爆发了规模相当巨大的“关原合战”。这“关原合战”中有一支“百万石大名”的军队——毛利军。毛利军的家督毛利辉元的领地石高约120万石,再加上“关原合战”中其它小势力参杂起来的石高数,总数约140万石。这时的毛利军,动用的军队数量是——3万。如果除去国内镇守的兵力,除去那额外的40万石,估计100万石能动员的最大兵力大约是3万人。当然这只是个大概,因为各个大名领内的土地、人口有所区别,能动员的兵力也相应的有所区别。石高的多寡不但显示了领主所能动员的兵力,也是财富的象征。如前田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是尾张国荒子城的城主,是个“一万石大名”, 他收入折合成财富为为2000贯(金钱的单位),能动员的兵力是200-300人。还有,在日本战国时代,一石米的重量约30多斤到60斤(因为数据存在争议,只能这样概括),一个士兵一年要吃掉10石或10石以上的米。

  日期:2013-04-09 00:09:46
  【写漏了几个字,见谅,重发一次】 
  你好朋友。怎么说呢,其实日本战国的石,与中国现在“一石(担)一百斤”的概念有所不同,产生这样的疑问也是正常的。其实学者们也无法确定战国一石究竟多重,所以我只能参考资料写出个大概。现在【十斗相当于】100L(中国),也相当于日本180.39L。一斗等于十升;十斗等于一石。按照现在这样的折算方法,日本一石也小于中国一石将近两倍。战国年代则更是模糊了,所以战国一石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有人说三十多斤,有人说四五十斤,五十多斤。【还有补充一下,江户或明治时期的石,也是有所不同的】

  日期:2013-04-09 01:22:06
  知识拓展NO.27:关于战场死亡率的一点小疑问——在日本战国历史中,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战场的死亡率没有那么高。几万人的大战,往往死一两千人已经是大事了。日本战国史上死亡率最大的一场战役是——第四次川中岛合战。这次战争中,双方总共出动大约三万兵力,战后清点战场,死亡士兵的总数加起来大约八千人,死亡率约四分之一。这死亡率不高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想象一下,战场上甲、乙两方对战,甲方压倒乙方,乙方大溃败,这时甲开始追击并屠杀乙的士兵。当然这时乙方的前锋部队第一时间成为被屠杀的对象,但是乙方的后部士兵,难道不会乘机四处逃散吗?甲方的军队拼命追逐并屠杀乙方逃军总数能达到多少人?不过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中国的史书上,就有点意思了。中国历史书,往往在一场战争之后,以数万,数十万的军队阵亡人数记入史案。如《史记》中的名将白起:“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白起伐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等史料,几乎相当于每场战役都把对方所有的军队斩杀殆尽。战争真的有那么大的死亡率吗?当然这只是一点小小疑问罢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