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被称为中华第一奇书,是我国现存古籍中疑信参半、问题最多的一部书。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 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最初的《山海经》是附有地图的。
一般认为《山海经》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是帝禹时代(公元前2200年前)所进行的世界国土资源普查的考察报告,并绘制了世界《山海图》。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山经》在记述时,往往以山为纲,以首山叙起,依次叙山名、水名、道里、民族、风俗、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
《山海经》中描写了许多奇异的生灵,他们都是人和动物的混合体。在埃及最古老壁画上也有许多兽首人身、人首鸟身、人首兽身的画像、雕像,这些形象和《山海经》中的记录十分相似。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的。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等。
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曰:
其事质明有信。考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又言其所当食,如朔言。问朔何以知之,即《山海经》所出也。考宣帝时,击石番石于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秀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窫寙,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
臣秀昧死谨上。
郭璞《注山海经叙》曰:
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尝试论之曰: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于山海经见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浑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然则总其所以乖,鼓之于一响;成其所以变,混之于一象。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故胡人见布而疑黂,越人见罽而骇毳,夫翫所习见而奇所希闻,此人情之常蔽也。今略举可以明之者。阳火出于冰水阴鼠生于炎山,而俗之论者,莫之或怪。及谈山海经所载,而咸怪之,是不怪所可怪而怪所不可怪也,不怪所可怪,则几于无怪矣。怪所不可怪,则未始有可怪也。夫能然所不可,不可所不可然则理无不然矣。
日期:2012-07-17 11:01:12
巫文化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被定为巫书。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地区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汉语大字典》对巫的解释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也是人们对万物有灵崇拜时期的文化的通称,是人类远古的文化。巫文化融汇了天文地理、人文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礼娱乐的总和,它诠释了中国传统的道、哲、理、文,并渗透影响了阴阳学说、庄老思想、屈原诗歌、孔丘仁义。它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华夏民族文学艺术宝库、宗教哲学、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巫师是最早的知识分子。出于职业需要,巫师大多较一般人掌握了更多的文化技能,古代的大部分官方文书工作均由祝宗卜史系列的官员们来承担,这类官员稔熟于各种祭祀仪典、天文历法、史籍谱牒、占卜记录等,这样一些人有意无意中凭借手中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成为记录保留古代文化的中坚力量。
巫师作为鬼神与人之间的中介,在巫术及原始宗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巫”与“工”相通,原意指人的行为举止合乎规范,引申为掌握某种技巧的人。“凡善其事曰工”,古代称医者分上工、中工、下工,喻高、中、低技术之别。
巫师早期,女巫较多,女子属阴,鬼魂属阴。早期巫,多用于祈雨和祭祀之功用,男巫称“觋”。
巫师作法,巫步,又称禹步。
《道藏?洞神八帝元变经?禹步致灵第四》:“禹步者,盖是夏禹所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预测高深,故设黑矩重望,以程其事,或有伏泉,磬石,非眼所及者,必召海若、河宗、山神、地祇,问以决之,然禹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宋世以来,好道者众,求者蜂起,推涣百端。”
最早的医生大多是巫师,最早的医疗手段是巫术仪式,移精变气,疾病可愈,不用针石、药物。
《山海经》中的医学史料、药物知识,对研究祖国早期医药学及其演化尤为重要。
据统计,《山海经》载录的药物数目,动物药76种(其中兽类19种,鸟类27种,鱼龟类30种),植物药54种(其中木本24种,草本30种),矿物药及其他7种,共计137种。与《诗经》不同的是,《山海经》所收载的药物有明确的医疗效能的记述。如《西山经》所载的杜衡,“食之已(抑制)瘿”。《中山经》所载的荣草,“食之已风”。山海经还记载了许多具有预防保健作用的药物,如《中山经》记载的青耕鸟,“可以御疫”。《西山经》记载的水族鲑,“食之无肿疾”。《山海经》还记载说有的药物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如《南山经》所载的祝余“食之不饥”。《西山经》所载的穰木,“食之多力”。此外,《山海经》中还说有些药物具有美容玉肌的作用。如《中山经》所载的荀草,“服之美人色”。《北山经》所载的天婴“可以已座”。从用药理论看,《山海经》所载的药物功效,一般均一药治一病,少数兼治两种疾病。这提醒我们,祖国的中药文化从单味应用到复方配伍,以至后来系统的配伍理论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药物的用法上,《山海经》记载有食、服、饮、佩、席、养、涂、刺、去垢等,比较简单,反映了中医药用药途径的原始风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