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真实的历史》
第18节

作者: 神话新解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几乎所有的成熟宗教,都有其“彼岸世界”。作为藏传佛教大乘佛教的“彼岸世界”就是“香巴拉王国”。香巴拉王国无论是信仰上的存在,还是事实上的存在,或者说无论是神性的香巴拉王国还是世俗的香巴拉王国,其存在都是与“浊国”相对立而言的。
  在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上,无论香巴拉王国的存在具有多大的神秘性,它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继承上,一直是作为“净土”的最高理想被提到的。因而,在藏传佛教的传说、记载和信仰中,其历史便显得格外的隐秘和神奇。
  关于香巴拉的一切只记载在释迦牟尼所写的《时轮恒特罗》中(又称《时轮密法》)。现在的考古及经文发现,证实《时轮密法》在公元10世纪曾出现于印度。而且是从西藏传来的。时轮密教本身具有全球宗教的包容性。所以,时轮密教发源之地可能就是香巴拉的雏形,是世界宗教的发源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香巴拉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公元1775年,六世班禅大师根据佛经写了一部通俗的《香巴拉王国指南》:行者可由印度、中国西藏、蒙古等很多地方出发,都要经过不毛荒地和危险四伏的神秘地区,克服无穷困难险阻。除此之外,还必须得到香巴拉保护神的认同和帮助。要进入香巴拉必须首先修炼自己的精神,使身心得到佛性的变幻,才有可能找到香巴拉王国。到达香巴拉王国后,立刻会看到美丽的公园和城堡所构成的理想国度。香巴拉四周有双重的雪峰环抱,中央是座大宫殿,周围的八个区呈莲花瓣状环绕着宫殿。香巴拉的居民,无比富裕,物质充足,安居乐业。香巴拉王国内平等地容纳各种宗教,各教徒都生活安定,没人犯罪,没有无聊的争斗。居民们从自己的信仰出发,依照最高智慧对待生活,都达到了佛陀(或各宗教之神)的最高境界,达成了互通的境界。

  在印度,很久以前,就已流传着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边,也即在西藏附近的昆仑山脉,有一个圣人居住的神秘王国。有一部印度佛教的典籍是这样记载的:“香格里拉在一个会涌出美酒的湖中央的浮岛上,那儿建有被神圣森林围绕着的王宫,要前去该岛必须乘坐‘金鸟’才行。”
  中甸的仲巴活佛讲过一个故事:康巴地区曾有一个孩子到过香巴拉王国,他看见了车轮大小的莲花,因为走路走累了,他便在那朵硕大的莲花瓣上打了个盹,醒来后却满身清香。他回到家里,他的父母已经过世,围着他的竟是一群老头,他仔细辨认,才看出围着他的那些老头全是孩提时的伙伴。
  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信仰者来说,他们相信香巴拉王国至今仍然存在着,它是作为人间的唯一一块净土而保存着的。那些富有探险精神的西方人却不相信香巴拉仅仅是一个理想王国,他们为找出现实中的香巴拉而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求:1924年—1927年,苏俄人尼古拉?雷里西经过艰苦搜寻,据说他在印藏边境一带遇上了来自香巴拉王国的僧侣,僧侣告诉他,香巴拉王国居住在地下之国,他们有着超人的能力,掌握着某种地下的隧道,这些隧道向世界的四面八方延伸。在香巴拉王国有一个巨大的魔镜,他们将其用来观察人类的生活和行踪,魔镜可以旋转,用于看清不同地方的景象。后雷里西神秘失踪,据说是被香巴拉人接走……

  根据藏经记载的《香巴拉王国指南》,很多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在西藏境外进行了探寻。
  于是,有的香巴拉被发现了:已有考古学者在撒马尔罕东边的帕米尔高原找到香巴拉遗迹,有人称在塔里木盆地找到了香巴拉,也有人称在吐鲁番盆地,还有人称在西伯利亚,有人说通往香巴拉地下王国的通道就在布达拉宫的下面……
  藏传佛教的各派大德高僧们都认为:在冈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个地方,有个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地,那里的首领是金刚手恰那多吉化身——绕登?芒果巴,教主为无量光佛亦称阿弥陀佛。香巴拉共有七代法王,即月贤、天自在、威严、月施、天大自在、众色和天具自在,七代法王均传授“时轮根本经”;他们掌管着960万个城邦组成的幸福王国,这里没有贫穷和困苦,没有疾病和死亡,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没有嫉恨和仇杀……这里花常开,水常清,庄稼总是在等着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是挂在枝头,这里遍地是黄金,满山是宝石,随意捡上一块都很珍贵,当然这里不用钱,因为钱没有用。这里的人用意念支配外界的一切,觉得冷,衣衫就会自动增厚,热了又会自然减薄;想吃什么,美食就会飞到面前,饱了,食品便会自动离去。香巴拉人的寿命以千年来计算,想活多久就可以活多久,只有活腻了,感到长寿之苦,想尝尝死的味道,才会快快活活地死去……

  香巴拉的传说流传于整个西藏地区,直到1933年,这个被称为“地之肚脐”的理想国才因一部乌托邦作品的出版而广为人知。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各种信仰和平共存,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是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荟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其实香格里拉已经成为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了,一种和谐、宁静充斥其间。

  日期:2012-07-17 11:21:08
  海市蜃楼
  目前的科学解释为: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也简称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海市蜃楼。
  蜃景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海市蜃楼是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蜃景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然而,这种解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一是光的折射是离不开原始景物的。如果是光的折射形成了海市蜃楼景观,那么,在景观的前方,就应当有与海市蜃楼所呈现的景观基本一致的真实景观存在。如今所看到的海市蜃楼现象,多数都发生在海上。沿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海市蜃楼景观向前,往往在几十里、上百里的范围内都是大海,没有地方可以找到与海市蜃楼所呈现的景观相一致的真实景观(还没有见到有关于海市蜃楼景观原型所在位置的报道)。

  二是折射后的映像应该是正像还是倒像?如果是倒像,为什么天空中看到的映像却是正像?如果折射后的映像是正像,为什么有些海市蜃楼是倒立的?
  三是被反射的光线是从疏介质进入密介质还是从密介质进入疏介质?也就是说,光线是从天空向下折射的还是从地上向天空折射的?地球上的物体向天空反射光线只能是从下向上,怎么会出现从上向下的反射呢?当然我们可以说光线经过大气N次方折射会出现从上向下的情况,但这只是理论,实际上行不通,若行得通的话,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海市蜃楼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