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石龙现世,其成因四方专家们众说纷纭,或曰海底文化,史前文化;或曰天造地设,自然成就;或曰人工堆砌,鬼斧神工,乃赵王陵寝护驾镇邪之物,其成因确乎难考。然其体形之硕大,神韵之奇特,气势之宏伟,尽观天下之石龙,无出其右者,观瞻古石龙,解读其成因,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和游客们观赏的重点。
2009年4月6日至23日,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英文国际频道《自然与科学》栏目对古石龙《巨龙阵》进行14集连播,通过现代科学视角对古石龙龙址、龙宫、龙首、龙脉、龙池及王陵等背后的玄机进行详细解说,层层揭开邯郸县古石龙的神秘面纱。在对各种说法进行逐一分析推理后,展示给观众种种“谜团”,肯定了石龙群对研究我国古代地质状况和研究龙文化、龙起源,特别是新旧石器前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等,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并为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有关考古学家、地质学家、人文学家经研究后,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海底文明说。在石龙所处的五龙岗及附近周围地区,采集到大量的都乐石岩块,以及海蛎子、贝壳等化石。距此1.5公里的赵王陵附近,也采集到许多古海底藻类、蕨类等植物的化石。由此可以证明,数万年前,邯郸姜窑一带曾是汪洋大海。随着时间推移,地层变迁,沧海桑田,因而推断石龙可能是“海底文明”的产物。其科技含量不亚于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
二、自然化石说。在数万年前,石龙曾是一种巨型的爬行类脊椎动物,形似恐龙,躯体比恐龙大得多,数量较少,活动于太行山东麓一带。跌伏泥沙之中,随自然逐渐变为化石。
三、人为制造说。从龙体的正截面看,结构复杂,衔接机关巧妙,有沟、槽,每节龙骨厚、长、宽大体上一致,龙骨表面还有保护层痕迹。尤其是龙骨、龙节之间,有明显的粘接材料,酷似现在的水泥材料,很坚硬。特别是在大龙的两侧,左右各有两条小龙相伴,小龙的石质与大龙的完全相同,龙骨直径约150厘米。四条小龙与大龙的龙头一致朝东北方向,布成了有规则的“五龙阵型”。但石龙何人所造?布“龙阵”有何用?巨大的龙体伏在黄沙之上,为何万年不下沉?这些谜团很难解释清楚。
四、天人合一说。有关专家对石龙的年代、体型、材质、灵性及其科技含量进行了研究,认为石龙是由天然石料和人为材料合成的,历史久远,乃天人合一所造。有人推测此石龙可能是昆仑神话传说中玄龙大帝(伏羲氏)的化身,在争斗中,龙首被南夷王(可能是蚩尤)所创而受伤。
日期:2012-07-18 12:33:01
关于龙出现的记载
古代正史及野史素有大量群众乃至达官贵人奔走数百十里、竞相围观一种巨型罕见生物的记载,那是一种腥味极重、满身鱼鳞、长着四只脚爪、嘴边有触须、头上有双角或独角、困蜿于地的生物。古代人民常会为这种生物搭棚、浇水以缓解其痛苦,直到它藉滂沱大雨腾飞而去。因为罕见,人们才会“奔走百里,竞往观之”,古代文献不曾出现这种生物张牙舞爪地伤害围观群众的记载,它不但不伤害人,在陆地上甚至连移动也有困难,像只丧家犬似的垂头丧气,当人们一桶桶地往其身上浇水时,它身上的鳞片也会为之开合,甚至能夹住围绕其身的蝇蚁。这与“见之百米外,唯恐避之不及”的鳄鱼大不相同,鳄鱼在古代中国并非罕见,而且在陆地上也凶猛异常,能追赶牛羊。这种被称为坠龙的现象并非为古代独有,在近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
1934年8月8日,营口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十分相似的生物骨骼,而在这生物未死前,当地居民曾经两次见到过它,并为其搭棚浇水。据《营口市志》记载:“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丨警丨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时也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后经营口市水产高级中学教授前往辨认,判定为蛟类,老百姓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当时的《盛京时报》派人采访,前后刊载过五篇报道,并配发照片。中国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等栏目曾就此营口坠龙事件拍摄过专题片《迷团》及《龙影遗骨》。
2004年6月16日这一天,家住辽宁营口81岁高龄的孙正仁老人,带着一件神秘的东西来到了营口市史志办公室。匣盒被打开了,里面呈现出五块不起眼的骨片,然而,它一经披露,便在营口引起巨大轰动。据老人讲,这是龙骨,自己珍藏多年。难道它们真是龙身上的骨头?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龙吗?周从一(营口市史志办主任)说:“经过媒体报道之后,市民对这个问题都很关注。有的见证人给咱们挂电话,给咱们提供情况和咱们联系,提供线索。”
为什么这五块骨片在营口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市民竟会有如此高的热情,难道营口真的有龙降临过?
韩晓东(营口市史志办副主任)说:“因为这龙在世上可以说都是传说中的东西,忽然间出了龙骨了,大伙都觉得非常新奇。所以都想一饱眼福,看一下龙骨到底是什么样。”
营口人对龙的青睐并不是仅仅由这几块骨片而来,实际上他们对龙所保持的特殊热情已经维系了70年。原来早在70年前,营口在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一次“天降巨龙”的传闻。
韩晓东说:“我们单位这几个同志到省档案馆翻阅《盛京时报》的时候,打开这个报纸,看到这条消息时我们首先是惊讶。”
这是1934年营口当地的一家非常有名的报纸《盛京时报》,在版面的中间,可以看到一篇配发照片的报道,题目为《蛟类涸毙》。文中提到“本埠河北苇塘内日前发现龙骨,旋经第六丨警丨察分署,载往河北西海关前陈列供众观览,一时引为奇谈,以其肌肉腐烂,仅遗骨骸,究是龙骨否,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紧接着连续数日,当地报纸又发表了相关的连续报道,当时的营口水产专家判定此物为龙的一种——蛟类。
日期:2012-07-18 12:33:39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味道。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看苇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家跑,据说到家后他一头扎到炕上,从此一病不起。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肖素芹说:“我9岁那年看到的,我在马身上站起来,我爸扶着我,我站着看的。看到龙眼睛半睁不睁,它尾巴回过来蜷着,两爪子在前边,你看两爪子就和龙爪一样一样的。龙离开水不行,干巴。龙都要生蛆的架势。”
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为了使困龙尽快上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搭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然而,20多天以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