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恢复理智的李隆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如此重大的决定。
一直翘首以盼的武惠妃最终收获的是失望,可是他却并不甘心。
武惠妃派遣亲信宦官牛贵儿暗中收买张九龄。牛贵儿的突然造访招致张九龄的一番斥责。张九龄还将此时向李隆基汇报。
赔了一鼻子灰的武惠妃只得选择忍气吞声,从长计议。
虽然太子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张九龄的宰相生涯即将走到尽头,而他命运的终结者就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日期:2013-04-27 10:32:30
李隆基想要任命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可是却遭到宰相张九龄与裴耀卿的反对。
当时沉默不语的李林甫事后找到李隆基,说:“牛仙客具有宰相之才,何止担任尚书。张九龄乃是一介书生,真是不识大体!”
李隆基自然将李林甫视为自己的知音和心腹。
第二天,李隆基再次召集宰相议论牛仙客的职务任免问题。
耿直的张九龄仍旧坚决反对,而且言辞越来越激烈。
李隆基不禁勃然大怒,可是李林甫再次选择了沉默,但是退朝后,李林甫再次添油加醋地对张九龄诋毁一番。
李隆基对张九龄的不满达到了临界点,而且李林甫很快又扔出那根足以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
蔚州刺史王元琰贪污案事发。鉴于事态重大,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联合审理这个案件。
王元琰不是别人正是严挺之前妻的现任丈夫。
没错!严挺之的确与前妻离异了,而且婚姻的解体并没有让两人形同陌路。
不知是旧情难忘还是其他原因,“大爱无疆”的严挺之居然不顾国法暗中设法营救王元琰。
李林甫却在暗中注视着王元琰的一举一动,仿佛一只在树林深处静静等待猎物到来的猎豹。
李隆基召集宰相们讨论王元琰挟私枉法之事。
张九龄此时还不知道局势的严峻程度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所以他仍旧不顾一切地出言为好友王元琰辩解,
这正是李林甫所期待的,因为张九龄正在一步步地走进他布设的陷阱之中。
望着竭力袒护严挺之的张九龄,李隆基不禁想起了前些日子讨论牛仙客任职时发生的种种不愉快的经历。
日期:2013-04-27 10:58:00
我要提拔才华横溢的牛仙客,你坚决反对!
我要废除图谋不轨的太子,你也坚决反对!
我要惩处触犯国法的王元琰,你又坚决反对!
李隆基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那个极为担忧而又极为厌恶的词“结党”。
这一系列事件明白无误地表明张九龄利用职务便利培植亲信,排斥异己,尤其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朝宰相居然与太子纠缠在一起。
李隆基随即罢免了张九龄与裴耀卿宰相职务。忧愤难言的两个人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结果,因为这就是政治!
“一雕挟两兔”的李林甫无疑成为最大的赢家。兼任中书令的李林甫一跃成为“首相”。
首度跻身宰相行列的牛仙客自然对李林甫俯首听命。
张九龄的罢相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属于李林甫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了。这也成为唐帝国由政治清明转为政治黑暗的转折点。
李林甫从此主政达十六年之久。这段时间无疑成为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
虽然经济继续发展,可是社会贫富分化却日益加剧,以至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文化继续昌盛,可是明哲保身和阿谀奉承的实用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潮。
树欲静而风不止。权力是命运的主宰。掌握权力不仅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可以主宰别人的命运。
失去权力的张九龄犹如风浪中随波逐流的浮萍。
第二年初夏时节,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李隆基,牛仙客根本不是当宰相的材料。
否定牛仙客就意味着否定李隆基的用人政策。
愤怒的李隆基竟然为此杀了周子谅。
李林甫趁机说,周子谅不过是张九龄手中的一枚棋子。张九龄才是这起政治事件的主谋。
张九龄被贬出京,改任荆州长史,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张九龄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悲怆走了,而且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惶恐不安的太子李瑛感受到切肤之痛。
虽然冬季的冷酷已经被明媚的阳光一扫而光,可是太子李瑛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因为从此之后,他将独自面对险恶的政治风云。
太子李瑛的厄运很快就来了。
武惠妃以宫中出现盗贼为由征召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身披盔甲入宫缉拿盗贼。
当三人如约进宫后,武惠妃却向李隆基诬陷他们披甲入宫图谋不轨。
李隆基急忙派遣心腹宦官前去查看,果然如武惠妃所言,所以李隆基对武惠妃之言确信不疑。
《新唐书》中的这段记载颇为值得怀疑。与《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同时代的著名史学家的司马光也对此提出异议。
经过上次风波,太子与武惠妃的矛盾已经明朗化和激烈化。太子等人肯定会谨言慎行,绝不会如此轻信武惠妃之言做出身披盔甲入宫这样明显不合时宜而又授人以柄的举动。
尽管如此,武惠妃诬陷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阴谋造反却是事实。
上次,武惠妃诬陷三人对李隆基不满,企图谋害他们母子,而这次武惠妃的诬陷升级了!
武惠妃指控他们三人对李隆基的不满而且还要付诸行动。
李隆基会信吗?
会!皇帝与太子早已不是简单的父子关系,而是被权力异化了,相互猜忌并且相互防范。
怒不可遏的李隆基急忙召集宰相商议如何处理此事,因为太子的废立可是帝国的大事。
狡猾的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微臣不便表态!
李林甫早已从李隆基的愤怒的表情中猜出了他将会如何处置自己的这三个儿子,而他不表态实际上就是推波助澜!
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被废为庶人,不久被赐死。
日期:2013-04-27 11:32:31
《慎子》记载:“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积兔于市,过者不顾。”
一旦名份归属确定,人们在欲望面前不得不止步。
太子宝座突然出现空缺,一轮激烈的争夺也随之展开。
太子李瑛被废后,武惠妃所生的寿王李瑁无疑成为最热门的太子人选,因为他是最得宠的皇妃与最得势的宰相联手推荐的太子人选。
武惠妃原以为太子之位顺理成章地会落在李瑁的身上,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却突然变得不那么自然。
甚至连很多史家对此都很不解,因此历来有着不同的猜测。
虽然李隆基已经不是即位之初那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了,但他毕竟不是一个平庸的人。
他可能因为激愤而暂时丧失理智,可是面对重大问题时仍旧保持着足够的冷静与清醒,因为太子人选不仅关乎政局的稳定,而且关乎帝国的未来。
寿王李瑁自幼因容貌秀丽和温和恭顺得到李隆基的宠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隆基发现李瑁与自己的期望渐行渐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