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黑镜头前传,血色童年,带大家一起回到童年(纪实文学)》
第12节作者:
刘亚楼2012 学生们似乎当老师是空气,依然互相聊着天,课堂里很吵闹,这个老师一看就是个老实的人,自己等待了一会,见学生们还聊,他才开始讲话。
“静一静!我开始点名!听到自己名字的站起来喊到。”
课堂上还是乱作一团,班主任面无表情,开始点名。
这个班主任很睿智,他故意放低自己点名的声音,小孩子都有好奇心,班主任小声念过几个名后,学生们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们想听清楚班主任嘴里到底说的什么,声音也就渐渐小了下来。
萧闪觉得这个班主任挺厉害,只用了一招就让学生们安静了下来。
“张树仁!”“到!”“李标!”“到!”老师一个一个点着名“张静!”“到!”“到!”“到!”
老师一愣,念到张静竟然有三个女生同时站起来回应。
学生们都笑了,老师的应变能力很快,指着一个胖胖的说,你以后就叫大张静,然后指着一个瘦小的说,你叫小张静,最后看着一个中不溜的说,你还是叫张静!
日期:2013-04-26 19:51:51
学生们又一阵笑声,不过那个年代的确是这样,学生的长大都受到文化***影响,普遍没什么文化,当然也就给孩子起不出什么诗情画意的好听名字,男孩就建国,国强之类,女孩就兰、静、燕、芳什么的,总之就是简单实用,导致上学后重名太多,学生们以后熟悉了,要想找张静玩,总不能说:“嘿!张静!你看到张静和张静了吗?”这不是神经病么,所以老师只能给同名学生的名字前面冠以大小区分。
以前还认识一个大哥叫张反修呢,反对修正主义,其实人的名字,最能反映当时那个年代的社会现象。
老师继续念:“李晨。”“到!”“到!”又有2个学生同时站起,这次是一男一女。
老师想都没想说:“男的叫男李晨,女的叫女李晨!”
念来念去,念到了萧闪。
“萧闪!”“到!”萧闪第一时间站起来喊到,老师看着萧闪点了点头,萧闪不知道什么意思,平常老师叫到的同学,他只是抬头看一眼而已,这个老师似乎很喜欢萧闪,大概是因为萧闪的名字与众不同?
“方志斌!”“有!”大斌子的回应与众不同,听到老师喊他名字,他学着西游记里小妖怪回妖怪大王的语气,俏皮的喊了声“有!”
逗的班里的同学哄堂大笑,大斌子从小就喜欢哗众取宠,见大家都笑,他高兴了,乐呵呵的又补一句:“老师!我,您以后就叫我大斌子就成了!我哥们都这么叫我!”
同学们又笑,白脸儿和萧闪无奈的看着他乐。
老师倒很淡定,一摆手:“好,坐下吧!”
老师继续念“白兴平!”
“……”班里一片寂静,无人回应。
老师以为自己念错了,又仔细看了看名单“白兴平!”
还是没人回应,班里的同学们开始面面相觑。
日期:2013-04-26 19:52:21
老师推了推眼镜:“咱们班里没有叫白兴平的吗?”
刚说完,还是大斌子先反应过来,赶紧一推白脸儿:“叫你呢!白脸儿!”
白脸儿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念叨了一声:“我说听着那么耳熟呢!又把自己名忘了!”
白脸儿赶紧站起来,一声懒散的:“到!”
老师感觉奇怪,怎么还能有人不记得自己的名字...
再看班里的女生,又聚焦在了白脸儿的身上,她们第一时间记住了白脸儿的名字。
老师念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只有两个人萧闪最注意,一个叫蒋子龙,喜欢读三国的人大概没人会不喜欢这个银枪银甲的常胜将军,这个同学的名字很好听,长的却奇丑无比,个子很矮,头发稀少,脸上发黑满脸的雀斑。
还一个萧闪特别注意,叫杨旭,坐在靠窗户的位置,这个人膀大身长,虎背熊腰,怎么看都不像是初一孩子的身材,长相非常成熟,要说他20都有人信,他沉默寡言,眼睛一直盯着窗外,给人一种神秘感。
点完名后,老师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写完后双手一插兜,闲庭信步的走下讲台,这种姿势在教师中可算的上特立独行,那时候老师讲课都一板一眼,正正经经,而萧闪他们的班主任却一副吊儿郎当。
日期:2013-04-26 19:52:45
“你们我都认识了,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叫苏子文,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未来三年,你们有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都能找我谈,现在过来几个学生帮我发课本。”
话音刚落,有几个自告奋勇的学生立刻站起来帮老师搬开那些堆积如山的课本,中国学校的特色,总会有些学生主动亲近老师,主动当老师的狗腿子讨好老师,当老师的眼线,积极表现好讨个班干部当当,这类人女生居多,典型的奴性。
萧闪、白脸儿他们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没一会儿,大家都拿到了自己的课本,大斌子从里面抽出一本《生理卫生》,翻来覆去的看,他从小学就听过这门传说中的课程。
白脸儿随便拿起一本书,打开,贴在鼻子上猛吸,他从小就喜欢新书的味道,每次拿到新书都要猛吸几口,白脸儿就跟吸丨毒丨一样,很享受,闭着眼睛,周围的女生看着白脸儿销魂的姿势,又开始呈花痴样了。
当时还流行的三八线男女同学不说话似乎在白脸儿这里不存在,女生们现在肯定都在想日后如何跟白脸儿做朋友。
说到三八线,小时候不懂,只是知道男女同桌在桌子中央画上一道线为界,双方都不能越线,长大后才知道这个名词的由来,原来是当初苏美把朝鲜半岛以三十八度线为中心,把整个朝鲜半岛分割形成两个国家政权,学生时代的三八线由此得名,中国的学校到处彰显政治气氛啊。
日期:2013-04-26 19:53:05
萧闪随便翻了几本书,没什么新意,其实打建国起到现在,从小学到高中大学,学的东西几乎都是红色洗脑,小学初中最为严重,语文、政治、历史,清一色的红色故事,大肆吹嘘某政党的光荣历史,以达到神化的目的,并成功铸造了像董存瑞、邱少云等子虚乌有的神级人物,成为了多少代人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白脸儿最喜欢这些英雄人物,也学习他们,可学习的不是什么忠党爱国,而是不怕死的精神,生亦何哀死亦何惧的拼命三郎精神,全表现在了打架上。
长大后才慢慢了解,八年抗战某党根本就是添乱,从没听说过在抗日战场上他们打过什么像样的战争,打打游击就能抗战胜利?不过内战的时候他们杀那些像张灵甫这样的抗日英雄倒是下了不少功夫,没办法,成王败寇嘛。
说到洗脑教育,咱们国家也只能排第二,第一当然是全世界最神奇的几个国家之一的朝鲜,他们的课本竟然还开了两门洗脑课叫《我们伟大的,大元首金日成将军的童年。》和《我们伟大的,大元首金日成将军的革命史。》而且还是两门毕业必考课,真是令人折服,他们不仅语文,历史这类课能洗脑,竟然连数学都能洗脑,他们小学的算术题,例题:我们伟大的金日成大元首大将军拿着5个苹果,分给了人民军战士3个,请问我们伟大的大元首金日成将军手里还剩几个苹果?(真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