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13节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少,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有道是浓缩之中见精华嘛,可关键是佛、道等宗教读物在汉代压根就得不到官方的重视和认可,毕竟占据着当时统治地位的主流学术流派,唯儒家而已,能称之为经书的,也全都是儒家的经典名著,如《诗经》、《尚书》、《春秋》等等。
总而言之,就当时的学术环境而言,读书人想要学以致用,实现出人头地,封侯拜相,衣锦还乡,光耀门楣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得通经学!
只此一路,别无它途。
日期:2015-04-14 09:30:38
当那些以儒家学术为所长的知识分子进入到大汉政体中后,便开始长期地占据其中,再通过家传经学,累世为官等途径,世袭地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士族,并渐渐地被社会普遍承认。
如弘农的杨氏,就有着“四世清德,海内所瞻”的美誉,还被世人赞为“我汉杨氏,作代栋梁”,到了东汉末年,“以族举德、以位命贤”这个标准更是成了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如荀淑有子八人,被称为“荀氏八龙”;贾彪兄弟三人,人喻“贾氏三虎”。而他们无不出自当地有名的士族大家。
这个利益一致的政治集团形成后,以其崇高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地位,很快完成了对大汉政权体系的高度垄断,而具体的行为突出表现在察举、辟用和选拔国家的初级官吏上。即该集团通过产生在他们当中的“社会名士”来主持最基层的乡里清议,直接操纵和决定着初级官吏的后选人,从而一步步实现全面控制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权之目的。如汝南袁氏便以“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而闻名,更因“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而倍受世人的追捧。
日期:2015-04-14 10:49:02
【反目】
前面啰嗦了一大堆,那么究竟陆康又是出自哪一家名门望族呢?
站不改名,坐不改姓,吴郡陆氏!
提起这一家子,在江东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一个积淀深厚的大世族,它与顾氏、朱氏、张氏等其余三家并称为“吴郡四大姓”,自东汉初年起便活跃在了政治舞台上(代表人物名叫陆闳),而且历经两汉、魏、晋等朝代,直到南朝时亦维系不坠,几百年间数十代人仕宦不绝,堪称“江东第一盛门”。
不过对于孙策而言,这类区域性的世家大族,却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毕竟他秉承其父的脾性,讲究的是用实力说话。
也许在人生的起点上,你们站得比我高,但命运之神不会把胜利的宝剑或成功的钥匙直接交给某一个人,即使他贵为皇亲国戚,帝胄之后,所以更别说是什么陆氏或是顾氏了,名头再大也无济于事。
有本事,战场上见!
这就是孙策敢于无所顾忌地死磕庐江的原因之一,可他的看法并不能代表所有人,至少在刘繇看来,孙策攻打庐江,便属于是对自己的一种挑衅,一种威胁,使得一直在曲阿感觉如履薄冰的他更加忧虑万分。
日期:2015-04-14 12:48:40
要知道,过去刘繇的兄长刘岱曾经从宦官手里营救过陆康,并为其平冤昭雪,可见刘、陆两家关系非浅,现在寿春的袁术虎视眈眈,而孙策作为其手下又大张旗鼓地攻打庐江,如此不知投鼠忌器,自然也就加剧了刘繇对孙策的疑惧和戒备,这份因猜忌和怨恨所产生的不安全感,最终造成了双方的反目。
正所谓兔死狐悲,陆康亡,刘繇宁独存?
于是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刘繇决定断绝之前与孙策的一切联络,彻底撇清关系,以防不测。
客观而言,攻打庐江使孙策获得了很好的实战锻炼,还为不久后的席卷江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这次军事行动也导致了他与刘繇(以及许多江东大族)的关系迅速恶化,甚至到了翻脸为敌的地步,从而产生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之后局势的发展,便如同被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骤然一泻千里。
为了肃清在江东的袁术(及孙策)势力,刘繇先是把吴景和孙贲驱逐到了历阳(今安徽和县),然后派部将率兵扼守各处关卡,其中于糜和樊能驻扎在横江津,张英则屯于当利口,以防来自江西的进攻。
刘繇这么做,高兴了朝廷,激怒了袁术。毕竟吴景和孙贲都是袁术派出的地方官,而且当初袁术命二人赶走周昕后,便把丹杨视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事件等同于刘繇公然对袁术宣战。为此袁术也迅速做出反应,用惠衢为扬州刺史,周尚为丹杨太守,同时任命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一同进攻刘繇。
表面上看,是袁术一方的实力占优,但刘繇也绝非善茬,两军沿长江一线布下阵势,开始你争我夺厮杀了好一阵子,直至第二年孙策那边已经攻下了庐江,这边的战况仍没有分出胜负。(连年不克)
而就在这样一个胶着的状态下,转机也随之出现了。
日期:2015-04-14 19:23:18
【请缨出战】
攻拔庐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孙策的心里都在为袁术的出尔反尔而恼怒不已,加之对今后出路的担忧,使之精神时常有些萎靡不振,而这种颓废的状态,很快被一员孙氏老将觅出了端倪。
有一次,当发现孙策又在低头发愣时,他终于忍不住厉声喝道:
“天下纷纷扰扰,机遇稍纵即逝,伯符不思发奋图强,反而日渐消沉,这是何道理?”
闷闷不乐的孙策连忙抬头相望。
原来是先父的旧部、督军校尉朱治。
朱治早在熹平年间就已经在孙坚手下效力,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算得上是孙氏诸将中最有资历的老人了,更可贵的是,虽然孙坚去世了,但其依旧对孙家不离不弃,。庐江之役后,孙策和刘繇闹翻,而孙策的家人仍住在刘繇的地盘内,朱治心思缜密,事先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并暗中派人前往曲阿,把吴太夫人及孙策的一干兄弟悄悄接走,还为他们提供衣食,对孙家可谓恩德颇多。此时他心知孙策的所思所想,所以才一开始就出言相激,但接着又放缓口气,建议孙策不妨利用袁、刘交恶之际,以支援吴景为由,向袁术请命出征江东。
孙策听后大喜,脸上的愁云顿时一扫而光。
是啊,这可是一个摆脱袁术的好机会!
日期:2015-04-14 21:28:21
事不宜迟,孙策当即拜见袁术,请求道:“孙氏在江东颇有恩德,现在主公与刘繇的战事正陷入僵局,我愿协助舅父吴景一同攻打横江、当利,进而平定江东。若据之,便可在当地招募三万士卒,用以帮助主公匡济汉室。”
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这次算是少有地低调了一回,甚至可以说有些谄媚地大表忠心,只为获得袁术的同意。
而袁术呢,也痛快地答应了,于是才有了开章时的那一幕——
“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
当然了,如果认为袁术是听了孙策那几句马屁话就愿意放行,倒实在有点低估他的智商了(虽说此人的智商确实偏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