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5-01 19:46:57
冯道之所以能在官场不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自他的为人处世。
不得不让人叫怪的是,冯道的处世原则是非常颠覆厚黑学的,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评价他,因为用今天的现实眼光来看这个人,你一定会认为这种人只有精神病院才会有。他的处世概括起来一共有五个特点,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冯道年轻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解职回乡为父亲守孝。但不幸的是,他守孝期间,他的家乡遭遇了饥荒,一时间饿殍遍野。好心的冯道什么都没有说,就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拿出来,救济乡民。搞慈善搞到自己倾家荡产的地步,相信只有跟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才会去做。然而冯道做到了。
不止如此,他搞完慈善活动之后,还自力更生,自己种田,自己砍柴(退耕于野,躬自负薪)。还有更甚于此者,如果村里有任田荒芜不去耕的,或者因能力有限而耕不了田的,冯道还在深更半夜偷偷地帮别人耕田。这要是放在今天,你三更半夜的还看见有人帮你耕田你肯定以为见到鬼了。如果你是冯道妻子,见到自己丈夫傻到这种“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地步,我想你一定会打他个半死然后再跟他离婚。
不论如何,从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冯道是一个体恤民生、乐于助人的大善人。这是第一个特点,我们接着看第二个。
当年后晋与后梁两军在黄河两岸对恃打仗的时候,冯道曾随军一同前往。他那时已经是个很有地位的官员,但他依然和普通士兵一样,住在茅草屋,甚至连地铺都不打,只是搂着柴草当被子过夜(卧一束刍而已)。我们除了佩服他体质很好之外,更应该佩服他为官清廉,从睡觉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
这是他身上第二个特点。
但是,很快就有人来为他解决这个睡觉问题了。我们知道,当官的通常都要搂着美女才能睡好觉的,有时候一个可能还不够,得一群才好。当然大家不用为他们的能力操心,他们自有分寸。在打仗的过程中,许多将领为了讨好冯道,让冯道晚上睡得好一些,特意掳来许多民间的美女送给冯道。冯道并不拒绝,非常乐意的收下了。就在旁人都以为冯道将要大享艳福的时候,冯道在暗地里做出了一件能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的事——将那些抢来的美女安置在别的房间,通过寻访,再把她们各自送回家中。
要说明的是,冯道先生并不需要去男科医院搞个彻底的检查,他也不是从少林寺出来的。他这样做,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这就是冯道的第三个特点——不近女色。
日期:2013-05-01 23:16:02
冯道的第四个特点主要表现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上。准确的来说是雕版印刷术。后唐明宗年间,冯道委派了官员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刷。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在五代这个文盲横行的时代,能做出这种益于文化发展的事,可谓不简单。在文盲武将掌控大权得前提之下,干这种事无疑是要被唾弃、贬低的,但是冯道并非常人,顶着压力放手去做,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别人不敢做的事,他却偏偏敢去做。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没文化,真可怕;有文化,更可怕。
冯道的这个特点在此可以概括为重视文化。
他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奖掖贤能、重用人才。
冯道在担任宰相期间定下了一个选拔人才的规则——打压权贵,重用庶族子弟。要知道,干这种事会激化阶级矛盾,闹不好是得掉脑袋的。世家子弟们虽然一鼓作气的往人渣的方向发展,吃喝嫖赌抽,无所不为,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还是得靠他们来撑着。因为他们是权贵,权力主要在他们手中。历代以来,朝廷对他们基本上都是任之纵之,仍然给他们权力。可冯道先生却不同了,他主动采取措施抑制权贵子弟们的权力,让他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做人渣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冯道这方面做得相当好。阶级矛盾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激化,而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庶族子弟得到了重用。
基于上述冯道的五个特点,我们得知了冯道为何久经官场而不倒的原因。
冯道死后,时人不论是有识之士还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对他都非常仰慕,称他为元老。甚至有一个更为高度的评价——当时人说他与孔子的寿命一样长。对于儒家弟子们培养出来的这个癖好,是略显怪异的,它给人一种感觉(特别是研究儒家经典的老人)——纵使你生前不能像孔老夫子一样有所作为,就算死也要争取在七十三岁那年,因为你的祖师爷就是七十三年的寿命,多一岁是你不断气,少一岁是你不争气。
当然,有没有这种感觉大家自己去咀嚼一番便知。我们暂且先不讨论这个。能和孔子相提并论,即使是在活得有多长这个问题上,也足以表现出冯道的确很受当时人的称赞和敬仰。
好吧,在幕后旁听的欧阳修先生以及司马光先生,请你们二人不用出来爆粗口,骂冯道先生“有奶便是娘”。我能理解你们两位史学大家的心情,你们是为了阐述“忠君”这个道理,这无可厚非。但是这次大会是为了研究不正常人类的,我看两位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还是不用上场了吧,后面会提到你们的。
也罢,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欧阳、司马两位先生既然骂了冯道是个不忠之人,那就不得不牵涉到我们的第二个环节了。
行了,我们开始大会的第二个环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