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29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另外还让所有人吃惊的是,孙策竟然放心地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等于把军政要务统统交给了张昭负责,而自己只一心扑在打仗上。

  孙策宣布由张昭总理军政后,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张昭常接到不少来自北方官僚士大夫的书信,信中对他多有溢美之词,甚至有的更将孙策在江东方兴未艾的表现都归功于他,为此,张昭顾虑重重,寝食不安,视这些书信如烫手的山芋,不知该如何处理。
  因为如果不把这些书信拿出来吧,别人会怀疑他有私心,可要是都公之于众又不适宜(毕竟里面又涉及了一些个人隐私)。
  孙策听说此事后,豁达地笑着说,昔日管仲辅佐齐国,齐桓公尊之为仲父,每当有请示汇报,都一律说交由仲父处理,结果齐桓公成了一代霸主,我愿意做又一个齐桓公,再说子布是位贤人,我能信之用之,归根到底,他的功绩还不是我的吗?
  日期:2015-04-27 16:52:19
  孙策将张昭比做齐相管仲,又将自己比做齐桓公,可见他的大度,以及志向是何等的高远,更可见江东君臣间的关系,是多么地协调。

  至此,孙策集团内以徐州二张为首(包括短命的秦松、陈端等人)的智囊团正式成立,这个幕僚班子的阅历和经验都相当丰富(这一点正是年轻的孙策所欠缺的),而且张纮、张昭二人的分工也相当明确,通常是前者留守后方,后者随军出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以中年人为主体的智囊团内,居然还有个垂髫的儿童,别看这娃的年纪小,可名气却并不逊色于他人。
  六岁那年,他曾前往九江拜见过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款待他,他吃的时候一点没客气,并且还又吃又拿(偷偷地藏了三个在怀里)。
  拜别时,那些橘子从他的衣服里滚落出来,袁术见了很不高兴,便责问道:“陆郞到我这儿做客,怎么还偷东西啊?”他当即跪地解释道:“橘子很好吃,想带些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听后大为感慨,同时也因为他的孝心而没有再责怪什么。
  这个被称为“陆郎”的娃娃,就是前庐江太守陆康的小儿子——陆绩,而“陆绩怀橘”也作为一个历史典故,与“孔融让梨”一起,成了后世在进行启蒙教育时经常使用的一则范例。
  日期:2015-04-27 19:43:13
  【朱治取吴郡】
  总算一一处理完诸多后续事宜,接下来孙策可以放心地再度出征了。不过即将展开的第二阶段吴会战役,真正作战的焦点其实是在会稽,而非吴郡。
  因为就在孙策攻打曲阿的同时,其手下大将朱治也已率军从吴郡南部的钱唐县出发,一路向北推进,势如破竹地拿下了吴郡的大部分县份。
  这场战事为什么由朱治负责?它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孙策之所以选朱治作为攻打吴郡的指挥官,主要是考虑到早在兴平元年,朱治便得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由马日磾征辟),官拜吴郡都尉,这一身份无疑最为适合平定吴郡。

  因而渡江后,朱治并没有随同大军征讨刘繇,而是独自赶赴吴郡的钱唐县(吴郡都尉治所),目的就是为了在当地组织好兵马,与孙策的主力对吴郡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当孙策围攻曲阿之际,朱治也进入了吴郡南部,途中又遇到会稽东部都尉全柔率军来投,于是两人合兵一道,向东北方向的吴县攻击前进。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太守许贡遂集结军力于由拳(今浙江嘉兴),打算在当地迎击朱治,双方接触后展开激战,许贡的兵力不算强大,毕竟以曲阿为中心的吴郡西部原本在刘繇的控制下,而今南部各县又已为朱治所得,他真正能调动的兵力相当有限,加之朱治乃是久经战阵的沙场宿将,因此两军交战不久,胜负便已然分晓。
  许贡战不能胜,只得弃军西逃乌程(今浙江湖州),依附于土著豪帅严白虎,而朱治则趁势率军攻入吴县。事后,孙策命朱治为吴郡太守,程普为吴郡都尉,全柔为丹杨都尉。
  朱治主政吴郡时,还发生了一件值得一提的“小事”——引朱然为嗣。

  朱然,字义封,是朱治姐姐的儿子,原本姓施,朱治因早年无子,便请示孙策批准自己将十三岁的朱然过继为嗣,而孙策不仅高兴地同意了,还吩咐丹杨郡以牛羊酒食等厚礼征召朱然,朱然到达吴郡后,孙策又为这对父子举办了隆重的仪式以表庆贺。
  若干年后,当东吴第三代统帅吕蒙死后,朱然接替其位,镇守要地江陵,成为了东吴政权又一员独当一面的戍边大将。(此为后话)
  朱治取吴郡,可谓是手到擒来,而紧接着孙策攻打会稽,又将如何呢?
  日期:2015-04-28 09:48:02
  【王朗的愤恨】
  会稽的王朗似乎并不像许贡那般不堪一击,面对孙策的进攻,他鲜明地道出了一个“不”字,表示一定要抗争到底。
  提到王朗,在演义中实为一具用来美化诸葛亮的牺牲品,助后者登上神坛的垫脚石。
  事实上,人家明明是在家中寿终正寝的,却偏偏被YY上了战场,只为了让诸葛亮过一把嘴瘾,最后的下场竟被捏造成了气恨交加,撞死马下。
  你道冤是不冤?好歹也是一代学术名家啊!儒雅高洁之士,更培养出了像王肃这样的经学巨匠,难道就因为不是刘备的人,便惨遭如此丑化,情何以堪啊!
  王朗已经被贴着屈辱的标签许多年,我觉得有必要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他。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人。大家都知道,作为一名活在汉代的古人,想要在社会上混出名堂来,就必须掌握一门技艺——通经学。这一点王朗相当之在行,因而被朝廷选中,先拜郎中,再任菑丘县长,后来为老师杨赐的去世而弃官服丧在家。

  成了一介平民后的王朗,原本只想平平淡淡地过安稳日子,学从前那些隐士一样,视神马为浮云,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生活。
  然而既已身处乱世,便注定了他的这种美好愿景只能存在于脑海中。服丧期满,王朗就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任治中一职,不久,又被朝廷诏拜为会稽太守。
  日期:2015-04-28 10:37:22
  前往会稽就任后,王朗发现当地百姓仍旧在祭祀秦始皇,并且还为其刻像,和圣人大禹一同摆在庙里供奉。

  他认为此举非常不妥,因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民众的祭祀,于是便下令将这一现象进行取缔。此后,他开始在会稽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并逐渐获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平心而论,王朗对待本职工作还是很认真,也很负责的。
  这源于他喜欢会稽,当地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又地处南方,与世无争。乱世之秋就得找这么个地儿好好呆着,游游山,玩玩水,种种花,养养鱼,兴致盎然的时候再尽情挥毫泼墨一番,留下几首千古传颂的佳句。
  多么惬意的人生啊!
  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下去,多好!

  王朗以为,可以就这样栖身于边地,无拘无束地洒脱下去,直至退休回乡,或许他连回乡后要干点啥都计划好了,反正自己的文学功底好,就写本书吧,当做一部个人的回忆录,书名可以叫《景兴南游记》或《王太守的美好生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