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市------原创证券小说》
第20节作者:
诸葛就是不亮 “是我吐啊吐啊就习惯了。”凌峻峰道。
“但我觉得今年还是应该有机会的,”周东明在旁边轻轻的说,“我从1500多开始空仓,9月头做了两把短线,效果一般,但我觉得基本上到11月中旬,差不多应该能买点了。”
“短线思路吧,现在都不敢长拿,”宦仕臣推了推面前的盘子,张松海赶紧示意服务员过来换下补碟,“我还是坚持看破千点。”
“不是吧,我还满仓呢!”李国威听到千点这个词,直接就不吃了。
“我也满仓,关键看你满仓的什么。”宦仕臣有点得意的看了旁边的付大姐一眼,“港股我买了一兜中集,连付大姐的资金在内,大概不到200万股。我觉得最多还有两个月,肯定启动,这一轮的核心就是价值投资。”
“港股啊,A股呢?”李国威追问道。
“振华港机,不过我买的便宜,但这票的差价太难做了,我8块多买的,现在挣了2档,”宦仕臣慢悠悠的道,“这票起码50块。”
“哦?有消息?”周东明插了句嘴。
“就在浦东南路上,你们自己去看啊。”宦仕臣有点神秘的道,“跟几个熟悉外盘的人聊,至少做到50块,后边的题材很多。”
“对了,前几天有人跟我说让我注意点ST重机,说是板上钉钉摘帽。”凌峻峰也插了一嘴。
“哥哥别幼稚行不行?”李国威撇撇嘴,“你忘了我的PT南洋了?”
“重组的太难搞。不确定的东西太多,吃这碗饭的人我们都惹不起。”宦仕臣左顾右盼,“据说现在有一批人,类似于‘肩客’,跟你说些上市公司的确定消息,资金你自己想办法运作,但是事后要分一部分盈利,一般是20%,你们有兴趣的话,我可以问问。”
张松海笑了笑,没吱声。
“‘肩’客是什么玩意儿?”李国威的话比较多。
“掮客,就是拉-皮-条的。”凌峻峰拍了李国威的大腿一下,“领会精神!”
“嗯,”宦仕臣有点小尴尬,“差不多就是凌峻峰的这个意思。这种消息,有的准,有的不准。我见过准的,跟你说上市公司什么时候公告,就什么时候公告,公告的内容跟事先告诉你的一个字也不差。”
“这还真挺管用啊。”一直不出声的杨文兴坐直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盈利模式没有了,原先做做短线还能挣点,有机会拿拿好股,不说吃肉,汤总能喝点。现在长线找不出个股,短线没有量配合,找个新路子迫在眉睫。”
“老杨这话思路清楚的。”周东明接着杨文兴的话茬继续说,估计之前他们俩对这个问题也有过讨论,“你比如说宁波那个解放南路,我研究过他的模式。其实说穿了一点也不复杂,就是选那些长期阴跌,成交稀少,远离前期成交密集区的个股,试探性的买入,然后连续爆阳线,把市场人气引发,边拉边出。据说他们原先是追涨停板出身,第二天无论涨跌都走人,一年下来也有不少收获。”
“解放南的路子原先是这么走的,后来成名之后,很多游资暗中搬过去资金做,所以看上去手法变了很多,”张松海自认为对这个话题还是有相当的发言权的,“我一个铁哥们原先在信托公司,他的一个朋友原来就是在嘉兴做的,后来主动去解放南了,为的就是掩护多。”
“单纯说追板这个模式,我们又不是没有做过,”凌峻峰抢过话头,“关键是后续的实力保证,还有就是对盘面的敏感程度。”
“解放南的实力也没有多强,我估计最多也就2个亿的规模。关键是有人乐意跟风做,还是名头响。”杨文兴对凌峻峰道,“我觉得我们如果认真研究,也不比他们差多少。其实赵爱国一个人,足够干掉他们,只是他很少跟别人谈股票,是个单打独斗的主。”
张松海想说点什么又没吱声,他想这会儿公开赵爱国的一些私密事情,虽然看上去满足这帮人的好奇心,说不定对他们的操作有帮助。但难保他们没有其他的想法,比如“今天你能把赵爱国的事情跟我们说,转头你就能把我们的事情跟别人讲”。
“我觉得如果真的想找新的盈利模式,就必须跟上时代潮流,江-总说过,与-时-俱-进。”宦仕臣闭着眼睛说道,“现在市场的主流资金是什么?他们想干什么?这个是最关键的。还有政-府的政策,政-府想让股市干什么。”
“还用多说?就是圈-钱么。”李国威撇撇嘴。
“那也要看怎么圈。把行情打火了,高价发行是一种圈法,不管股民死-活,新股一个劲的上也是一种圈-法,像现在这样市值配售,还是一种圈-法。”
“说起来市值配售,我最近运气不错,连中好几个。”周东明有点小兴奋。
“别提这个,说起来一肚子火气,张总,你们市-值-配-售是不是漏打我的了?”凌峻峰十分的来气,“自打配售实施,我就中了一个山-东-黄-金,卖的还不好。”
“你的运气,我们都是相信的。”杨文兴难得的开了句玩笑,“市值配售搞的并不好,看上去像是还利于民了,其实搞的整个市场一潭死水。”
“政-府现在迫切要解决的是全流通问题,你看吧,双向扩容是早晚的。”周东明道,“我有部分钱也一直做ST的,我倒是觉得有个做法挺省心,收益率也不低。”
“什么办法?”大家都很好奇的问。
“我每年年底都找最便宜的10个ST,然后把资金一摊,买10份。一般来说,有三个成功重组的,我就回本了,第四个开始都是利润。去年我拿钱不多,收益率还可以。有的不用重组,到第二年一季度报表还没出,就已经涨不少了。”
“那你挣的还是会-计-结-账制度的钱。”凌峻峰有点不以为然,“这些年每年行情都是年底12月见低点,来年5,6月见高点,这跟我们的结账制度有关。”
“谁结账?股民结什么账?”李国威有点不明白。
“都在结账。”宦仕臣解释道,“从银行到上市公司,一直到机构和市场主力资金,大家到了年底都要把钱朝账上回一遍,这样就造成抛售多,这就形成了低点。过了春节,各种资金又各自回流市场,把市场推高。这个季节性因素李志林写过好多篇文章。”
“李志林又是谁?”李国威真的不认识这个本家。
“笔名叫忠言。好像是个大学的教授,不过现在满世界讲股评。上次他们搞讲座,邀请我也去讲东西,我看有他,没好意思上台。”宦仕臣面无表情的道。
“为什么啊?”张松海好奇的问。
“人家一个教授,我一个初中都没上过的人,不好比。”宦仕臣说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像是在说教授是他,李志林是初中没毕业的。
“股票投资,跟学历有个毛关系?”凌峻峰不以为然,“我职高毕业又怎么样?喜欢这行的最大原因就是门槛儿低,凭本事吃饭。”
“就是就是,我还是问题青年呢。”李国威适时的插句嘴,“但我估计教授做股票未必挣钱,不信把交割单拿来看看。”
“他得跟你比呢,”周东明道,“不是我小看你,你交割单上的字认的全么?教授肯定认的全。”这话引来一圈哄笑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