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市------原创证券小说》
第44节

作者: 诸葛就是不亮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超用手机拨通了期货姐姐的电话:“你犯了好几个错误。第一,开盘前5分钟你不要做,你还没有我这个水平。这时候是最容易赔钱的,你不要看着这会儿的行情大,你就也想来摸摸鱼;第二,你为什么还不砍仓?你看你第一张单子,2649空的,我不是跟你说过么?你的退路就在2450上,为什么不砍?”电话那头大概期货姐姐分辨了句什么,孙超继续说道:“不要强调客观原因,当时我盯着看的,2650上至少有800张单子够你撤退的。凭什么你认为这800张不会被打穿啊,我还见过1500张俩笔就打掉了呢。不要跟行情犟啊。第三,你为什么补仓?该止损止损,补仓干什么?我不是上次跟你说了么,你不要在帐户里放那么多钱,就5000块足矣,不给自己补仓的机会啊。你前面已经错了,结果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孙超一口气说了很多,听了期货姐姐的几句话之后继续说道:“不对,跟你平仓在什么位置已经无关了。你平在2700和平在2690有区别么?都是错误,只不过平的价位好你少赔点而已。问题是真的2690了你会平仓么?你可能还想2680,2670,说不定想着2660你还挣钱了。这是技术细节,不是本质,本质就是你一开始就错了,而且死不认错么。第四个错误,你先等我说完再解释,第四个错误是留仓过中午。我们是什么做法?是不留仓的做法啊,这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么?怎么遇到自己亏损就忘记了呢?无负担交易的本质就是不留仓,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未知的时间,你竟然还留了一张单子,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嗯,其他没有了,就这么几条吧。你问我怎么办?你这会儿问我怎么办我怎么回答你?”孙超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你先吃饭去吧,下午再说下午的事情,”孙超无奈的又劝了劝电话那头那颗破碎的心灵,“记住我刚才说的话,你中午可以看看我的帐户,今天我做的不错,大丰收。要不晚上我请你吃饭?改日?改日也行。”就算是安慰对方,孙超也不忘占点口头便宜。
  “愚蠢的女人。”孙超心里嘀咕着,在他看来,女人是不适合做投机交易的。最起码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女人太感性。感性是文绉绉的话,其实说白了就是容易被外界影响心情。本来想好要跟这个男人约会的,但看到这个男人穿了个红色的袜子,哪怕今后10年都是你的本命年,今天这顿饭肯定不吃了,改日更不行!这种反应体现在投机交易上就是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其次是女人的决断力很差,你想想看,买个百八十块的衣服都要货比三家,还时不时地需要别人给自己个意见更何况拿着真金白银准备干投机?那不要纠结死才怪。最后的弱点是女人一般都比较絮叨,所谓絮叨,就是很难从一段悲伤中走出,所以才絮叨,放不下,当然就跑不开,背着泰山跑,你以为你是孙悟空么?综上所述,女人干投机,成的少,死得多,真正成的人,往往都不能称之为女人,或者说女性的某些特点不是很明显。

  孙超放下电话,整理了一下,拿起钥匙就准备出门吃顿好吃的,今天至少要点2个菜,“最起码要有一个热菜。”他脑子里想着,将门锁了,直接走到了楼下。
  (第二十五节完)
  日期:2012-06-27 22:00:34
  第二十六节
  关弘毅在11月的最后一天飞到上海。深秋的上海,秋雨瑟瑟,一片凉意。飞机到浦东机场刚好是下午5点,张松海去接的飞机。
  “香港这时分天气应该还暖和吧。”张松海选了一个最容易闲扯的话题,一边带着关弘毅朝停车场走。

  “这两天也降温了,你看我上飞机的时候就穿着薄毛衫,”关弘毅略有些疲惫,“上海的秋雨我还没有经历过呢。”
  “一般来说北方人不习惯上海的冬天,”张松海记得关弘毅是地道的北京人,“冬天没有暖气,据说长江之南都是如此,而且冬天比较潮湿。我刚来上海租房子住的时候,特别不习惯过上海的冬天,到处都是潮潮的,墙面的石灰粉用指甲一抠就下来了。”
  “香港的冬天也潮湿,不过不会很冷,也就是十几度吧。”关弘毅看到张松海把后备箱打开,就把随身携带的行李箱放了进去,拉开了副驾驶的车门。
  张松海打着了火,习惯性的系好安全带,缓缓的把车开出了停车场。
  “我们这会儿直接去酒店,”张松海说道,“安排在了浦东的瑞吉红塔,吃饭就在旁边的苏浙汇,江南风味。今天就我电话里跟你说的我们四个人。”
  “还有梁鸿宾和华鼎鑫?”关弘毅确认了一下。

  “没错,”张松海回答道,“一个是投资公司,一个是资产管理公司,资质都是齐全的。我想将来大部分的业务都要拿到这里面做消化。本身梁和华也是好朋友,跟我也熟识多年。都是比较可靠的合作伙伴。”
  “张总的眼光,我总是相信的。”关弘毅点点头,望着越来越远的航站楼,“我这次来上海时间应该比较充裕,我想我们这次不仅仅把大框架定下来,细节的部分争取也能够顺畅一遍,这样随后的工作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了。”
  “香港的公司现在运作的怎么样?”这个问题是要当面向关弘毅确认的,张松海知道这是关键,“名字真不错叫汇通,猛一看以为是汇丰的弟弟,寓意也好。”他开着不咸不淡的玩笑。
  “大框架已经完全搭起来了,办公地址就在我现在的楼面,前期的租金已经预付了半年,这个费用将来会打到汇通的财务报表里,”关弘毅是生意人,这种做在明处的事情是不会客气的,“持股结构就是我们之前说的,BVI公司直接100%控股汇通,BVI公司的股东只有我跟谢总两人,这是谢总的意思。”他不愿意过多的纠缠在BVI的股权上,因为不确定张松海是否对这个持股结构满意,所以仅仅一带而过:“现在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目前有几个欧洲和美洲的资金都已经接洽过我们,因为上海的平台还没有完全搭建,所以汇通跟客户还没有正式签署资产管理协议。”

  “这边实际上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为了这个合作的事情,我跟梁鸿宾还有华鼎鑫已经碰了好几次,”张松海并不介意BVI公司的股东没有自己,“汇通跟客户签署资产管理协议之后将资金通过其他渠道转入国内,在法律上不会有障碍吧?”
  “这个算是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关弘毅耐心的解释道,“资产管理协议并不写明这批美元资产必须在香港境内进行运作,当然也不能写明一定要在大陆运作,仅仅是含糊的一带而过,可以投资于各类市场,仅仅是约定收益分成情况。”
  “香港一般这样的资产管理协议的收益分成比例是多少?”张松海不露声色的问道,这关系到以后的结算问题,谢佳人可能顾不到这么细的地方,但他要做到心里有数。
  “我带的有那边的资管协议样式,根据资产规模不同应该是一事一议。”关弘毅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我们的业务模式以后准备这样开展:汇通接资管业务,相应的就在上海端生成新的资管协议,协议金额就按照我们的渠道过来汇率进行计算。资管业务到期后资金转回香港,汇通按照资管协议上的收益分成比例计算分成收益,其中35%的部分归上海端,其余的65%归汇通。”关弘毅怕张松海听不明白,继续举例子说道:“比如汇通签了一个1亿美元的资管项目,兑换成人民币到上海就是8.25亿,官价8.27但总要有过路费用,我们姑且按照8.25计算。如果这个资管项目的收益分成比例在汇通签署的就是20%收益部分提成,期限是1年,那么经过了一年,如果这笔资产变成了9.25个亿,那么我们就盈利了1个亿,一共的提成部分就是2千万,其中上海可以拿走700万,剩余的归汇通。”

  张松海认真的咀嚼着这个业务方式,试想着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利益纠葛。时间比较短,这个方案事前他并没有跟关弘毅讨论过,但他本能的想到这会跟汇兑差有密切的关系。“这里面是不是还牵涉到汇率的问题?”他斟酌着言辞问道,“汇通跟客户结账应该是结算美元,然后提成吧。那上海公司享受收益还要再换回来一次?这不是凭空增加了成本?”

  “不,可能我刚才没说清楚,”关弘毅立刻回答道,大家都是聪明人,谈事情会省掉很多转弯抹角的解释说明,“上海这边只需要将本金和80%的收益外加汇通应得的13%兑回就行了。上海端应得的部分当然不用转回香港,不然我们就在兜圈子了。至于汇率问题,如果人民币有大量的增值的话,对上海公司是只有好处的,其实变相的说,就算我们什么也不做,依靠汇率升值的因素,我们也可以分得升值部分的20%,这几乎是无本的买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